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曩有一人":从前有一个人,
# 曩:一作昔。从前,以往。
"先瓮中盛谷":先前把粮食存放到了瓮中。
# 瓮:一种口小腹大的盛器。,先:先前。
"骆驼入头瓮食谷":一头骆驼偷吃了瓮中的粮食,
# 食:偷吃。
"首不得出":结果头被卡在里面出不来了。
# 得:表示情况允许,有“能够”,“可以”的意思。,首:头。
"既不得出":已经出不来了,
# 既:已经。
"其人患之":主人因此很担忧,却无计可施。
# 其人患之:这个人就为此事发愁。患之:认为。省略句,应为“以之为患”。患:担忧。
"有一老父来语之曰":这时一位老人来到那人跟前告诉他说:“
# 之: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这里指那个既杀死了骆驼,又打破了瓮的人。,语:对……说。,老父:老父:老人。
"汝莫忧":你不要发愁,
# 汝:你。
"吾教汝出":我教你一个能让骆驼出来的方法。
# 吾教汝出:我教你(使骆驼)出来(的方法)。
"汝当斩头":你把骆驼的头斩断,
"自能出之":自然就能够出来了。”
"即用其语":这个人听了随即就采纳了老人的意见,
# 其:那个。,用:采纳。,即:就。
"以刀斩头":用刀把骆驼头斩断了。
"既杀驼":已经杀死了骆驼,
# 既:已经。
"复破瓮":进而又要把瓮打破才能取出粮食。
# 复:又。
"如此痴人":这样行事的蠢人,
"为世人所笑":被后人所耻笑。
# 世人所笑:被后人所耻笑。
1. 分段赏析
故事开篇描绘的骆驼入瓮场景极具戏剧性。瓮本是用来盛放谷物的容器,却意外成为困住骆驼的牢笼。这种反差设计巧妙地展现了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同时也为后续发展埋下伏笔。主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助状态,凸显了问题的棘手性,为“智者”的出现创造了戏剧性空间。骆驼因贪食而陷入困境,象征着因盲目行动而自陷麻烦的人;主人的无计可施则凸显了问题的严重性。当老人提出“斩驼头”的解决方案时,故事迎来了转折点。这个看似合理的建议实则荒谬至极,完全忽视了行为的连锁反应。老人只顾解决表面问题,却不管可能造成的更大危害。主人的反应,突显了愚昧与轻信的结合。这种“妙计”的荒诞性在于它以牺牲更大价值为代价换取小利,体现了典型的短视思维。老人所谓的智慧实际上是最愚蠢的解决方案,而主人的轻信执行则使悲剧成为必然。故事结局展现了愚昧行为的严重后果。主人不假思索地执行“妙计”,结果骆驼被杀,瓮被打破,不仅未能解决问题,反而造成更大损失。骆驼和瓮的双重损失象征着因愚昧决策而付出的沉重代价。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极具反讽意味,生动展现了盲目行动的危害。老人给出的“妙计”实际上是最糟糕的解决方案,而主人的轻信执行则使悲剧不可避免。
上一篇:南北朝·庾信《重别周尚书》
下一篇:南北朝·孔稚珪《北山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