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入窗里":秋风从窗子吹进屋子来,
# 入:吹进。
"罗帐起飘飏":窗帘随着风飘了起来。
# 飘飏:飘起来。飏:一作扬。
"仰头看明月":仰头看着当头的浩然明月,
"寄情千里光":想起了出征在外的亲人,心中充满了无奈与忧伤,多么希望这皎洁的月光能把心中融融的相思之情寄给远在他乡的亲人。
# 寄情千里光:让皎洁的月光把相思之情奇给远在千里之外的人。寄:寄给。千里光:指月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是一首描写爱情的五言古诗。这首诗前两句以细腻笔触描绘了“秋风吹入窗中”的画面,既写出秋风的轻柔、罗帐的飘逸之态,又以景喻情,暗透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思念;后两句转而描写主人公抬头仰望明月,欲借皎洁月光寄托深情的举动。全诗融情于景,以秋风、明月为情感媒介,将相思之意巧妙编织于意象之中,笔调含蓄深挚,意境充满诗意与美感。
2. 分段赏析
首句“秋风入窗里”看似平铺直叙,却暗含玄机:“秋风”裹挟着肃杀之气与岁月流逝的怅惘,而“入窗里”三字,更将这股寒意具象化,悄无声息地浸透整个闺房,在留白中勾勒出思妇心中挥之不去的凄寂。次句“罗帐起飘飏。”续写罗帐随风轻扬的寻常画面,却暗藏深意。罗帐本是夫妻恩爱的见证,此刻在秋风中摇曳,非但未添柔情,反而因独守空闺的现实,成了刺痛人心的意象——昔日甜蜜的象征,如今只剩空荡荡的帷幔在风中翻涌,孤独感愈发浓烈。诗至后两句,“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视角从室内飘飞的罗帐转向窗外明月。思妇下意识抬头望月的动作,瞬间触发无限遐想。明月普照千里,成为分隔两地之人共有的思念寄托,她望着那轮圆月,思绪早已跨越千山万水;可空间的阻隔又让相思愈发苦涩,由此生出“寄情千里光”的浪漫念头。月光柔和清透,恰似女子绵长的情思,将它化作传递心意的信使,既新奇又贴合自然,使抽象的思念有了可触可感的载体,让整首诗在含蓄与灵动间达到情感的高潮。
3. 作品点评
全诗仅以秋风、罗帐、明月三种物象编织意境,却各有深意:秋风是触发愁绪的媒介,罗帐是往昔温情的残影,明月是跨越阻隔的信使。三者相互映衬,在民歌的清新明朗中,晕染出幽远悲凉的抒情空间——既有“低头弄莲子”的民歌率真,又具“愿逐月华流照君”的含蓄深情,情景浑然一体,于朴素中见韵味,堪称南北朝乐府中以简驭繁的典范。
上一篇:南北朝·萧衍《河中之水歌》
下一篇:南北朝·佚名《长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