文章解析

jìn
tóng
yáo

朝代:先秦作者:先秦无名浏览量:2
bǐng
zhī
chén
lóng
wěi
chén
jūn
zhēn
zhēn
guó
zhī
chún
zhī
bēn
bēn
tiān
tuī
tuī
huǒ
zhōng
chéng
jūn
guó
gōng
bēn
zuǒ
zhuàn
yuē
jìn
xiàn
gōng
guó
wéi
shàng
yáng
wèn
yǎn
yuē
duì
yuē
zhī
tóng
yáo
yún
yún
jiǔ
yuè
shí
yuè
zhī
jiāo
bǐng
dàn
zài
wěi
yuè
zài
chún
huǒ
zhōng
shì
shí
dōng
shí
èr
yuè
bǐng
shuò
jìn
miè
guó
guó
gōng
chǒu
bēn
jīng
shī

译文

丙子日的早晨。龙尾星隐伏在日月交会的辰位。将士们穿着整齐的戎服,精神抖擞。夺取了虢国的旗帜。鹑星明亮闪烁。天策星光辉灿烂。当鹑火星出现在天空正中时军队出征。虢公必将逃亡。《左传》记载:晋献公讨伐虢国。包围了上阳。晋献公向卜偃询问说:我能成功吗。卜偃回答说:能攻克它。童谣这么说。大概在九月、十月交替的时候吧。丙子日的早晨。太阳在尾宿的位置。月亮在策星的位置。鹑火星在天空中央。一定是这个时候。冬季十二月丙子日初一。晋国灭亡了虢国。虢公丑逃奔到京城。

逐句剖析

"丙之晨":丙子日的早晨。

"龙尾伏辰":龙尾星隐伏在日月交会的辰位。

"均服振振":将士们穿着整齐的戎服,精神抖擞。

"取虢之旂":夺取了虢国的旗帜。

"鹑之贲贲":鹑星明亮闪烁。

"天策焞焞":天策星光辉灿烂。

"火中成军":当鹑火星出现在天空正中时军队出征。

"虢公其奔":虢公必将逃亡。

"《左传》曰":《左传》记载:

"晋献公伐虢":晋献公讨伐虢国。

"围上阳":包围了上阳。

"问于卜偃曰":晋献公向卜偃询问说:

"吾其济乎":我能成功吗。

"对曰":卜偃回答说:

"克之":能攻克它。

"童谣云云":童谣这么说。

"其九月、":大概在九月、

"十月之交乎":十月交替的时候吧。

"丙子旦":丙子日的早晨。

"日在尾":太阳在尾宿的位置。

"月在策":月亮在策星的位置。

"鹑火中":鹑火星在天空中央。

"必是时也":一定是这个时候。

"冬十二月丙子朔":冬季十二月丙子日初一。

"晋灭虢":晋国灭亡了虢国。

"虢公丑奔京师":虢公丑逃奔到京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晋童谣》是先秦诗人所作的一首预言性童谣,出自《左传》,作者不详。开篇呈现特定时刻的景象与氛围,随后描绘军队整装待发、取用旗帜的场景,其间穿插对星辰等自然物象的刻画,营造出紧张而肃穆的氛围;接着讲述军队在特定时机集结出兵的过程,最终以虢公奔逃的结局收束全诗。此诗语言凝练,叙事节奏鲜明,将军事行动、自然景象与历史事件巧妙相融,蕴含着对战争态势与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映。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晋童谣》和晋献公二十二年(前658年)讨伐虢国的战争关系紧密。按照《左传》的记载,晋国围攻虢国都城上阳时,卜偃曾引用这首童谣来预测战事的结果,他指出童谣里提到的“丙之晨”“龙尾伏辰”等天象,对应的是十二月丙子朔这一时间,还预言虢公丑将会出逃。后来,晋军果然在这一天攻破城池,虢国就此灭亡,童谣的预言得到了应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丙之晨。龙尾伏辰”,开篇点明时间与星象。“丙之晨”明确了事发的时辰,“龙尾伏辰”则描绘出苍龙七宿的尾宿隐没在星辰之间的天文景象,这种对星象的记录,既为事件设定了特定的背景,也暗含着古人观星以卜吉凶的意味,为后文的战事铺垫了神秘而庄重的氛围。“均服振振。取虢之旂”,转向对军队与行动的描写。“均服振振”刻画了士兵们穿着整齐的戎服,精神抖擞的样子,展现出军队的严整与气势;“取虢之旂”则点明了行动的目标,夺取虢国的旗帜,直接揭示了这场军事行动的指向,简洁有力地展现了战事的起因与军队的动向。“鹑之贲贲。天策焞焞”,继续以星象渲染气氛。“鹑之贲贲”描写鹑火星宿明亮闪耀的状态,“天策焞焞”则写出天策星的光明璀璨,这些明亮的星象在古人眼中常与军事、吉凶相关联,此处通过对星象的刻画,进一步强化了战事发生时的紧张与肃穆,仿佛天地星辰都在注视着这场较量。“火中成军。虢公其奔”,交代战事的结果。“火中成军”指在鹑火星宿当值之时整顿军队发起进攻,点明了进军的时机;“虢公其奔”则直接写出虢国国君战败逃跑的结局,简洁明了地宣告了战事的胜负,全诗以结果作结,干脆利落,既呼应了前文的星象与军事行动,又展现了战事的最终走向。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墨子《列德而尚贤》

下一篇:先秦·佚名《尧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