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艅艎何泛泛":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
# 泛泛:船行无阻。,艅艎:舟名。大船。
"空水共悠悠":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荡悠。
# 水:指若耶溪。,空:指天空。
"阴霞生远岫":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
# 远岫:远处的峰峦,这里指若耶山、云门山、何山、陶晏岭、日铸山等隐现的高山。,阴霞:山北面的云霞。若耶溪流向自南而北,人溯流而上,故曰“阴霞”。
"阳景逐回流":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
# 回流:船向上游行进时岸边倒流的水。,阳景:指太阳在水中的影子;“景”是“影”的本字。
"蝉噪林逾静":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
# 逾:同“愈”,更加。,噪:许多鸟或虫子乱叫。
"鸟鸣山更幽":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 幽:宁静、幽静。
"此地动归念":这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
# 归念:归隐的念头。
"长年悲倦游":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 长年悲倦游:诗人多年以来就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以此而悲伤。倦游:厌倦仕途而思退休。
"《梁书》曰":《梁书》记载:
"籍除轻车湘东王咨议参军":王籍被任命为轻车将军湘东王咨议参军。
"随府会稽":随王府到会稽郡任职。
"郡境有云门天柱山":郡境有云门山、天柱山。
"籍尝游之":王籍曾前往游览。
"或累月不反":有时数月不归。
"至若邪溪赋《诗》云":他在若邪溪赋诗说:
"蝉噪林逾静":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
"鸟鸣山更幽":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当时以为文外独绝":当时人们认为这首诗达到了文字之外的绝妙境界。
"《颜氏家训》曰":《颜氏家训》评价道:
"王籍人若邪溪诗":王籍的若邪溪诗。
"江南以为文外独绝":江南文坛公认为"文外独绝"。
"物无异议":众人无异议。
"简文吟咏不能忘之":简文帝反复吟诵不能忘怀。
"孝元讽味":孝元帝品味后。
"以为不可复得":认为难以复得。
"《诗》云":《诗经》所言:
"萧萧马鸣":战马发出萧萧长鸣。
"悠悠旆旌":旌旗在风中悠悠飘扬。
"毛传曰":毛亨注解说:
"言不喧哗也":这是表现肃静无声的意境。
"吾每叹此解有情致":我常赞叹这种解读富有情。
"籍诗生于此意耳":王籍的诗正是源于这种艺术构思。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山水田园诗,通过描绘泛舟若耶溪时所见的水天相映、阴霞回流等自然景象,以动衬静手法渲染山林幽静,最终在清幽环境中触发归隐之思,表达了诗人对宦游生活的厌倦与对隐逸山林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动衬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联以蝉鸣、鸟啼的声响反衬山林的静谧,形成“动中有静”的独特意境。通过声音的动态描写,反而凸显出环境的幽深。
3. 分段赏析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开篇点明泛舟场景,“艅艎”与“泛泛”勾勒出悠然自得的行舟画面。“何”字暗含诗人初入若耶溪的欣喜,“悠悠”则通过空水相映的辽远之境,营造出澄澈、旷达的意境。此联以简洁笔触勾勒出溪水的浩渺与天色的空明,为全诗奠定了清幽基调。“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视角由近及远,描绘山光水色。“阴霞”(山北云霞)生于远岫,赋予静态山峦以动态生机;“阳景”(日光)追逐溪中回流,将阳光拟人化,仿佛自然景物皆有灵性。一“生”一“逐”,化静为动,既展现光影交织的层次感,又暗含诗人对溪流蜿蜒、云霞变幻的沉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全诗点睛之笔,以“动”衬“静”,堪称“文外独绝”。蝉鸣鸟啼本为喧嚣之声,却反衬出山林的空寂幽深。此联突破传统以静写静的手法,通过声响强化静谧感,体现“鸟鸣山更幽”的辩证美学。后世王维、杜甫等皆效仿此法,足见其开创性。“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由景及情,收束全诗。诗人因若耶溪的清幽美景触动归隐之念,“动”字点明情感转折的突然与强烈;“长年悲倦游”则直抒宦海浮沉的疲惫,反衬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此联将自然之境与人生之叹融为一体,深化了诗歌的抒情意蕴。
4. 作品点评
全诗由景入情而抒怀,浑然天成;语言清丽婉约,声韵流转和谐,共同营造出空灵静谧的意境,呈现出清幽淡远的艺术境界。
上一篇:南北朝·陆凯《赠范晔诗》
下一篇:南北朝·范晔《乐羊子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