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一孤石":在中原大地有一块孤独的石头,
# 中原:汉民族居住地域之中心。广义指黄河流域,狭义指河南省一带。
"地理不知年":从地理角度看不知它存在多少年。
# 地理:指地理结构、地貌形成。
"根含彭泽浪":树根浸入彭泽的波浪,
# 彭泽:江西省极北一县,濒临长江。此处借指彭泽县南之鄱阳湖。
"顶入香炉烟":山顶插入香炉峰的云烟。
# 香炉:香炉峰在庐山,共有四座,此处专指山南秀峰附近之南香炉峰。
"崖成二鸟翼":山崖如同两只鸟儿的翅膀,
# 崖成二鸟翼:意谓山崖高峭陡削,犹如大鸟张开的翅膀。
"峰作一芙莲":山峰好像一朵盛开的莲花。
# 峰作一芙莲:意谓峰峦挺拔高耸,犹如亭亭独立的莲花。芙莲:芙蓉、莲花。
"何时发东武":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从东武出发,
# 东武:一作“武城”,在河北省清河县东北,此处代指北方、中原。
"今来镇蠡川":如今来镇守在蠡川。
# 蠡川:指鄱阳湖汇入长江处。蠡即彭蠡,系鄱阳湖之异名,川即长江。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山水诗。描绘了大孤山雄伟磅礴的气势,展现了孤石根含彭泽浪、顶入香炉烟的壮观景象,以及崖如鸟翼、峰似芙莲的奇特造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神奇壮美的由衷赞美,体现出诗人对山水景物的热爱之情。
2. 分段赏析
“中原一孤石,地理不知年”,简洁直白地交代了孤石所处的位置在中原,且以“不知年”强调其存在时间之久远,营造出一种神秘沧桑之感,奠定了孤石孤高、悠远的基调。“根含彭泽浪,顶入香炉烟”,运用夸张与想象的手法,将孤石的根与彭泽的波浪相连,仿佛蕴含着汹涌的力量;又说其顶直入香炉峰的云烟之中,极言孤石的高大雄伟,赋予孤石以雄浑壮阔的气势,也展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崖成二鸟翼,峰作一芙莲”,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崖比作鸟儿的翅膀,将山峰喻为莲花,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孤石奇特的外形,使孤石的形态跃然纸上,同时也增添了诗意与美感。“何时发东武,今来镇蠡川”,以疑问句式,赋予孤石以动态的生命感,仿佛孤石是从东武出发,如今镇守在蠡川,不仅增加了孤石的传奇色彩,也暗含着诗人对孤石命运流转的感慨,借孤石表达自己对世事变迁的思考,余韵悠长。
上一篇:南北朝·鲍照《采桑》
下一篇:南北朝·庾信《题结线袋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