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ōu
zhōu
yín

朝代:南北朝作者:佚名浏览量:2
kuài
cháng
shòu
jiǎo
ér
cháng
pín
huáng
léi
yǒu
qián
shǐ
zuò
rén

译文

那劳累的马儿都累瘦弱了,那些劳苦人民常常受穷。只有好的马料才能使瘦弱的马重新振作起来,有了钱就能过人上人的好生活了。

逐句剖析

"快马常苦瘦":那劳累的马儿都累瘦弱了,

# 苦:劳累。,常:经常,常常。

"剿儿常苦贫":那些劳苦人民常常受穷。

# 剿儿:劳苦人民。剿:劳。

"黄禾起羸马":只有好的马料才能使瘦弱的马重新振作起来,

# 起羸马:把瘦马喂起膘。羸:瘦弱。,黄禾:成熟了的谷子,指粮食。

"有钱始作人":有了钱就能过人上人的好生活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幽州马客吟歌辞》是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作者不详。在体裁上属于乐府诗。主题及内容方面,其一开篇“快马常苦瘦,剿儿常苦贫”,以快马常瘦类比底层健儿常贫,直白抒发了社会底层人士对不公平现实的愤懑。其余几首叙写男女燕游、及时行乐的情景。诗中以马瘦比人贫;语言质朴直白,真实反映社会现实与民间生活状态。从分段看,其一聚焦底层贫苦,另几首转向男女生活场景。作品风格刚健质朴,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是南北朝乐府民歌中的代表之作,以简洁的文字勾勒出当时社会风貌与百姓生活,为研究南北朝社会及民间文化提供了生动素材,在乐府诗发展历程中有着独特地位,展现了民间文学的鲜活生命力。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北朝时期,民族压迫与阶级压迫如两座大山,沉重地压在百姓身上。社会贫富差距极大,众多劳苦大众终日辛勤劳作,却连基本温饱都难以保障。而少数统治者坐享其成,生活骄奢糜烂。如此不公之态,自然激起民众强烈的愤懑与反抗情绪。这首诗,正是北朝劳苦大众针对社会贫富不均现象,发出的振聋发聩的不平之声。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也是一首社会讽喻诗。诗歌通过“快马常苦瘦,剿儿常苦贫。黄禾起羸马,有钱始作人”等诗句,借快马常瘦类比底层劳动者“剿儿”常贫的现象,揭示了北朝时期社会贫富不均、阶级压迫严重的现实。表达了社会底层劳苦大众对不公平社会现象的愤懑与无奈,展现了当时底层人民在贫困中挣扎的生活状态。

2. 写作手法

类比论证:诗中“快马常苦瘦,剿儿常苦贫”,将快马常瘦与剿儿常贫进行类比。快马因脚力强劲、能力出众,被过度驱使,难以获得充足饲料与休息,故而常瘦;而“剿儿”作为底层劳苦劳动者,因身份低微,在等级森严的社会中受人奴役、被人欺压,终年劳苦却难以摆脱贫困,二者在命运的无奈与困苦上具有相似性。另外,“黄禾起羸马,有钱始作人”以黄禾能使瘦弱的马恢复健壮,类比财富能让人过上体面的生活,揭示出财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贫富差距带来的不同境遇。对比:“快马常苦瘦,剿儿常苦贫”中,用日行千里却常瘦的快马,对比一生劳苦却常贫的“剿儿”,通过两者对比,更加突出了底层人民生活的困苦与无奈,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社会的不公。留白 :“快马常苦瘦,剿儿常苦贫”这两句诗,作者引而未发,只是陈述了快马常瘦、剿儿常贫这两种司空常见的社会现象,却不直接点明背后社会不公平的根源以及内心的愤懑之情,而是留给读者自己去思索探究,在诗歌文本中留下了可供读者想象和思考的空间。比兴:开篇以“快马常苦瘦”起兴,将快马因能力强被过度驱使而瘦弱,类比“剿儿”虽勤劳却因社会不公而常贫,二者相互映衬。

3. 分段赏析

“快马常苦瘦,剿儿常苦贫”开篇,以“快马常苦瘦”起笔,描绘出那些日行千里、夜走八百的快马,却常常呈现出皮包骨头、瘦弱不堪的模样。这一景象看似在说马,实则暗有所指。快马之所以“常瘦”,是因为它能力出众,脚力强劲,被公认为好马。也正因如此,它便不得不承担起远超负荷的劳作,整日被人驱使,难以得到充足的休息与足够的饲料滋养,最终只能在劳累与饥饿中逐渐消瘦。紧接着“剿儿常苦贫”一句,将视角从马转向人。“剿儿”在当时社会中,代表着底层的劳苦劳动者。他们如同快马一般,虽有着一身力气与勤劳的品质,却常常陷入缺吃少穿、贫困不堪的境地。在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里,“剿儿”们从出生便注定了低人一等的命运,他们受人奴役、被人欺压,终年在繁重的劳作中挣扎,却依旧难以摆脱贫困的枷锁。这两句诗,吟诵了两种在当时社会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作者并未直接点明其中的因果与愤懑,而是巧妙地引而不发,留给听者无尽的思索空间,让人们自己去探寻背后那不公平的社会根源。诗人以马起兴,马的瘦弱与“剿儿”的贫困相互映衬,看似平淡的叙述背后,实则蕴含着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深刻愤慨。“黄禾起羸马,有钱始作人”前两句诗已深刻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黑暗,而这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主题。“黄禾起羸马”,意思是当给瘦弱的马提供优质的黄禾等好饲料时,马便能逐渐恢复健壮。这一简单的现象,在此处却有着深刻的寓意。它类比着在社会中,财富就如同那能让马肥壮的黄禾,有了钱,人们便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能够体面地活着,成为被人看得起、能够享有尊严的“人”。“有钱始作人”直白地指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剿儿”们常常贫困,根本原因就在于缺少财富。没有钱,他们就无法过上真正意义上“人”的生活,难以摆脱被人轻视、被贫困折磨的命运。这里不仅以马比人,形象地展现出物质条件对生存状态的影响,还进一步以人比人,将贫富差距下不同人群的生活状态进行对比,一语道破社会的残酷现实。“剿儿”们对这种不公平有着清醒的认知,因此他们心中充满了愤懑与不平。他们愤慨于为何只有有钱人能够享受“人”的生活,而自己即便终身劳苦,却依旧难以摆脱贫困,始终无法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4. 作品点评

从艺术造诣而言,此歌辞的精妙之处在于比兴手法的娴熟驾驭。歌中以“马”为喻体,运用精妙恰当。先是借快马常瘦的状况,衬托出剿儿常贫的悲惨境遇;再以黄禾能使马膘肥体壮,类比有钱方能活得像“人”。这般比兴,赋予歌辞寓意与象征内涵,引发丰富联想,烘托出沉重悲怆的氛围,与歌辞整体完美融合,极大提升了艺术感染力与表现力。而且,歌辞语言看似平淡质朴,实则蕴含磅礴力量,其音调悲戚,弥漫苍凉之感,极具震撼力,能深深触动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谢灵运《过始宁墅诗》

下一篇:南北朝·薛道衡《夏晚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