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án
sān
shǒu

朝代:唐作者:裴諴浏览量:1
shì
chú
zhōng
chǎn
zhēng
zhī
zhì
xīn
jǐng
biān
yín
chuàn
luò
zhǎn
zhuǎn
hèn
hái
shēn
xìn
cháng
xiāng
tái
tóu
wèn
tiān
fēng
chuī
dòng
yáo
lián
gǎn
wéi
hóng
zhú
qíng
zhī
bú‌
yóu
xié
jié
wǎng
zhēng
nài
yǎn
xiāng
gōu

译文

若不是身处厨房中,怎会知晓烤肉里的心思。井边银手镯掉落,辗转反侧间恨意更深。不相信对方会长久思念自己,于是抬头向天发问。风吹动荷叶晃动,没有哪个夜晚莲花不随着风轻轻摇曳的。用竹子做烛芯制成红烛,明知情感不能自由掌控。细细的丝线斜着结成网,无奈眼睛却被对方牵引。

逐句剖析

"不是厨中丳":若不是身处厨房中,

"争知䏑里心":怎会知晓烤肉里的心思。

# 䏑:一作炙。

"井边银钏落":井边银手镯掉落,

"展转恨还深":辗转反侧间恨意更深。

"不信长相忆":不相信对方会长久思念自己,

"抬头问取天":于是抬头向天发问。

"风吹荷叶动":风吹动荷叶晃动,

"无夜不摇莲":没有哪个夜晚莲花不随着风轻轻摇曳的。

"簳蜡为红烛":用竹子做烛芯制成红烛,

"情知不自由":明知情感不能自由掌控。

"细丝斜结网":细细的丝线斜着结成网,

"争奈眼相钩":无奈眼睛却被对方牵引。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南歌子词三首》是唐代诗人裴諴创作的三首五言绝句。其一,以独特视角,前两句暗示若非亲身经历情感之事,就难以体会其中滋味。后两句描绘女子井边银钏掉落,辗转难眠,恨意加深的情景,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陷入情感纠葛的女子形象,表达了她的哀怨与愁苦。其二,诗的前两句刻画女子因不确定对方是否长久思念自己,而抬头向天发问的情景,表现出她的疑惑与不安。后两句借风吹荷叶的景象,委婉地表达出女子对对方的思念之情,含蓄而深沉。其三,诗的前两句以簳蜡制成红烛为喻,表明自己明知情感不能自由掌控。后两句描绘细丝结网,眼睛却被对方牵引的情景,形象地表现出女子在爱情中的无奈与被牵引的状态,生动地刻画了女子陷入爱情的情感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朝诗人

裴諴,唐朝诗人,闻喜人,晋公度之从子,官历职方郎中、太子中允。诗五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第一首“不是厨中丳,争知䏑里心”,以比喻手法开篇,将亲身经历情感之事比作身处厨房知晓烤肉心思,强调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其中滋味,为后文女子的情感抒发做铺垫。“井边银钏落,展转恨还深”,描绘女子在井边银镯掉落的情景,“展转”一词生动地表现出女子因情感问题而难以入眠的状态,“恨还深”则直接点明她内心的怨恨之深,进一步刻画了女子的哀怨形象。第二首“不信长相忆,抬头问取天”,刻画了女子的内心活动,她对对方的思念产生怀疑,于是抬头向天发问,表现出她的疑惑与不安,使读者能感受到她内心的纠结。“风吹荷叶动,无夜不摇莲”,描绘了风吹荷叶的景象,“摇莲”谐音“遥怜”,巧妙地表达了女子对对方的思念之情。没有一夜不在思念,强调了思念的持久与深沉,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第三首“簳蜡为红烛,情知不自由”,以簳蜡制成红烛为喻,暗示自己身处情感之中却不能自由掌控,“情知”一词表明女子对这种不自由状态的清醒认识,增添了一种无奈之感。“细丝斜结网,争奈眼相钩”,描绘了细丝结网的情景,“眼相钩”形象地表现出女子的眼睛被对方牵引,生动地刻画了女子在爱情中无法自拔的状态,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摇落》

下一篇:唐·温庭筠《秋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