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zhī
shuǐ

朝代:南北朝作者:萧衍浏览量:2
zhōng
zhī
shuǐ
xiàng
dōng
liú
luò
yáng
ér
míng
chóu
chóu
shí
sān
néng
zhī
shí
cǎi
sāng
nán
tóu
shí
jià
wéi
jiā
shí
liù
shēng
ér
ā
hóu
jiā
lán
shì
guì
wéi
liáng
zhōng
yǒu
jīn
xiāng
tóu
shàng
jīn
chāi
shí
èr
háng
xià
wén
zhāng
shān
guà
jìng
làn
shēng
guāng
píng
tóu
qíng
xiāng
rén
shēng
guì
suǒ
wàng
hèn
jià
dōng
jiā
wáng

译文

黄河的水啊向东流,洛阳有个美丽的女孩叫莫愁。当初莫愁十三岁就能织出精美的丝绸,十四岁不辞劳苦去采桑,提笼攀枝到那田间地头。十五岁的莫愁嫁到了卢家,十六岁就生了儿子叫阿侯。卢家的房屋富丽堂皇,闺房兰馨雅洁桂木为梁,四处散发郁金苏合香的芬芳。莫愁头上光彩熠熠,金钗排成十二行,脚下轻踏丝绣鞋,五彩斑斓描出花纹状。珊瑚枝镶嵌的支架上,化妆镜璀璨生光,带着平头巾的奴仆,为她提着履箱往来奔忙。人生富贵荣华哪值得留恋,直叫人悔恨没有早嫁给东邻王郎。

逐句剖析

"河中之水向东流":黄河的水啊向东流,

# 河:指黄河。洛阳距黄河很近,故以此起兴,引出下句。

"洛阳女儿名莫愁":洛阳有个美丽的女孩叫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当初莫愁十三岁就能织出精美的丝绸,

# 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十四采桑南陌头":十四岁不辞劳苦去采桑,提笼攀枝到那田间地头。

# 南陌头:南边小路旁。

"十五嫁为卢家妇":十五岁的莫愁嫁到了卢家,

# 卢家妇:一作“卢郎妇”。

"十六生儿字阿侯":十六岁就生了儿子叫阿侯。

# 字阿侯:原作“似阿侯”,据《玉台新咏》、《艺文类聚》改。

"卢家兰室桂为梁":卢家的房屋富丽堂皇,闺房兰馨雅洁桂木为梁,

# 桂为梁:形容居室华贵芳香。桂:桂树,极芳香。梁:屋梁。

"中有郁金苏合香":四处散发郁金苏合香的芬芳。

# 郁金苏合:两种名贵的香料。郁金:出自古大秦国(古罗马帝国);苏合:出自古大食国(古波斯帝国)。

"头上金钗十二行":莫愁头上光彩熠熠,金钗排成十二行,

"足下丝履五文章":脚下轻踏丝绣鞋,五彩斑斓描出花纹状。

# 五文章:五色花纹。一说,五,古作“夏”,有纵横交互之章。亦通“午”,一纵一横交错。,丝履:绣花丝鞋,是古时富有的标志。

"珊瑚挂镜烂生光":珊瑚枝镶嵌的支架上,化妆镜璀璨生光,

# 挂镜:古代镜子常挂于壁上,故称“挂镜”。

"平头奴子擎履箱":带着平头巾的奴仆,为她提着履箱往来奔忙。

# 履箱:不详何物,一说为藏履之箱,亦可指鞋子和箱子。,擎:一作“提”。,平头奴子:不戴冠巾的奴仆。

"人生富贵何所望":人生富贵荣华哪值得留恋,

# 望:怨,怨恨。

"恨不嫁与东家王":直叫人悔恨没有早嫁给东邻王郎。

# 东家王:指东邻姓王的意中人。按:唐上官仪、元稹、李商隐、韩俚诸人诗文都指实“东家王”为王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河中之水歌》是南梁武帝萧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河中之水歌》收录于《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传为梁武帝萧衍所作。这首诗以莫愁女为创作题材。莫愁在六朝时期声名远扬,且存在各种不同的记载,在本篇中,诗里称她是洛阳人。莫愁大概如同汉乐府中的罗敷,是南朝乐府中美女的泛称。《河中之水歌》成功塑造了莫愁美丽且率真的人物形象。整首诗格调明快爽朗,文辞华丽富艳,表意含蓄而韵味悠长,在用韵方面灵活多变,对偶也较为工整精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梁开国君主

萧衍(464~549),即梁武帝,南朝梁开国君主。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齐高帝萧道成族侄。曾任齐雍州刺史,镇守襄阳。乘齐内乱,起兵东下建康,废齐和帝自立,国号“梁”,建元“天监”。即位后优容高门皇族,但亦注重擢拔寒士,鼓励农耕,减免租税。后期因佞佛、内部矛盾激化等导致侯景之乱,饥病困死。太子萧纲即位后,追谥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修陵。其早岁与沈约、谢脁、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等并游于齐竟陵王子良的西邸,号为“竟陵八友”。史称其“少而笃学,洞达儒玄”。其爱好文学,凡制诏文檄书表之类,多为其自撰。精通乐律,曾创制准音器四具,名“通”。原有集,已佚,明人张溥辑有《梁武帝集》。作品有《孝经义》《周易讲疏》《乐社义》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莫愁,可谓是乐府诗中声名远播的人物。自她于南朝乐府初次登场后,便频繁现身于各类诗文以及民间传说之中,影响力极为深远广泛。从文学传承的角度来看,“洛阳多美女”这一说法起始于南朝梁代,这与梁人对《洛阳道》创作的热衷有着紧密联系。《河中之水歌》极有可能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诞生的。梁武帝萧衍巧妙融合了《孔雀东南飞》中“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这般对人物成长的细致描述,以及《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等乐府诗全力铺陈豪贵景象的手法,紧扣“莫愁”二字,浓墨重彩地塑造出一位发出“人生富贵何所望”感慨的洛阳美人。尽管在众多传说里,女主人公大多容貌出众,但莫愁的美貌在这种普遍情形下,依旧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以叙事为题材。此诗以洛阳女子莫愁的一生为主线,先描绘了她自幼聪慧勤劳,后嫁入富贵人家享受奢华生活的情景,最后笔锋一转,道出她内心的遗憾悔恨。全诗通过莫愁的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对富贵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的前半部分极力渲染莫愁生活的富贵,后半部分却以“恨不早嫁东家王”表达出一种别样的情感,前后形成对比,突出莫愁内心对别样生活的向往或感慨,使诗歌情感更为复杂深刻。铺陈:从“莫愁十三能织绮”开始,按照年龄顺序铺陈莫愁的人生经历,十三岁能织绮,十四岁采桑,十五岁嫁为卢家妇,十六岁生儿,细致地展现了她人生阶段的变化;接着对卢家的富贵生活进行铺陈,“兰室桂为梁”“郁金苏合香”写居室的华美与香气,“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描绘莫愁的服饰装扮之华丽,“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通过器物和奴仆进一步渲染富贵氛围。这种层层铺叙,全方位地展现了莫愁从平凡少女到富贵妇人的生活转变,让读者清晰地感受到其生活的富足与奢华,同时也为结尾“恨不早嫁东家王”的情感抒发做了充分的铺垫,以铺陈的繁华凸显出内心的遗憾与怅惘。起兴:以“河中之水向东流”起兴,借河水东流的自然景象引出下文对洛阳女儿莫愁的叙述,河水的流动既营造出一种舒缓的叙事节奏,又仿佛是故事展开的背景铺垫,由眼前之景自然过渡到对人物的描写,使诗歌开篇就具有一种流畅的引出效果,为全诗奠定了叙事的基调。

3. 分段赏析

《河中之水歌》里,梁武帝萧衍融合了《孔雀东南飞》以及《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等乐府诗全力铺陈豪贵之态的手法,围绕“莫愁”二字,着重刻画了一位发出“人生富贵何所望”之叹的洛阳佳人。诗开篇以黄河之水向东流淌起兴,引出女主人公莫愁。按《石城乐》所言,莫愁似是石城人,然而在梁武帝此诗中,她却是洛阳女子。随后四句,运用铺叙手法讲述莫愁的经历,这与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里描述刘兰芝“十三能织素”的部分极为相像。由此可见,梁武帝的乐府创作主要有两大源头:一是南朝乐府,以吴声和西曲为主;二是汉乐府。像“十四采桑南陌头”,便是化用了《陌上桑》的诗句。“十六生儿字阿侯”,若非富贵之家,怎敢给孩子取“阿侯”这样的字?中间六句依旧采用铺叙,描绘莫愁夫家的富贵奢华。“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与《红楼梦》里贾家“白玉为堂金作马”相比,卢家毫不逊色。“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莫愁的妆容与穿着极为华贵。“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妆镜上的珊瑚光彩夺目,甚至换鞋时,都有奴仆举着装满丝履的箱子,足见其富贵至极。就在读者感受这份极致富贵时,诗人笔锋一转,以“何所望”发出设问。最后一句“恨不早嫁东家王”,点明主旨,莫愁悔恨当初没嫁给东家王郎。前文欢快明朗,至此陡然转为落寞。莫愁虽在卢家尽享荣华,却失却了真爱,她的内心满是孤独与忧伤。

4. 作品点评

全诗十四句里十二句用来铺陈其生活环境无比优渥,着实令人心生艳羡,不禁感叹人生富贵至此已达极致。就在读者可能陷入错觉、产生误解之际,诗笔陡然一转,“恨不嫁与东家王”一句点明主旨。整首诗极具民歌风味。开篇以河水东流起兴,顺势引出洛阳女儿,饶有情趣。在叙述莫愁的经历时,采用排比铺叙的手法,与《焦仲卿妻》中兰芝“十三能织素”那一段颇有相似之处。其语言通俗易懂、明快流畅,自然灵动,愈发彰显出民歌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寓古调子纤词,晋后无能及者。

明文艺批评家胡应麟《诗薮·内编》

# 亦古亦新,亦华亦素,此最艳词也。所难能者,在风格浑成,意象独出。

明诗论家陆时雍《诗镜总论》

# 风华流丽,调甚高古,竟似汉魏人词。特结句稍,方便归帝。

清诗论家陈祚明

# 以收束制胜。

近代吴闿生《古今诗苑》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阴铿《晚出新亭》

下一篇:南北朝·佚名《子夜四时歌·秋风入窗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