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u
zhōng
wàng
yuè

朝代:南北朝作者:朱超浏览量:2
jiāng
kuò
qiān
zhōu
lín
wéi
lóu
yuè
yuǎn
jìn
suí
rén
fēng
xiān
rào
yūn
pái
lún
ruò
jiào
cháng
shàn
kān
yàn
chén

译文

大江辽阔,千里茫茫,我一只小船在江中孤零零飘荡无人作伴。只有以前在家中楼上看到的月亮,或远或近的伴随着我。起风前它四周先围着一个彩环,冲开云雾时又像急速游动向前。倘如它能永远像一把圆扇,可以拂去艳情场上的尘烟。

逐句剖析

"大江阔千里":大江辽阔,千里茫茫,

# 大江:指诗人月夜泛舟所在的江。无考证。

"孤舟无四邻":我一只小船在江中孤零零飘荡无人作伴。

# 无四邻:指周围没有其他船只。

"唯余故楼月":只有以前在家中楼上看到的月亮,

# 故楼:指家乡之楼。月随人行,故现在照我之月,仍是故楼月。这两句是说只有这家乡的月亮,远近都跟随着“我”。,唯余:只有。

"远近必随人":或远或近的伴随着我。

"入风先绕晕":起风前它四周先围着一个彩环,

# 晕:月四周有时有云气围绕如环叫做月晕。这种现象由于上层云气含雨点或冰点,月光遇到它发生折射作用而造成,所以常为将风雨之兆。,入风:遇风。

"排雾急移轮":冲开云雾时又像急速游动向前。

# 轮:月轮。月亮在云层中穿行,时时露出月轮,好像是在排云穿雾,急速地转动月轮。,排雾:冲开、排开云雾。

"若教长似扇":倘如它能永远像一把圆扇,

# 似扇:古人咏扇的诗赋形容扇的圆常以月为比,如古乐府《怨歌行》云:“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又傅玄《扇赋》云:“何皎月之纤素。”诗中倒转过来,以扇比月。

"堪拂艳歌尘":可以拂去艳情场上的尘烟。

# 艳歌尘:指唱艳歌的人身上的尘土。歌人歌舞时常持扇而舞,扇似明月,故由月而想到扇,由扇而想到持扇人的歌者,想到替歌人拂尘。,拂:拂拭。,堪:能,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舟中望月》为南北朝诗人朱超所作的五言怀人诗。“大江阔千里,孤舟无四邻”勾勒江面辽阔、孤舟无邻的漂泊图景,“唯余故楼月,远近必随人”两句以明月不论远近始终随人,暗寓今日离别之思与往昔相聚之忆。“入风先绕晕,排雾急移轮”两句细腻刻画月光在风云雾霭中的动态。“若教长似扇,堪拂艳歌尘”两句以“扇”为喻,设想明月若能长如团扇,便可拂去艳歌之尘,比喻新颖独特。全诗借月抒怀,将绵长情思寄于空灵澄澈之境,立意别出心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梁诗人

朱超(生卒年不详)仕梁为中书舍人。原有集,已散佚,今存诗十余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梁元帝萧绎在位时间仅有三年,期间先逢侯景之乱,梁武帝、梁简文帝相继殒命,后又与弟弟萧纪关系失和,内外灾祸频发,国家始终不得安定。朱超官任中书舍人,长期侍奉元帝,心怀忠君报国之志。当皇帝蒙难、国家危亡之际,他空有救驾报国之心,却无扭转乾坤之力。怀着如此沉重的心情,诗人于月夜驾舟行驶在“大江”之上,创作了《舟中望月》一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望月怀人诗。诗歌先写江中孤舟漂泊、四邻无依的景象,再写故楼明月始终随人,暗含今日离别与昔日欢聚的今昔之感,通过描绘月光在风雾中的动态,以扇为喻寄托情思,含蓄表达了诗人绵绵悠远的怀人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大江阔千里,孤舟无四邻”以江面的浩渺辽阔与孤舟的渺小无邻形成鲜明对比,通过空间尺度的悬殊反差,强化了诗人漂泊江上的孤寂感,为望月怀远的情感抒发奠定了环境基调。拟人:“唯余故楼月,远近必随人”赋予明月以人的情感与行为,将其塑造成“故楼”旧识,认定它无论诗人行至何处都不离不弃地跟随,使自然景物人格化,含蓄传递出孤寂中对故园或故人的依恋。“入风先绕晕,排雾急移轮”进一步以拟人化笔触,描写明月遇风时以月晕相护、逢雾时如驾车疾行的动态,赋予月光以主动护主的情志,暗合诗人对明月相伴的感念。比喻:“若教长似扇,堪拂艳歌尘”以团扇为喻,设想明月若长圆不缺,便可为歌者拂尘。此喻既贴合月轮的形状特征,又通过“扇”的意象巧妙关联到“艳歌”场景,借明月的假想功用,曲折传递出对远方“故楼人”的怀想,比喻新颖,含蓄深婉。联想:全诗以“故楼月”为核心意象,由眼前之月联想到故乡楼头的旧月,再通过“随人”“绕晕”“移轮”“似扇”等一系列联想,将自然之月与心灵之思紧密勾连,使望月的孤寂感逐步升华为对故园或故人的绵长情思,情感脉络隐于意象关联之中,耐人寻味。

3. 分段赏析

“大江阔千里,孤舟无四邻”,点明望月的空间环境:江面横阔千里,唯见孤舟孑立,四野无邻。大江的浩渺与孤舟的寂寥形成鲜明对照,既勾勒出漂泊图景,又暗透诗人独在旅途的孤寂感,为望月寄情埋下伏笔。“唯余故楼月,远近必随人”紧承上文,以别出心裁的联想拉近人与月的距离。诗人将眼前月视作“故楼”旧识,认定它无论自己行至何处都不离不弃,以明月“随人”的意象,含蓄传递出孤寂中对故园或故人的深切眷恋,为后文细致描绘月色做了自然过渡。“入风先绕晕,排雾急移轮”,诗人摒弃咏月常法,以拟人化笔触赋予月光动态特质。他仿佛看到明月遇风时以月晕相护,逢雾时似驾车疾行,在光影明灭之间,隐含着诗人心绪的起伏——既有对明月相伴的感念,亦有对其“护主”艰辛的怜惜,情感表达委婉而多思。“若教长似扇,堪拂艳歌尘”以团扇喻月,展开奇崛想象:若明月长圆如扇,便可为歌者拂去尘埃。这一比喻表面写月,实则通过“故楼月”到“故楼人”的联想纽带,将望月的孤寂感升华为对远方所思之人的幽微怀念,怀人之意经巧妙联想曲折道出,含蓄深婉,耐人咀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舟中望月》立意新颖,比喻不落俗套,不愧为咏月诗中的佳作。

不详文学家、散文家刘锬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鲍照《赠傅都曹别》

下一篇:南北朝·萧衍《江南弄·采莲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