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ìng

朝代:唐作者:周匡物浏览量:1
xuān
yuán
zhù
jìng
shuí
jiāng
céng
bèi
liáng
gōng
xiè
jīn
míng
yuè
zhōng
xīn
guì
shēng
qīng
bīng
miàn
shàng
líng
chū
jiāo
lóng
jiǔ
léi
shēng
luán
fèng
kōng
méi
tái
xiàng
gāo
tái
duì
xiǎo
kāi
zhī
shuí
shì
guāng
zhǔ

译文

轩辕黄帝铸造的宝镜不知被谁携去,曾被能工巧匠熔铸黄金重新雕琢。镜面如明月却映不出心中桂树的影,似薄冰初裂又像菱花刚在水面绽放。镜上雕刻的蛟龙久已听不到雷雨轰鸣,鸾凤图案空自踩着镜上莓苔纹路起舞。想登上高台对着晨光将镜面擦亮,却不知这清冷孤光该归属于谁。

逐句剖析

"轩辕铸镜谁将去":轩辕黄帝铸造的宝镜不知被谁携去,

"曾被良工泻金取":曾被能工巧匠熔铸黄金重新雕琢。

"明月中心桂不生":镜面如明月却映不出心中桂树的影,

"轻冰面上菱初吐":似薄冰初裂又像菱花刚在水面绽放。

"蛟龙久无雷雨声":镜上雕刻的蛟龙久已听不到雷雨轰鸣,

"鸾凤空踏莓苔舞":鸾凤图案空自踩着镜上莓苔纹路起舞。

"欲向高台对晓开":想登上高台对着晨光将镜面擦亮,

"不知谁是孤光主":却不知这清冷孤光该归属于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古镜歌》是唐代周匡物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开篇追溯古镜来历,写轩辕所铸之镜曾被良工提炼金属铸造,接着描绘镜中景象:如明月般的镜面不见桂影,似轻冰的镜上菱纹初现。后两句以蛟龙久无声、鸾凤空踏苔,暗写古镜被弃的境遇。结尾写想在高台对晓开镜,却不知谁是这孤光的主人。全诗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古镜的遭遇寄托情感,语言凝练形象,通过对古镜形态和处境的细致刻画,委婉抒发了有才者不被赏识、怀才不遇的怅惘之情。作品借物抒情,意境苍凉,将对古镜的描写与情感抒发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轩辕铸镜谁将去,曾被良工泻金取”,开篇点出古镜的不凡出身。“轩辕”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暗示镜子的古老与尊贵;“良工泻金”则写出铸造时的精工细作,为下文写镜子的珍贵埋下伏笔。两句既交代了古镜的起源,又隐含着对其曾经辉煌的追忆。“明月心中桂不生,轻冰面上菱初吐”,转而描写古镜的外观形态。诗人以“明月”喻镜面的光洁明亮,本应如明月般映出桂树清影,却“桂不生”,暗指镜子虽亮却无人欣赏;又以“轻冰”比镜面的莹润,“菱初吐”则细致描绘镜上可能的菱花纹饰,既写出镜子的精美,又透着一丝清冷之感,语言生动形象,画面感极强。“蛟龙久无雷雨声,鸾凤空踏莓苔舞”,借镜上纹饰的境遇抒情。古镜上或许刻有蛟龙、鸾凤的图案,但“久无雷雨声”的蛟龙失去了往日的威势,“空踏莓苔舞”的鸾凤也只能在苔藓上徒劳舞动。这里的“久无”“空踏”,不仅写出了古镜被闲置、纹饰失去光彩的状态,更暗含着对有才之士无人赏识、空有才华却不得施展的感慨,托物言志的手法在此自然流露。“欲向高台对晓开,不知谁是孤光主”,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想把古镜拿到高台上对着晨光打开,让它重放光彩,却又不知这清冷孤绝的镜光该属于谁。“孤光”既指镜光,也象征着孤独的才华与志向;“不知谁是孤光主”的疑问,充满了对古镜无人识赏的惋惜,也寄寓了诗人自身怀才不遇、渴望被赏识却前路迷茫的惆怅之情,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南湖晚秋》

下一篇:唐·王昌龄《沙苑南渡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