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以采蘩":什么地方采白蘩,
# 蘩:白蒿。生彼泽中,叶似嫩艾,茎或赤或白,根茎可食,古代常用来祭祀。,于以:问词,往哪儿。一说语助。
"于沼于沚":在池沼里、在水中小洲上。
# 沚:《说文》:“小渚曰沚。”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一说水塘。,沼:沼泽。
"于以用之":采来白蘩做何用,
"公侯之事":公侯之家祭祀用。
# 事:宗庙祭祀之事。
"于以采蘩":什么地方采白蘩,
"于涧之中":在山间小溪之中。
# 涧:山夹水也。山间流水的小沟。
"于以用之":采来白蘩做何用,
"公侯之宫":是送到公侯的宗庙宫殿里。
# 宫:宗庙。一说蚕室。一说大的房子。
"被之僮僮":女宫人们佩戴着光洁整齐的发饰,
# 僮僮:《说文》:“僮,未冠也。”繁盛。一说端直貌。一说高而蓬松。一说光洁不坏貌。一说这里用为未成年的僮仆、奴婢之意。,被:《尚书·尧典》:“施加允恭克让,光被四表。”同“髲”,首饰,取他人之发编结披戴的发饰,相当于今之假发。一说这里是用为施加之意。
"夙夜在公":从早到晚都在为公侯的事务劳作。
# 公:公所,指宗庙。,夙:早。
"被之祁祁":女宫人们佩戴的发饰变得松散了,
# 祁祁:繁盛。一说整齐貌。一说舒迟貌。这里用为众多之意。
"薄言还归":这才匆忙地说要回家去。
# 还:归寝。,薄:《康熙字典》:“又聊也。《诗·周南》:‘薄言采之。’”这里用为减少之意。语气助词,无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劳作诗。借宫女在沼沚、山涧采蘩及“夙夜在公”的劳作景象,写出了她们为祭祀辛勤忙碌的过程与状态。
2. 写作手法
重章叠句:全诗三章句式结构相近,仅个别词语变换。首章“于沼于沚”“公侯之事”,次章改为“于涧之中”“公侯之宫”,通过地点与用途的微调,展现采蘩范围的扩大与劳作场景的延续;末章以“僮僮”“祁祁”描写仪容变化,承接前两章劳作内容。这种重复中见变化的形式,强化了劳作的往复感,也使情感表达更显质朴绵长。
3. 分段赏析
诗歌的首章,所展现的正是这样一群忙着“采蘩”的女宫人。她们在池沼与山涧之间来回奔波,采够了祭祀要用的白蒿,便匆匆忙忙往“公侯的宫室”送去。诗中采用的是短促的问答对话:“在哪里采的白蒿?”“在水洲里、池塘边。”“采来做什么用?”“给公侯家祭祀用。”问答十分简洁,从中能看出采蘩女子劳作的繁忙,她们仿佛只是在赶路途中,对询问者匆匆答了一句。刚答完前一个问题,女宫人的身影就已经走过去了;再追上去问后一个问题,那句“为公侯办事”的回答,已经从远处传了过来。这便是首章所流露出来的氛围。诗歌第二章对首章内容的复叠,更让人感受到女宫人忙碌得没有一点空闲。从这样的复叠描写里,简直能想象出女宫人穿梭往来、脚步不停的模样,也能仿佛看到她们的身影匆匆掠过;还能从文字中读出,那脚步声从池沼、山涧边传来,之后又伴着急促的节奏,朝着“公侯的宫室”匆匆而去的景象。诗歌的第三章出现了内容上的跳跃,从之前描写的野外采摘白蒿的繁忙场景,转向了宗庙中祭祀准备的忙碌画面。女宫人们必须每天夜里都“住宿”在宫室里,以便从事清洗祭祀器具、蒸煮祭祀用的谷物等杂活。因为要做祭祀相关的工作,她们还得将自己打扮得整齐好看,头上要佩戴光洁黑亮的发饰。这种“从早到晚都为公家事务忙碌”的劳作,把女宫人们折腾得疲惫不堪。诗中高妙之处在于没有对这种辛劳做过多铺陈描述,只着重刻画她们发饰从“僮僮”(光洁整齐的样子)变为“祁祁”(松散凌乱的样子)的变化,就深刻又形象地展现出女宫人们因忙于劳作、没时间顾及自身仪容的情状。那些拖着松散发辫走在回家路上的女宫人,此刻心里或许带着几分完成工作的庆幸,又夹杂着几分劳累的辛酸,这般心境似乎不用再仔细分辨,“薄言还归”这一结尾的诗句,已然化作一声悠长的叹息,为她们的遭遇给出了无需言语的回应。如此看来,把《采蘩》当作诸侯夫人自我咏叹的作品,显然是牵强附会;而将其认定为“家人”赞美夫人的诗作,也属于强行曲解。实际上,在诗中穿梭往来的,不过是从早到晚辛苦劳作的女宫人罢了:诗中短促的问答,透露出她们为贵族祭祀采摘白蒿的辛苦;发饰的前后变化,记录下她们“从早到晚为公家忙碌”的悲凉处境。古代的祭祀仪式,原本就是为了让鬼神给贵族“降下福泽”而举办的,地位低下的下人除了付出辛劳,根本得不到什么幸福。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采用三章叠咏的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前两章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呈现。末章描写采蘩者的仪容外貌,使用“僮僮”“祁祁”等词语,语言虽然简洁,但人物的仪态与神情都能清晰地展现出来。而这种一问一答的表现形式,明显受到了原始民歌的影响。
# 此诗亦犹周南之有《葛覃》也。
宋朱熹《诗集传》
# 末章每以变调见长。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
# 首二句事琐,偏重叠咏之;末章事烦,偏虚摹之。此文法虚实之妙,与《葛覃》可谓异曲同工。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 盖蚕方兴之始,三宫夫人、世妇皆入于室,其仆妇众多,蚕妇尤甚,僮僮然朝夕往来以供蚕事,不辨其人,但见首饰之招摇往还而已。蚕事既卒而后,三宫夫人、世妇又皆各言还归,其仆妇众多,蚕妇亦盛,祁祁然舒容缓步,徐徐而归。亦不辨其人,但见首饰之簇拥如云而已。此蚕事始终景象如是。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 蘩,所以生蚕,盖古者后夫人有亲蚕之礼。此诗亦犹周南之有《葛覃》也。
宋朱熹《诗集传》
上一篇:先秦·佚名《寓言二则》
下一篇:先秦·诗经《行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