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临送渚":依然站在江中的小洲旁,
# 渚:江中小洲。,送:一作临。一作江。,依然:依依不舍的样子。
"长望倚河津":久久倚靠在渡口凝望远方。
# 津:渡口。,长望:远望。
"鼓声随听绝":船桨摇动的声音渐渐消失,
# 鼓声:古时开船,以打鼓为号。
"帆势与云邻":船帆的影子已贴近天边的云层。
# 帆势:帆船的姿影。
"泊处空余鸟":友人泊船的地方只剩飞鸟盘旋,
# 泊处:船只原来停泊之处。
"离亭已散人":送行的亭子里早已空无一人。
# 离亭:渡头供人休息、饯别的亭子。
"林寒正下叶":寒风中的树林落叶纷纷,
# 下叶:落下树叶。
"晚钓欲收纶":日暮时分垂钓人正收拾渔网准备归去。
# 纶:钓鱼用的丝绳。
"如何相背远":为何我们相隔如此遥远,
# 相背远:远别,各分东西。
"江汉与城闉":你远去江汉,我只能返回城中。
# 城闉:城门,指诗人回去的地方。,江汉:指朋友前去之地。
南朝梁陈间诗人
阴铿(511?~563?),南朝梁陈间诗人。字子坚,武威姑臧(今甘肃)人。初仕梁,任湘东王法曹参军。后官至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世称阴常侍。阴铿与何逊齐名,并称“阴何”。他尤善五言诗,其诗以写景纪游见长,体物细微,匠心独运,语言清丽秀美,工于炼字锻句。部分诗讲求音律和谐,注重对仗工稳,初具五律规模。名篇有《江津送刘光禄不及》等。后人辑有《阴常侍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歌描绘了诗人在江边送别友人却迟到的情景,展现目送友人远去的凝望之态,透露出内心懊丧。表达诗人无奈之感和对友人的思念。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林寒正下叶,钓晚欲收纶”,诗人借深秋寒林落叶、渔人收竿之景,抒发送别友人不及的惆怅。“落叶”暗喻友人漂泊远去,“收纶”暗示自己归意渐浓,以萧瑟之景烘托内心失落,景中含情,情因景生。白描:“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诗人以简练笔墨勾勒送别场景。泊舟处只剩飞鸟盘旋,离亭中人影已空,不加渲染地直书眼前之景,却更显物是人非的凄凉。白描手法使画面清冷孤寂,离别之痛不言自明。
3. 分段赏析
首二句“依然临江渚,长望倚河津”是一幅目送友人风帆远逝的远望图。“依然”二字道出依恋之情,从中不难窥见诗人内心的懊丧。通过“长望”的凝神注目,更能感受到诗人情绪的起伏,宛如眼前翻滚的江水般汹涌不息!“鼓声随听绝”以下六句可分为两个层次,也可视为两个镜头。第一层次“鼓声随听绝,帆势与云邻”两句,仿佛电影长镜头中的远景,描绘船已远去的情景。友人开船时的鼓声已在江空中消散,而远去的帆影已如离弦之箭,渐行渐远,几乎与云端相接。这两句始终聚焦于诗人目送的远方。紧接着的四句可视为第二层次,近似特写的近镜头。诗人转而描写自身周围的景象,即友人刚刚离开的地方。“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这个泊处是友人泊船之处,离亭是友人离别前驻足的亭子。诗人之所以格外关注,或许正因未能及时送别,使他对友人曾停留的地方产生情感上的牵绊。“泊处”空荡,唯余飞鸟盘旋;飞鸟不解离愁,依旧嬉戏追逐,更添诗人惆怅。“离亭”依旧在,人已散尽,物是人非,徒留感慨。诗人通过实写鸟与亭,反衬出泊处的空寂与友情的消散。后两句“林寒正下叶,钓晚欲收纶”承接前文,描写天气寒冷、树叶飘零,暮色渐沉、钓者归家的景象。诗人选取的景物颇具匠心——寒林落叶,象征友人远去如飘萍;钓者收纶,暗示诗人怅然归去。此类诗歌鉴赏的二重境界,正源于诗人构建的第一重意境,唯其如此,读者方能在欣赏过程中拓展出新的艺术空间。末二句写友人已去江汉而诗人独自返城。“如何相背远”一句,语气平淡却深含无可奈何的怅惘。此般归返情状的描写,一则延续江津送别不及的余韵,更显诗人对友人思念之切;二则使全诗浑然一体,余韵悠长,情意绵邈,愈显深沉蕴藉。
#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千古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可谓深得其(《江津送刘光禄不及》)妙。
《古诗三百首》
# 阴子坚诗,声调既亮,无复齐、梁晦涩之习,而琢句抽思,务极新隽,寻常景物,亦必摇曳出之,务使穷态极妍,不肯直率。
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下一篇:南北朝·佚名《作蚕丝(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