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清临晚景":傍晚时分景象凄凉冷清,
# 凄清:寒冷貌。空虚寂寞的样子。
"疎索望寒阶":望向寒阶一片疏落萧索。
"湿庭凝坠露":潮湿的庭院凝结着坠露,
"抟风卷落槐":旋风卷着落下的槐树叶子。
# 抟风:向上的旋风。
"日气斜还冷":夕阳斜照依然透着寒冷,
"云峰晚更霾":傍晚的云峰更加阴霾。
# 霾:混浊不清。
"可怜数行雁":可怜那几行飞雁,
# 可怜:可爱。
"点点远空排":在远远的天空排成点点行列。
南北朝诗歌的集大成者
庾信(513~581),北周文学家。字子山,小字兰成,祖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庾信幼聪敏,博览群书,初仕梁,后出使西魏被留,历仕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庾信善诗赋、骈文,前期作品绮艳轻靡,与徐陵齐名,世称“徐庾体”。入北朝后,所作诗赋抒发乡关之思,多沉郁悲愁之音,风格一变为萧瑟苍凉。明杨慎称其诗“为梁之冠绝,启唐之先鞭”。代表作品有《拟咏怀》《哀江南赋》《枯树赋》等。后人辑有《庾子山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描绘了晚秋时节萧瑟之景,借寒阶、坠露、落槐、雁阵等景象,营造出凄清落寞氛围,表达了诗人晚年悲凉、孤寂的心绪。
2. 分段赏析
首联:描绘秋末时分,诗人步入暮年,所见景象稀疏萧索,石阶透着丝丝凉意。诗开篇便弥漫着疏索氛围,此氛围如影随形,贯穿整首诗。晚秋萧瑟,连那石阶都浸染上了寒意。颔联:展现出庭院被凝聚的秋露沾湿,自下盘旋升腾的疾风卷着飘落的槐叶,进一步渲染出荒凉寂寥之景。颈联:刻画晚秋阳光褪去暑热,散发阵阵冷意;云雾缭绕的山峰,在晚秋时节显得愈发昏暗浑浊。尾联:写归雁整齐高飞,点缀着高远辽阔的秋空,浓郁的秋意扑面而来。
3. 作品点评
此诗描绘出深秋的萧瑟之景,寒阶凝露、落槐纷飞,尽显凄凉。同时也抒发了诗人暮年之际内心的感伤与慨叹。
上一篇:南北朝·柳恽《七夕穿针》
下一篇:南北朝·萧衍《碧玉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