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兮朅兮":我的丈夫真威猛,
# 朅:勇武高大。,伯:兄弟姐妹中年长者称伯,此处系指其丈夫。
"邦之桀兮":真是邦国的英雄。
# 桀:同“杰”,杰出。
"伯也执殳":我的丈夫执长殳,
# 殳:古兵器,杖类。长丈二无刃。
"为王前驱":做了君王的前锋。
# 王:诸侯在自己的地盘内也可以称王。
"自伯之东":自从丈夫东行后,
# 之东:去往东方。
"首如飞蓬":头发散乱像飞蓬。
# 飞蓬:头发散乱貌。
"岂无膏沐":膏脂哪样还缺少,
# 膏沐:妇女润发的油脂。
"谁适为容":为谁修饰我颜容。
# 谁适:即对谁、为谁的意思。适,当;一说悦,喜欢。
"其雨其雨":天要下雨就下雨,
# 其雨:祈使句,盼望下雨的意思。
"杲杲出日":却出太阳亮灿灿。
# 出日:日出。,杲:明亮的样子。
"愿言思伯":一心想着我丈夫,
# 愿言:念念不忘的样子。言:而,语助词。
"甘心首疾":想得头痛也心甘。
# 首疾:头痛。,甘心:情愿。
"焉得谖草":哪儿去找忘忧草,
# 谖草:萱草,忘忧草,俗称黄花菜。
"言树之背":听人说这种草是长在树的阴面。
# 背:屋子北面。
"愿言思伯":一心想着我丈夫,
"使我心痗":使我伤心病恹恹。
# 痗:忧思成病。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先秦古体诗,也是一首思妇诗。诗歌以女子口吻,讲述丈夫为君王出征远行后,自己无心梳妆、日夜思念,即便头痛、心忧成病仍执着念夫之情,深刻展现思妇对远征丈夫的深切眷恋与痛苦思念。
2. 分段赏析
第一章开篇,一位女子满含自豪,讲述自己的丈夫。“伯”本为兄弟排行老大,在此化作妻子对丈夫的亲昵称谓。丈夫值得炫耀之处有二:一是外形英武,堪称邦国豪杰;二是身为贵族武士,因勇敢而成为君王征战先锋。而这份骄傲,核心或许在于后者——若丈夫徒有其表,临战退缩,妻子便无夸耀资本。可见,多数人认知里的“光荣”。第二章丈夫出征后,妻子不再梳妆,任发丝如飞蓬杂乱。以“毁坏”女性装饰性美的方式,彰显对异性的情感封闭,诠释对丈夫的忠贞。作为军人之妻,此行为还有更深层意义:古时女性无法参战,妻子对丈夫的忠贞,间接成为对国家的忠贞,这既是个人坚守,更是国家对群体的隐性要求。试想,若军人前线搏命,妻子却花枝招展、频繁社交,即便无逾矩之举,也会让前线丈夫不安——于家庭,是稳定感缺失;于国家,是军心潜在动摇。最后两章末两章“其雨其雨,杲杲出日”这两句兴中带比:女子盼雨滋润万物与心田,现实却是烈日高悬,恰如她盼丈夫归乡,却音信全无,以致“首疾”“心痗”,思念被刻画得深刻入骨。女主人公虽因丈夫“为王前驱”深感骄傲,可漫长等待的落空,仍给她带来巨大痛苦。对古代女性而言,家庭是生活与幸福的全部,家庭破碎则人生崩塌。而等待从军丈夫,不同于普通别离相思——背后藏着对未知的忧惧,这正是理解女主人公期待、失望与痛苦的关键。她甚至渴望“忘忧”,只因这份沉重已难以承受。
3. 作品点评
诗歌需真挚情感为魂,方能触动人心;但诗人情感的抒发,又常受社会观念规束。以《卫风・伯兮》观之,若仅聚焦妻子因丈夫报国而生的自豪,易显生硬,失却人情温度;可若一味渲染妻子盼归的焦灼,甚至衍生出对战争的厌弃(现实中并非无此可能),又与当时社会的价值期许相悖。于是,诗作呈现出独特的平衡:对亲人的炽烈情感,经社会责任感的调和,变得含蓄柔婉,深蕴痛苦哀愁,却无激烈怨愤,于矛盾中寻得情感与时代观念的交融点,既贴合社会语境,又留存人性本真的情感厚度。
# 女为悦己者容,翻得新妙。
清牛运震《诗志》
# 始则“首如飞蓬”,发已乱矣,然犹未至于病也。继则“甘心首疾”,头已痛矣,而心尚无恙也。至于使我心痗,则心更病矣。其忧思之苦何如哉?使非为王出征,胡以至是?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上一篇:先秦·屈原《《离骚》节选》
下一篇:先秦·诗经《君子于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