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畿":华山畿啊,
"君既为侬死":你既然已经为我而死,
# 侬:我,吴地方言。
"独生为谁施":我独自活着又为了谁呢?
# 为谁施:为谁而活下去。施,施用。对情人的爱称。
"欢若见怜时":如果你(逝去的爱人)在天之灵怜悯我,
"棺木为侬开":就请让棺木为我打开。
"古今乐录曰":《古今乐录》记载:
"华山畿者":《华山畿》。
"宋少帝时懊恼一曲":南朝宋少帝时期的一首歌曲,名为“懊恼曲”。
"亦变曲也":它也是一首变曲。
"少帝时":宋少帝在位时,
"南徐一士子从华山畿往云阳":南徐有一位书生从华山畿前往云阳,
"见客舍有女子":在客舍中见到一位女子,
"年十八九":女子年纪十八九岁,
"悦之无因":书生对她一见倾心却无缘接近,
"遂感心疾":于是患上了心疾。
"母问其故":书生的母亲询问他患病的原因,
"母为至华山寻访":母亲为此前往华山寻访,
"见女":见到了那位女子,
"具说":把事情的经过详细地告诉了她,
"女闻感之":女子听后也被感动了。
"因脱蔽膝":女子于是脱下自己的蔽膝。
"令母密置其席下":让书生的母亲秘密地放在书生的床席下面。
"卧之当已":说这样躺着病就会好。
"少日果差":过了几天,书生的病果然好了。
"忽举席":有一天,他忽然掀起床席。
"见蔽膝而抱持":看到蔽膝后便抱在怀里。
"遂吞食而死":随后吞食蔽膝而死,
"气欲绝":气息微弱快要断气时,
"谓母曰":他对母亲说:
"葬时车载从华山度":安葬的时候,车子要从华山经过。
"母从其意":母亲按照他的意愿去做。
"比至女门":等到了女子的家门口。
"牛不肯前":拉车的牛却不肯前进。
"打拍不动":怎么打拍它都不动。
"女曰":女子说:
"且待须臾":暂且等一会儿,
"妆点沐浴":让我梳妆打扮一下。
"既而出歌曰":过了一会儿,她出来唱道:
"华山畿":华山畿。
"君既为侬死":你既然已经为我而死。
"独活为谁施":我独自活着又为了谁呢。
"欢若见怜时":如果你(书生)还怜惜我的话。
"棺木为侬开":棺木就为我打开。
"棺应声开":棺木好像听到了她的话。
"女遂入棺":女子于是进入棺中。
"家人叩打":家人用力叩打棺木。
"无如之何":也没有办法。
"乃合葬":于是将他们合葬。
"呼曰神女冢":人们称这座坟墓为“神女冢”。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爱情诗。此诗以一对青年男女因封建礼教阻挠无法相守,男子相思成疾而亡后,女子决然殉情入棺的生死绝恋故事,抒发了对自由爱情的忠贞不渝与反抗压迫的悲壮抗争。
2. 分段赏析
据《乐府诗集》援引《古今乐录》记载,南朝宋少帝年间,南徐一名书生途经华山畿前往云阳,在客舍偶遇一位妙龄女子,心生爱慕却无从亲近,归家后竟因相思成疾。母亲得知缘由,亲至华山寻访女子,详述其子痴情之由。女子深为感动,解下膝间围裙,嘱其母藏于书生席下。书生卧床数日,病情渐愈,却在偶然发现围裙后,情难自抑,将其紧抱怀中,最终竟吞咽下肚,临终前恳请母亲:“下葬时,灵车务必经过华山。”出殡当日,灵车行至女子门前,牛突然止步,任人鞭打亦纹丝不动。女子见状,即刻沐浴梳妆,步出家门,以血泪吟诵《华山畿》。歌声方落,棺木轰然开启,女子毫不犹豫纵身跃入。家人惊呼阻拦未果,只得将二人合葬,此墓遂被称作“神女冢”,而女子所唱的曲调,亦以“华山畿”为名流传后世。开篇“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女子以饱含血泪的咏叹,既点明故事发生之地,更将对这段生死之恋的悲怆感慨融入其间。在她心中,两情相悦本就是生命的完整形态,若爱人已为情赴死,独活便失去意义。这份对生死相依的执着,催生出“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的震撼心愿——在超越生死的爱情面前,世俗的界限早已不复存在,唯有这份至真至纯的情感,方能跨越时空,成为永恒。
3. 作品点评
此民歌于生死临界点突破世俗桎梏,情感浓烈奔放,迥异于南朝乐府常见的哀婉清新,转而呈现凄厉浓烈之态。加之其背后的传奇故事,更添神秘色彩,赋予它独特而浪漫的艺术魅力,令人动容。
上一篇:南北朝·颜延之《阮步兵》
下一篇:南北朝·沈约《夜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