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uē
tán
xué
ōu

朝代:先秦作者:列子浏览量:2
xuē
tán
xué
ōu
qín
qīng
wèi
qióng
qīng
zhī
wèi
jìn
zhī
suì
guī
qín
qīng
zhǐ
jiàn
jiāo
jié
bēi
shēng
zhèn
lín
xiǎng
è
xíng
yún
xuē
tán
nǎi
xiè
qiú
fǎn
zhōng
shēn
gǎn
yán
guī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自以为已经学完了,于是就告辞回去。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用酒食设宴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声歌唱悲歌,高昂的歌声振动了林木,美妙的嗓音响彻了云霄。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想要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至死也不敢再说要回去。

逐句剖析

"薛谭学讴于秦青":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

# 于:向。,讴:徒歌(无伴奏)歌唱。这里指唱歌。,薛谭:秦国善于唱歌的人。

"未穷青之技":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

# 技:本领。,穷:尽、完,用完。这里指学完。

"自谓尽之":就自以为已经学完了,

# 之:代词,指代上句中的秦青之技。,尽:学尽,学完。,谓:以为,认为,自认为。

"遂辞归":于是就告辞回去。

# 归:回去,回家。,辞:告辞,告别。,遂:于是,就。

"秦青弗止":秦青没有劝阻他,

# 止:挽留,阻止。,弗:没有,不。

"饯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用酒食设宴送行,

# 郊衢:郊外的大道边。郊:城外大道旁。衢:大路,四通八达的路。,于:在。,饯:用酒食设宴送行,设酒送行。

"抚节悲歌":秦青打着节拍,高声歌唱悲歌,

# 悲歌:慷慨悲壮的歌。,抚节:打着节拍。

"声振林木":高昂的歌声振动了林木,

# 振:使...振动。

"响遏行云":美妙的嗓音响彻了云霄。

# 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遏:使...停止,阻拦。行云,飘动的云彩。

"薛谭乃谢求反":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想要回来继续学习,

# 反:通“返”,返回。,谢:道歉。

"终身不敢言归":从此以后,他至死也不敢再说要回去。

# 言: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薛谭学讴》是先秦时期列子所作的一篇古文,出自古籍《列子·汤问》。此文旨在阐明学习之路没有尽头,切不可因稍有成就便沾沾自喜。学习需秉持虚心态度,力求多学善问,切忌半途而废,必须持之以恒、谦逊笃行。故事围绕薛谭向秦青学唱的经历与思想转变展开。起初,薛谭自认为已将秦青的歌唱技艺悉数掌握,萌生归家之意,暴露出其骄傲自满、急于求成的心态。秦青并未强行挽留,而是在送别时打着节拍引吭高歌。那歌声激昂嘹亮,令树林为之震动,行云也仿佛停止流动,淋漓尽致地展现出秦青歌唱造诣的高深。薛谭深受触动,这才明白自身所学不过沧海一粟,当即认错道歉,恳请继续留下学习,此后一生再也不敢提及回家之事,彰显出其勇于认错、潜心钻研的精神。全文语言简练,却深刻揭示了学无止境、当以谦逊之心求知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则先秦寓言故事,也是一篇教育题材的短文。通过讲述薛谭学讴先自满后幡然醒悟的过程,体现了学无止境、当保持虚心态度持续学习的道理。

2. 分段赏析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三句交代故事开端。描述薛谭向秦青学习歌唱,尚未完全掌握秦青技艺,却自认为已学尽,便决定告辞回家,展现出薛谭的骄傲自满与浮躁心态,也为后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四句刻画秦青的行为与技艺。秦青并未阻止薛谭离开,而是在郊外大路为其饯行,演奏时打着节拍放声悲歌,歌声使林木震动,让行云都停止流动。这既体现出秦青宽容大度、仁爱和善,以独特方式教育学生,又通过夸张手法,生动展现出秦青歌唱技艺的高深精湛。“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两句展现薛谭的转变。薛谭被秦青的歌声震撼,认识到自身不足后立即认错,请求返回继续学习,此后终身不再提回家之事。这不仅体现出薛谭“知错就改”的可贵品质,也反映出他对声乐艺术的执着追求,同时印证了学习需保持虚心、持之以恒,不可骄傲自满的道理。

3. 作品点评

《薛谭学讴》全文的核心是塑造秦青与薛谭两个人物。彰显秦青的“待徒若子”和薛谭的“知过能改”的优良品格。秦青教导学生时,胸怀宽广、仁慈温和,作者以最简练、精纯的文字成功塑造出教师秦青的崇高形象。薛谭不仅具备“知过能改”的大丈夫品格,拥有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尤其是对声乐艺术的诚挚热爱,还具备思维清晰、目光敏锐的艺术鉴赏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诗经《国风·周南·樛木》

下一篇:先秦·佚名《貍首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