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óng
bié
zhōu
shàng
shū

朝代:南北朝作者:庾信浏览量:2
yáng
guān
wàn
dào
jiàn
rén
guī
wéi
yǒu
biān
yàn
qiū
lái
nán
xiàng
fēi

译文

阳关与故国相隔万里之遥,年年盼望却至今没有一人回归。只有黄河岸边南来的大雁,秋天一到仍可以自由向南飞回。

逐句剖析

"阳关万里道":阳关与故国相隔万里之遥,

# 万里:指长安与南朝相去甚远。,阳关:在今甘肃敦煌市西,汉朝时地属边陲,这里代指长安。

"不见一人归":年年盼望却至今没有一人回归。

# 一人:庾信自指。

"惟有河边雁":只有黄河岸边南来的大雁,

# 河:指黄河。

"秋来南向飞":秋天一到仍可以自由向南飞回。

# 南向:向着南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重别周尚书》是南北朝诗人庾信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出自《咏怀二十七首》。诗中借送别友人周弘正南归,抒发自己滞留北方、归乡无门的沉痛心情。首联以“阳关万里道”借代长安至金陵的交通要道,极言归途遥远,“不见一人归”凸显自身孤独滞留的悲凉;颈联虚拟“河边雁”秋来南飞的景象,既喻指友人南返的自由,又以雁的来去自如反衬自己的不自由。全诗运用借代、虚拟等手法,含蓄深沉地表达了亡国之痛与乡关之思。沈德潜评其“从子山时势地位想之,愈见可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北朝诗歌的集大成者

庾信(513~581),北周文学家。字子山,小字兰成,祖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庾信幼聪敏,博览群书,初仕梁,后出使西魏被留,历仕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庾信善诗赋、骈文,前期作品绮艳轻靡,与徐陵齐名,世称“徐庾体”。入北朝后,所作诗赋抒发乡关之思,多沉郁悲愁之音,风格一变为萧瑟苍凉。明杨慎称其诗“为梁之冠绝,启唐之先鞭”。代表作品有《拟咏怀》《哀江南赋》《枯树赋》等。后人辑有《庾子山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重别周尚书》北周诗人庾信所作,庾信与周弘正皆曾在梁朝为官。彼时,江陵沦陷,众多江南才俊,如王褒、王克、沈炯等人,皆不幸被俘,而后被押送至长安。次年(555年)三月,王克、沈炯等成为首批获允东归之人。至560年,周、陈南北修好,陈朝遂向北周提出放还王褒、庾信等十余人的请求。然而,在后续的安排中,其他人皆陆续得以遣返,唯有王褒与庾信依旧被羁留在北周。周弘正南归之际,庾信以赠诗的方式为其送行,此诗便是其中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送别怀乡诗。诗中介绍了作者在长安送别友人周弘正南归的情景,描绘了“阳关万里”的遥远归途与“河边雁”南飞的意象,体现了诗人对友人归乡的羡慕与自身滞留的孤独,营造了沉郁悲凉的氛围,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对自由的渴望及对命运无奈的复杂情感。

2. 写作手法

借代:“阳关万里道”以“阳关”借指长安至金陵的交通要道,避免直白表述,增加诗的含蓄美。虚拟(象征):“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虚拟秋雁南飞的景象,象征友人周弘正的南归,同时以雁的自由反衬诗人自身的不自由,虚实相生,含蕴丰富。对比:以友人(雁)的“南向飞”与自己的“不见一人归”形成对比,突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倾诉出诗人独留长安、无法南返的哀伤。阳关,地处今甘肃敦煌县西南,自古以来便与玉门关同为通往西域的要冲。在此诗中,庾信借用“阳关”一词,此时它已成为“大道”的代名词,恰似人们常将“阳关道”与“独木桥”相对而言。诗里的“阳关万里道”,实则暗喻长安与金陵之间的交通要道。“不见一人归”中的“一人”,正是庾信自指。这两句意谓,在长安通往金陵的阳关大道上,众多南北漂泊之士都已回归故乡,唯独自己无法踏上归程,怎不让人黯然神伤。后两句“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这里的“河边雁”是对友人周弘正的比喻。此景并非眼前真实所见,而是庾信借外物来呈现内心感受的一种虚拟表达。前文已提及,庾信与周弘正分别于早春时节,此时决然不会出现秋雁南飞之景,即便春回大地,也只能目睹鸿雁北飞。这两句诗蕴含两层深意:其一,将周弘正返回陈朝比作大雁南归,字里行间满是对周弘正得以回南的羡慕;其二,鸿雁秋去春来,来去自如,而自己却失去这般自由,更显自身境遇不如鸿雁。

4. 作品点评

此诗以短章写深愁,通过借代、虚拟等手法,将个人命运与家国之痛融合,语言简练而情感丰沛。“河边雁”的意象成为自由与归乡的象征,对比中见无奈,虚拟中见真意。清代沈德潜评其“愈见可悲”,陈祚明称其“情真语自独绝”,均肯定其以简笔抒深情的艺术感染力,堪称南北朝边塞怀乡诗的代表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从子山时势地位想之,愈见可悲。

清沈德潜《古诗源·卷十四》

# 唐人纵师其意,不若公处其时,情真语自独绝。然有此情者,多不能道此语也。

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鲍照《拟行路难(其六)》

下一篇:南北朝·伽腽肭《杀驼破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