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葳蕤华结情":繁茂的花朵凝聚着情思,
# 结情:含情。,葳蕤:华美、艳丽貌,此指花鲜好状。
"宛转风含思":轻柔回旋的风饱含着思念。
# 宛转:回旋,盘曲。宛:一作婉。
"掩涕守春心":掩面流泪坚守着对爱情的向往,
"折兰还自遗":折下兰花却只能留给自己。
# 遗:赠送。
"江南相思引":弹奏江南的相思曲调,
"多叹不成音":因多次叹息而无法弹奏成曲调。
"黄鹤西北去":黄鹤向着西北方向飞去,
# 黄鹤:一种善飞的鸟。
"衔我千里心":衔着我对千里之外情人的思念之心。
"深堤下生草":高高的堤岸下生长着野草,
# 深堤:高高的堤岸。
"高城上入云":高高的城墙向上耸入云霄。
"春人心生思":女子心中产生了思念之情,
# 春人:怀春的女子。
"思心常为君":思念之心常常是为了情郎。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闺怨诗。表达了闺中女子对远方情人刻骨铭心的思念,营造出哀怨缠绵的氛围,体现了女子在爱情中的无奈与深情。
2. 写作手法
联想:“江南相思引,多叹不成音。黄鹤西北去,衔我千里心”运用联想手法。女子弹奏《相思引》因愁绪难成曲调,此为现实行为与内心感受的关联联想。而后,基于黄鹤善飞且象征恋侣的文化意象,她突发奇想,希望黄鹤将自己的思念之心衔给远方情人,将抽象情思具象化,生动展现对情人的深切渴念与沟通渴望。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葳蕤华结情,婉转风含思”:开篇描绘出繁花盛开、枝叶繁茂的景象,“葳蕤华”象征着女子内心炽热而浓郁的情感,她的情思如同这盛开的花朵一般饱满。轻柔且婉转的微风,似乎也蕴含着她的相思之意。这里借景抒情,以自然之景巧妙烘托出女子内心细腻而缠绵的情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掩涕守春心,折兰还自遗”:女子因相思而掩面哭泣,却依然坚守着对爱情的向往与执着,“春心”即她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她折下兰花,本欲将这份美好的心意送给心上人,可最终只能无奈地留给自己。“折兰”在古代文化中有寄托情思之意,而“还自遗”则将女子无人倾诉、孤独落寞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凸显出她在爱情中的无奈与哀伤。第二首“江南相思引,多叹不成音”中,“引”作为古代表乐曲的名称,《相思引》不仅是主人公弹奏的曲调,更是她寄托相思之情的载体。她试图通过乐曲倾诉衷肠,却因内心愁绪翻涌,频频叹息间难以连贯成调。乐曲名为“相思”,而她亦深陷相思之苦,双重情感的冲击让她心绪难平,最终无法继续弹奏。“黄鹤西北去,衔我千里心。”既然无法借由乐曲传情达意,便幻想能借助黄鹤,将自己的思念带到千里之外。即便乐曲能够完整弹奏,远隔天涯的恋人也无法听见,相比之下,托付黄鹤传递心意似乎更为直接有效。黄鹤不仅是善飞之禽,李白《蜀道难》曾言“黄鹤之飞尚不得过”,极言其飞行能力;同时,在乐府《飞鹄行》“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的描写中,鹄、鹤相通,黄鹤也被赋予恋侣意象。这些文化内涵,构成了主人公此番联想的依据,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她对情人的深切渴念,以及迫切渴望与对方建立情感联结的心境。第三首“深堤下生草,高城上入云”:此句描绘了深堤下野草肆意生长,高城高耸入云的景象,看似只是单纯写景,实则是以环境的寂寥、宏大来衬托女子内心的孤独与渺小。在这广阔的天地间,女子的相思之情愈发显得深沉而无处排解,环境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情感氛围。“春人心生思,思心常为君”:直接点明女子内心的情思皆因情郎而起,“春人”指代女子,她的每一缕思绪、每一分牵挂,都围绕着远方的“君”。简洁有力地收束全诗,再次强调了女子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以及这份相思的持久与深切。
上一篇:南北朝·江淹《效阮公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