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ún
yǒng

朝代:南北朝作者:萧道成浏览量:2
fēng
yáo
jiǔ
nòng
qīng
yīn
cuī
yún
jiān
zhì
wéi
jūn
yuàn
zhōng
qín
nán
shǐ
yuē
gāo
huái
yīn
wèi
sòng
míng
suǒ
bèi
zhǐ
wéi
huáng
mén
láng
shēn
huái
怀
yōu
jiàn
píng
yǒu
qún
mìng
yǒng
zhī

译文

迎着八面来风张开巨大的羽翼,在九天之上自由自在鸣叫飞翔的鹤。因为失去羽翼不能再翱翔九天,只能成为帝王园囿中的玩物。《南史》记载:齐高帝萧道成当时镇守淮阴。被宋明帝刘彧猜忌。被征召为黄门侍郎。内心深感忧虑。看见平坦的沼泽地上有一群鹤。便提笔作诗咏叹它们。

逐句剖析

"八风儛遥翮":迎着八面来风张开巨大的羽翼,

# 翮:本义为羽毛的根部,这里代称鸟翅。,儛:通“舞”,这里指飞舞。,八风:八面之风。《左传》有“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之说。

"九野弄清音":在九天之上自由自在鸣叫飞翔的鹤。

# 清音:清亮的声音。,九野:九州地域。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一摧云间志":因为失去羽翼不能再翱翔九天,

# 志:意愿,这里指诗人的远大抱负。,摧:摧折。

"为君苑中禽":只能成为帝王园囿中的玩物。

# 为君苑中禽:引自南史荀伯玉传。《御览》九百十六引《宋书》。《诗纪》五十六。句。苑:园囿。禽:玩物。

"南史曰":《南史》记载:

"齐高帝雅淮阴":齐高帝萧道成当时镇守淮阴。

"为宋明帝所疑":被宋明帝刘彧猜忌。

"被徵为黄门郎":被征召为黄门侍郎。

"深怀忧虑":内心深感忧虑。

"见平泽有群鹤":看见平坦的沼泽地上有一群鹤。

"命笔咏之":便提笔作诗咏叹它们。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群鹤咏》是南北朝时期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以鹤为喻,前两句描绘群鹤于广阔天地间自由翱翔、清音响亮的景象,借此展现其高远志向;后两句笔锋转变,写鹤一旦凌云之志被摧折,便沦为君王苑囿中的玩物。全诗运用对比手法,通过“云间志”与“苑中禽”的强烈反差,暗喻人才受束缚、壮志难以实现的状况,含蓄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精神的向往以及对权力束缚的隐忧。全诗短短二十字,既体现出鹤的清高傲骨,又暗含人生际遇的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群鹤咏》是南朝齐高帝萧道成所作。萧道成身处刘宋末年,当时政局动荡,他作为将领屡立战功,却遭到猜忌。在此情境下,他借诗中群鹤意象,暗喻自己本有凌云之志,却被束缚在宫廷苑囿之中,“一摧云间志,为君苑中禽”二句正是他对自身空有抱负却不得不屈身事主这一处境的写照,反映了乱世中武将的无奈与压抑。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诗中借群鹤意象,描绘了鹤在广阔天地间自由翱翔的景象及其被摧折凌云志后沦为苑中禽的状态,表达了对自由精神的向往、对权力束缚的隐忧,以及人才被束缚、壮志难酬的无奈。

2. 写作手法

对比:前两句描绘鹤失去自由前搏击风、弄清音、展鸿鹄志的状态,后两句写鹤失去自由后沦为苑中禽、志被摧折的状态,通过前后鲜明对比,表现内心苦闷不平。托物言志:诗人以鹤自喻,借群鹤意象,通过描写鹤的不同状态来表露自身情志,见群鹤生感慨为“兴”,以鹤形象自比为“比”,含蓄表达情感。比喻:全诗以鹤喻人,“八风儛遥翮,九野弄清音”以鹤的展翅高飞、清鸣九霄比喻诗人远离朝廷时的意气风发;“一摧云间志,为君苑中禽”以鹤被囚苑中的处境比喻自身受节制的现实困境,借鹤的形象含蓄传递情志。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八风儛遥翮,九野弄清音”聚焦于失去自由之前的鹤,以鹤比喻诗人远离朝廷羁绊时的自由之身,通过描写鹤搏击八方风、翱翔九州之上、尽情鸣叫的形象,含蓄展现诗人的鸿鹄之志与旷世奇才,反映其希望挣脱朝廷束缚的强烈愿望,亦透出诗人身为臣子却有包举宇内的气概。后两句“一摧云间志,为君苑中禽”转向失去自由后的鹤,以鹤被摧折志向、成为帝王苑中玩赏之物比喻诗人受人节制、郁郁不乐的处境,是其被召回朝廷后受制于人、难展英雄志的形象写照,前后两层鲜明对比,生动表现诗人因受限制而内心苦闷不平。全诗为比体诗,从作者见群鹤生感慨而言是“兴”,以鹤形象自比而言是“比”,通篇写鹤却尽显作者情志,因小见大,婉转而多讽喻,深得含蓄不尽之致。

4. 作品点评

这是一首比体诗,通篇以鹤为描写对象,作者的情志寄寓于鹤的形象之中。比兴是中国诗歌的传统手法,在此诗中,作者因见到群鹤而触发感慨,此为“兴”;以鹤的形象自比,借鹤抒怀,此为“比”。全诗通过这种比兴手法,以鹤的境遇小中见大,委婉含讽,体现出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称名也小,取类也大。

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谢灵运《七里濑》

下一篇:南北朝·民歌《子夜四时歌·田蚕事已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