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tíng
wǎn
wàng

朝代:南北朝作者:萧悫浏览量:2
chūn
tíng
liáo
zòng
wàng
lóu
tái
xiāng
yǐn
chuāng
méi
luò
wǎn
huā
chí
zhú
kāi
chū
sǔn
quán
míng
zhī
shuǐ
yún
lái
jué
shān
jìn
chóu
huā
fēi
dào
wèi
huā
fēi
jǐn

译文

暖春时节,站在庭院的楼上百无聊赖,放眼望去,只见高处的楼台遮住了低处,近处的楼台遮掩了远处,就好像自己想要藏起来一样。窗外的梅花已经凋落,池边的春笋破土生长起来。耳边响起泉水潺潺的声音,顿时联想到它飞溅时的汹涌,云来了感觉山也离得近了。不愁见不到春花飘落、飞瓣乱扑的景象,倒是担心花消红尽春色全无的那一天很早就来临。

逐句剖析

"春庭聊纵望":暖春时节,站在庭院的楼上百无聊赖,放眼望去,

# 纵望:即放眼。纵:任也。

"楼台自相隐":只见高处的楼台遮住了低处,近处的楼台遮掩了远处,就好像自己想要藏起来一样。

"窗梅落晚花":窗外的梅花已经凋落,

"池竹开初笋":池边的春笋破土生长起来。

"泉鸣知水急":耳边响起泉水潺潺的声音,顿时联想到它飞溅时的汹涌,

"云来觉山近":云来了感觉山也离得近了。

"不愁花不飞":不愁见不到春花飘落、飞瓣乱扑的景象,

"到畏花飞尽":倒是担心花消红尽春色全无的那一天很早就来临。

# 到:同“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庭晚望》是南北朝时期萧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开篇点明诗人登上楼台时百无聊赖之态,随后描绘纵目所见的庭院景致,如梅花晚落、新竹初萌。又从泉鸣联想到水流湍急,云来营造出山近的缥缈氛围。诗人借景抒情,以晚望之景为依托,既展现惜春伤时之情,更透露出对有限人生的深沉喟叹。全诗笔触细腻,借景表意,于寻常春景描绘中,蕴含着诗人复杂心境,在南北朝诗歌中别具韵味,展现出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描绘春庭晚望之景,表达惜春伤时与对人生的深沉感伤。

2. 写作手法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助景物描写抒发内心情感,使情感表达含蓄自然。“窗梅落晚花,池竹开初笋”,描绘窗外梅花飘落、池边春笋初发之景,展现冬去春来,诗人借这些新生景象,抒发内心因自然变化而生的欣喜与感慨。联想:由眼前事物引发对相关事物的想象,丰富诗歌内涵与意境。颈联“泉鸣知水急,云来觉山近”,听到泉水潺潺,诗人顿时联想到它飞溅时的汹涌,又不禁领受到高山在旁的飘渺之感,拓宽诗歌意境,增添空灵之感。

3. 分段赏析

首联:“春庭聊纵望,楼台自相隐”此联开篇点题,“聊”字精准展现诗人登上楼台时百无聊赖的心境。“楼台自相隐”描绘出楼台相互掩映之景,为下文写景抒情奠定基调,初步营造出一种静谧氛围,暗示诗人内心的寂寥。颔联:“窗梅落晚花,池竹开初笋”诗人借景抒情,细腻描绘窗外梅花飘落、池边春笋初发之景。梅花晚落、新竹初萌,展现冬去春来的变化,透露出诗人因自然新生景象而生的欣喜,同时也暗含时光流逝之感。颈联:“泉鸣知水急,云来觉山近。”运用联想手法,从泉声联想到水流湍急,虽泉声近在耳畔,却仍觉寂静;看到云来,仿佛感受到山势攒聚,营造出山近的缥缈氛围。此联拓宽诗歌意境,增添空灵之感,体现诗人心境变化。尾联:“不愁花不飞,到畏花飞尽”以景衬情,借花开花落这一自然现象,表达诗人的复杂情感。花飞本是常态不愁,而花飞尽象征着万木凋零与时光流逝,诗人借此抒发惜春伤时之情,更流露出对有限人生的深沉喟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徐陵《杂曲》

下一篇:南北朝·王僧孺《秋闺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