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uò
cán
èr

朝代:南北朝作者:佚名浏览量:2
chūn
cán
yīng
lǎo
zhòu
cháng
huái
怀
wēi
jìn
chán
mián
yǒu
shí

译文

春蚕不该衰老而衰老,是因为它昼夜常怀思。怎么能顾惜微躯抽尽,蚕丝缠绵自有形成时。

逐句剖析

"春蚕不应老":春蚕不该衰老而衰老,

# 不应老:不应当老去。,春蚕:春季饲养的蚕。

"昼夜常怀丝":是因为它昼夜常怀思。

# 怀丝:双关语,谐“怀思”,指女子怀有相思情意。,昼夜:日夜。

"何惜微躯尽":怎么能顾惜微躯抽尽,

# 微躯尽:身死。蚕吐丝后即化为蛹。此借喻为了爱情不惜生命。尽:穷尽。终尽。,何惜:有何可惜。何必怜惜。

"缠绵自有时":蚕丝缠绵自有形成时。

# 自有时:自然有时机或时节。,缠绵:缠绕不断貌。纠缠。固结不解;萦绕。情意深厚。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作蚕丝(其二)》乃南北朝佚名所著诗篇。李商隐笔下“春蚕到死丝方尽”(《无题》)的绝妙意境,实源于此诗。诗中匠心独运,以蚕丝喻情思,赋予本无情感的事物以深情厚意。开篇头两句,诗人以蚕自比,将对情人日夜不绝的思念倾吐而出。“怀丝”巧妙运用谐音双关,化作“怀思”,淋漓尽致展现出用情的专一与执着,哪怕青春容颜不再,哪怕身形憔悴消瘦,亦无怨无悔。后两句更是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蚕未亡时,丝缕不断。“何惜”一句,尽显不惜以生命相殉的决绝,将一生都奉献给这份深情。“自有时”,点明在茧成身死之际,恰恰是情感最为浓烈缱绻之时。此诗所描绘的爱情境界,充满悲剧色彩却又极致纯粹,足以撼动天地、令鬼神动容。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南北朝五言古诗,也是一首爱情诗。诗中借“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等诗句,以春蚕自喻,运用谐音双关(“丝”通“思”)等手法,表达了女主人公对恋人的日夜思念,以及甘愿为爱情奉献一切、生死不渝的坚贞情感,展现了纯粹而伟大的爱情。

2. 写作手法

双关:诗句“昼夜常怀丝”中,“丝”与“思”谐音双关,表面写春蚕日夜吐丝,实际表达女主人公对恋人日夜不绝的思念,将自然物象与情感紧密相连,生动展现爱情的缠绵。比喻:全诗以春蚕自喻,如“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将女主人公比作春蚕,以春蚕吐丝的特性喻指其对爱情的执着和对恋人的思念,使情感表达更形象。直抒胸臆:“何惜微躯尽”直接抒发女主人公甘愿为爱情奉献一切,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坚定决心,“何惜”二字饱含浓烈情感,彰显爱情的纯粹与伟大。虚实结合:实写“昼夜常怀丝”中春蚕吐丝的情景,虚写女主人公“寤寐思之”的情思,通过对蚕的描写,巧妙传达出人的情感,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3. 分段赏析

“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诗歌开篇,作者以春蚕自喻,构思巧妙而贴切。在传统认知中,春蚕吐丝是其生命本能,而诗人在此赋予了这一自然现象别样的情感内涵。“春蚕不应老”,看似违背常理地为春蚕“喊冤”,实则暗含弦外之音——正如春蚕本不应因吐丝而迅速走向衰老,诗人(或诗中女主人公)也不愿因相思而憔悴老去。此句以疑问式的语气,巧妙设置悬念,瞬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人不禁思索: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紧接着“昼夜常怀丝”给出答案。这里运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丝”与“思”同音,将春蚕日夜不停吐丝的行为,转化为女主人公对恋人日夜不绝的思念。一个“常”字,更是将这份思念的绵长无尽体现得淋漓尽致,仿佛没有起始,亦看不到尽头,深刻地颂扬了爱情的缠绵悱恻与怀思的永不停歇。这种将自然物象与人类情感紧密相连的手法,使诗句既生动形象,又饱含深情,为整首诗奠定了浓烈的情感基调。“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前两句着重抒发了女主人公对恋人的一往情深,而这两句则将情感推向了更为炽热、决绝的高度。“何惜微躯尽”,一个“何惜”,语气坚定而果决,似轻实重,凝聚着主人公满腔炽烈的情感。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言语,更是从心底深处迸发而出的誓言,展现出女主人公甘愿为爱情奉献一切,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坚定决心。这种为爱情献身的精神,超越了世俗的考量,彰显出爱情的纯粹与伟大。“缠绵自有时”进一步升华了情感。它既表明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坚信终有与恋人长相厮守的时刻;又展现出她对实现美好爱情愿望的乐观信念。在生死不渝的坚贞之外,更增添了一份对未来的期许,使得整首诗在言情的同时,避免陷入低沉哀伤的情绪,反而开拓出明朗积极的意境。读者在吟诵此句时,能感受到一种希望的力量,仿佛看到爱情的曙光穿透阴霾,极具感染力。这首小诗紧扣一个“老”字层层展开,构思精巧,逻辑严密。前两句围绕“不应老”铺陈,以春蚕吐丝不停而“老”,暗喻女主人公因思念恋人而憔悴衰老;后两句则围绕“不怕老”深入描绘,明知思念会带来青春消逝,却依然义无反顾,凸显出崇高的奉献精神。起句设悬,继而释疑,再转折递进,层次清晰,环环相扣,使诗歌的情感表达如抽丝剥茧般逐步深入,引人入胜。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歌巧妙地将蚕与人的特质相互映照,构建出表里交融的双重意蕴。表面上,诗歌赞颂蚕无私奉献的生命姿态;深层里,则寄寓着爱情中甘愿献身的炽热情感。以 “昼夜常怀丝” 为例,诗句既细腻刻画了蚕儿日夜不停、辗转吐丝的生动画面,又隐喻着恋人朝思暮想、情思缱绻的内心世界 —— 那萦绕心头的思念,恰似春蚕吐丝般连绵不绝,令人辗转难眠。优秀的咏物诗往往能以物之形传情之神,此诗通过精妙的意象转化,既保留了物象的鲜活特征,又赋予其深刻的情感内涵,在形与神的交融间,展现出卓越的艺术造诣与动人的文学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阴铿《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下一篇:南北朝·佚名《华山畿·啼相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