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ūn

朝代:先秦作者:诗经浏览量:2
jūn
zhī
zhì
zāi
shí
zhī
yáng
niú
xià
lái
jūn
zhī
jūn
yuè
yòu
huó
jié
zhī
yáng
niú
xià
kuò
jūn
gǒu

译文

丈夫服役去远方,不知归期是何日,什么时候才回到家呢?鸡已经进了窝,太阳也向西边落,牛羊成群下山坡。丈夫服役在远方,叫我怎不把他想!丈夫服役去远方,没有确定的归期,什么时候才能又相会?鸡纷纷上了架,太阳渐渐也西下,牛羊成群归圈栏。丈夫服役在远方,但愿不会饿肚肠!

逐句剖析

"君子于役":丈夫服役去远方,

# 于役:到外面服役。于:往。役:服劳役。

"不知其期":不知归期是何日,

# 期:指服役的期限。

"曷至哉":什么时候才回到家呢?

# 曷至哉:一说“曷其至哉”意谓到哪儿了呢。曷:何时。至:归家。

"鸡栖于埘":鸡已经进了窝,

# 埘:鸡舍,墙壁上挖洞做成。

"日之夕矣":太阳也向西边落,

"羊牛下来":牛羊成群下山坡。

# 下来:归圈。

"君子于役":丈夫服役在远方,

"如之何勿思":叫我怎不把他想!

# 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如之:犹说“对此”。

"君子于役":丈夫服役去远方,

"不日不月":没有确定的归期,

# 不日不月:没法用日月来计算时间。

"曷其有佸":什么时候才能又相会?

# 有佸:相会,来到。佸:音活,聚会、相会。

"鸡栖于桀":鸡纷纷上了架,

# 桀:鸡栖木。一说指用木头搭成的鸡窝。

"日之夕矣":太阳渐渐也西下,

"羊牛下括":牛羊成群归圈栏。

# 括:通佸,聚集,此指牛羊放牧回来关在一起。

"君子于役":丈夫服役在远方,

"苟无饥渴":但愿不会饿肚肠!

# 苟:且,或许。一说但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君子于役》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四言诗,创作于先秦时期,作者不详。这是一首描写妻子怀念远出服役丈夫的诗作。诗篇从日常生活场景切入——鸡进笼、羊牛归圈,而自己的丈夫却尚未归来,以此抒发妻子对在外服役丈夫的深切思念。其情源自人之常情,语言真切朴实,怀念丈夫的情感深沉浓烈,历经千百年仍令人动容。全诗共二章,每章八句,在结构上运用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语言朴素简练,通过状景与言情的结合,展现出真实纯朴的特质,勾勒出一幅真挚动人的生活画面。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关于《君子于役》的意旨,《毛诗序》阐释为:“《君子于役》,刺平王也。君子行役无期度,大夫思其危难以风焉。”而王先谦在《诗三家义集疏》中提出异议:“按据诗文,鸡栖日夕、羊牛下来,乃家室相思之情,无僚友讽讬之谊。所称君子,妻谓其夫,《序》说误也。”近现代学者普遍认定这是一首描写妻子思念外出服役丈夫的诗作。其中“君子于役”的“役”,具体指代难以确定,多数情形下,推测是指前往边地戍守防御。此外,“君子”在当时泛指贵族阶层人士,但从诗中“君子”家中饲养鸡、牛羊等细节来看,其地位并非十分显赫,推测他或许是一名武士。由于先秦时期生产水平有限,下层贵族的生活状况,与后世普通农民相比,也未见得优越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思妇诗。诗歌以“鸡栖于埘、羊牛下来”的日常场景,描绘妻子对远出服役丈夫的深切思念,通过重章叠句手法,表达了朴素真挚的怀人情感。

2. 写作手法

重章叠句:两章开头均为“君子于役”,重复咏叹丈夫服役不归的愁绪;“不知其期”与“不日不月”、“曷至哉”与“曷其有佸”句式相近,强化归期不定的焦虑。第二章末句“苟无饥渴”略转,以牵挂取代盼归,在重叠中见情感递进。

3. 分段赏析

第一章:“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三句,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直接点明丈夫外出服役,且归期不定。“不知其期”道出等待的无奈与煎熬,这种归期未卜的状况最令人心烦,仿佛每日都怀揣希望,却又以失望告终,正因如此,女主人公才发出“曷至哉”的叹息,急切追问丈夫到底何时归来。“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三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晚景图,在夕阳余晖中,鸡儿归巢,牛羊从山坡缓缓走下。诗人未用任何形容词雕琢,却以平淡自然的笔触营造出富有情绪感染力的画面。读者仿佛能看到女主人公凝视着家禽家畜,凝视着远方道路的身影,这种静谧的场景与她内心的思念形成鲜明对比,为后文抒情蓄势。“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在乡村晚景的烘托下,女主人公的愁思愈发浓重,直抒胸臆地表达出对丈夫难以抑制的思念之情。若将中间的乡村晚景描写删去,直接衔接前后句,会因节奏过快、缺乏起伏,使抒情效果大打折扣,而这平淡的画面恰恰蕴含着特别的情味。第二章:“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三句,与第一章开头呼应,再次强调丈夫服役在外,归期渺茫。“不日不月”并非指时间漫长,而是突出归期的不确定,延续了女主人公等待的焦虑与无奈。“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同样是对乡村黄昏景象的描写,只是将“埘”换为“桀”,“下来”换为“下括”,在重复中略有变化,以重叠的章句推进抒情,进一步渲染氛围。在这平常而温馨的乡村傍晚,女主人公的丈夫却不在身边,她内心的孤独与牵挂愈发强烈。“君子于役,苟无饥渴”,全诗末句,女主人公的情感表达发生转变,从盼待丈夫归来,转为对丈夫的牵挂与祝愿,朴实的话语中,饱含着善良而深挚的情感,体现出她对丈夫深深的关爱,即便不能相见,只愿他在外衣食无忧,这种情感真挚动人,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这是一首古老的歌谣,它以不加雕琢的语言直接触动人心最易感的情愫。其天然妙致,后世难以复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日落怀人,真情实境。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

# 此诗言情写景可谓真实朴至,宣圣虽欲删之,亦有所不忍也。况夫妇远离,怀思不已,用情而得其正。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 鸡栖于桀下牛羊,饥渴萦怀对夕阳。已启唐人闺怨句,最难消遣是昏黄。

清许瑶光《再读〈诗经〉四十二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

下一篇:先秦·佚名《《吕氏春秋》引鄙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