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发怀耿介":我童年就怀抱耿介之志,
# 怀耿介:抱有守正不阿的节操。,束发:古人童年时束髮为饰,这里指童年。
"逐物遂推迁":但因追求名利未能守住。
# 推迁:变化移易,即未能守住耿介节操。,逐物:指追求世俗名利之事。
"违志似如昨":违背耿介之志出仕似乎如在昨天,
# 违志:违背耿介之志。
"二纪及兹年":实际上至今已经二十四年。
# 兹年:到今年。,二纪:十二年为一纪,二纪即二十四年。
"缁磷谢清旷":变黑变薄愧对清旷列祖,
# 清旷:指清旷之人。,谢:惭愧。,缁磷:语出《论语·阳货》:“不日坚乎,磨而不磷;不日白乎,涅而淄。”缁,黑色;磷,薄。此喻意志不坚贞。
"疲薾惭贞坚":疲倦不堪只怪自己意志不坚。
# 贞坚:坚贞不渝。,疲薾:困惫。亦作“ 疲苶 ”。《庄子齐物论》中为“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
"拙疾相倚薄":既不会迎合又有病两相依附,
# 相倚薄:相互依附。,疾:疾病。,拙:指不善于做不会逢迎。
"还得静者便":却使我乘便利回到故园。
# 便:得到便利。,静者:化用《老子》“归根日静,是谓復命”之意,说明得便归故园。
"剖竹守沧海":朝廷委任我去远守海滨,
# 守沧海:时谢灵运被任为永嘉太守,永嘉郡临海,故曰守沧海。,剖竹:古代以竹为符信,剖而为二,命官时分一半与之,一半留中央。故剖竹为委任官职的意思。
"枉帆过旧山":弯航线绕点路经过此间。
# 旧山:犹故居,指始宁墅。,枉帆:弯一下帆船的航线,即绕点路之意。
"山行穷登顿":走山路无不是上上下下。
# 登顿:指上山下山。,穷:尽。
"水涉尽洄沿":依水行也尽是曲曲弯弯。
# 洄沿:逆流而上日洄,顺流而下日沿。
"岩峭岭稠叠":山险峻岭重叠密密层层,
# 稠叠:密密层层。,峭:险峻。
"洲萦渚连绵":洲萦绕渚相连连绵不断。
# 渚:水中小块陆地。,萦:旋绕。,洲:水中大块陆地。
"白云抱幽石":白云拥抱着高耸的巨石,
# 幽石:黑石。
"绿筱媚清涟":绿竹倒映于清清的水涟。
# 涟:风吹起的细微波纹。,筱:细竹。
"葺宇临回江":房子建造在逆折的江畔,
# 回江:江流的转弯处。,葺:修治。
"筑观基曾巅":台榭修筑在高高的山巅。
# 曾巅:高山顶上。曾,同“层”。,基:以为地基。,观:台榭。
"挥手告乡曲":挥手告别我亲爱的乡邻,
# 乡曲:乡邻。,告:告别。
"三载期归旋":三年期满后将归隐故山。
# 归旋:返归乡里。,期:按期。,三载:古代地方官大都以三年为一任,所以说隔三年以后回来。
"且为树枌槚":暂且栽种些白榆和楸树,
# 枌槚:白榆树和楸树,可做棺木。,树:种植。
"无令孤愿言":不要辜负我归隐的志愿。
# 愿言:指上面所说归隐的话。,孤:辜负。
南朝宋诗人,山水诗派鼻祖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南)。幼时寄养在钱塘杜家,所以小名客儿,后世又称谢客。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派”鼻祖,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与谢朓合称为“大小谢”,加上族弟谢惠连合称为“三谢”;与颜延之、鲍照合称“元嘉三大家”。谢灵运的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以精丽之语刻画自然景物,开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但有“玄言”余习,又“颇以繁芜为累”。他创作的《山居赋》作为山水赋的代表,对后世山水诗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也引领了南北朝山水小品文。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 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过始宁墅》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山水诗。诗中,谢灵运抒发了理想与现实冲突下的困惑不平,如“淄磷谢清旷,疲苶惭贞坚”便流露出内心的矛盾。同时,细腻描绘了始宁别墅的秀丽风光,“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尽显景色的清幽明丽。此外,诗人还表达了任满还山、隐遁故园的愿望,“挥手告乡曲,三载期归旋”是其心志的直白表露。全诗描写精致入微,风格典雅清新又纤秾绮丽,虽留存传统行旅诗痕迹,但已有力地揭开了中国山水诗发展的崭新序幕。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借景抒情,以山水之景传递内心复杂情感。“山行穷登顿,水涉尽洄沿”,借旅途跋涉的艰难,暗指官场生涯的坎坷波折;“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将白云、幽石、绿筱、清涟等自然景物描绘得灵动鲜活,借纯净美好的自然景致,抒发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污浊的厌弃。直抒胸臆:诗开篇“束发怀耿介,逐物遂推迁。违志似如昨,二纪及兹年”,诗人直接回顾自己年少时怀抱耿介之志,却在官场中随波逐流,违背初心,一晃二十多年过去,毫不掩饰地表达出内心的悔恨与无奈。“拙疾相倚薄,还得静者便”,更是直言自己因拙于为官又身患疾病,渴望回归宁静,尽显内心的挣扎与对当下生活的厌倦。用典:“归根日静”巧妙化用老子《道德经》中“归根曰静,是谓复命”的典故。老子认为,万物回归根源是一种宁静状态,谢灵运借此表达自己在历经官场沉浮后,领悟到守静才能避祸全身,渴望追求清静无为生活的心境,为诗歌增添了道家哲学的深邃内涵。象征:诗中“粉榆”和“楸树”蕴含象征意义,“粉榆”常被用来指代家乡,“楸树”多与归宿相关联。“树粉楸”象征着诗人强烈渴望归乡终老,摆脱官场的束缚,回归故土。此外,白云、幽石等意象,象征着纯净、高远的精神境界,与浑浊的官场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诗人对自然、本真生活的向往。
3. 分段赏析
开篇自省:宦海浮沉的悔恨与觉醒诗歌开篇六句,是作者直面内心的深刻自省。他以自嘲之语,道尽束发成年后违背本心、深陷官场二十余载的无奈。此处“束发”代指成年,时光飞逝,他却在宦海中漂泊,一事无成,尽显沧桑与失落。“怀耿介”表明他本有刚正不阿的节操,可现实却让他逐渐迷失,背离了清旷坚贞的初心。他自叹处世愚拙,又被病体拖累,无力再与世俗周旋。至此,他领悟老子“归根日静”的智慧,决心追寻清静,将厌倦世事的人生观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诗句过渡:调任途中的思绪转折“剖竹守沧海,枉帆过旧山”二句巧妙过渡,点明作者调任永嘉,绕道故居之事。“剖竹”作为郡守赴任的象征,与“守沧海”呼应,说明其任职之地临海;“枉帆过旧山”则暗含对故乡的眷恋,为下文描写旅途山水埋下伏笔,自然地将叙事从内心自省转向外部景致。山水描绘:灵动笔触下的自然之美“山行穷登顿”以下八句,以四组对仗勾勒旅途山水画卷。作者匠心独运,每联或总写山行水涉,或分述岩岭洲渚,或描绘白云幽石、绿竹清涟,或刻画山巅楼观、临江屋舍。尤其“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二句,“抱”“媚”两个动词极具灵性,赋予山水草木以鲜活的生命力,生动展现出作者对自然的深情热爱。这种细腻入微又大气磅礴的描写,正如白居易所言“大必笼天佳句海,细不遗草树”,尽显谢灵运诗歌写景的高超技艺。篇末归心:思隐之情的最终寄托诗歌结尾四句,承接前文在山水间“葺宇”“筑观”的愿望,从眼前美景回归自身处境,再次强化归隐之念。“粉榆”“楸树”这些与家乡相关的意象,蕴含着作者渴望老死家乡、归隐田园的强烈愿望,与开篇追求清静的心境首尾呼应,将他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升华为人生的最终归宿,使整首诗的情感表达完整且深刻。
4. 作品点评
《过始宁墅》是谢灵运赴永嘉太守任途中绕道故宅所作的五言古诗,情感真挚复杂,艺术表现独树一帜。诗中融合了仕途失意的愤懑、对故园的深切眷恋与归隐的强烈渴望,诗人回顾违背初心的官场生涯,直言因拙于为官、身染疾病而渴求宁静,将仕隐之间挣扎的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艺术手法上,借景抒情,以旅途的艰辛比喻官场的坎坷,借纯净的景致寄托对生活的向往;直抒胸臆,大胆袒露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归根日静”化用老子典故,为诗歌增添了深邃的哲学内涵;“粉榆”“楸树”等象征手法的运用,生动表达了归乡的意愿,白云、幽石象征着纯净的精神境界。此外,诗歌层次清晰,语言典雅清新,动词的巧妙运用赋予景物鲜活灵韵。虽带有传统行旅诗的印记,却鲜明展现出山水诗的独特特质,为其后续创作奠定坚实基础,在中国山水诗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自然流出。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上一篇:南北朝·谢朓《同谢谘议咏铜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