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百愁侵":有位客人被万千忧愁侵扰,
"求鱼正在今":想要捕鱼就在当下。
"广川何渺漫":宽阔的河流多么辽远,
"高岸几登临":他多次登上高岸眺望。
"风水宁相阻":风和水流难道会阻拦他吗,
"烟霞岂惮深":烟雾云霞又怎会让他害怕深入。
"不应同逐鹿":他不应该像众人那样去追逐功名利禄,
"讵肯比从禽":又怎肯和那些只知打猎取乐的人相比。
"结网非无力":他并非没有能力编织渔网,
"忘筌自有心":也并非忘记了捕鱼的竹器,只是心中自有打算。
"永存芳饵在":长久的芳饵还在那里,
"伫立思沉沉":他久久站立,思绪深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抒情诗。以“临川羡鱼”的典故起兴,借“求鱼”意象抒写诗人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复杂心境。表达作者积极进取的态度,又蕴含淡泊超然的人生观,
2. 写作手法
化用:“不应同逐鹿,讵肯比从禽”,“从禽”化用《周易》“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暗讽盲从世俗。将历史典故化为“逐鹿”“从禽”四字,以否定句式强化对功利主义的批判,凸显诗人孤高志趣。用典:“结网非无力”运用自《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强调实际行动比空想更重要。原典中,“结网”象征主动作为,“羡鱼”暗指空有愿望而无行动。张正元反用原典,以“非无力”表明诗人并非缺乏行动能力,而是刻意选择不为之。这种否定式表达,突出其态度是不因功利目的而行动,隐含对世俗追逐的疏离。
3. 分段赏析
“有客百愁侵,求鱼正在今”:开篇点出客人被忧愁侵扰的形象,并直抒寻求解脱的决心就在当下。“求鱼”用象征手法比喻人生追求,表达即时行动的迫切心情。“百愁”二字点出愁绪深重,“正在今”则突显转折与希望,语言简洁有力。“广川何渺漫,高岸几登临”:描绘广袤河流和陡峭高岸的壮阔景物,反衬旅途艰辛和人力的渺小。“何渺漫”与“几登临”的反问语气,强化无奈感,表达旅途漫长、登临不易的现实困境。这一联在表达技巧上形成对比,突出了内容主题中对人生艰难的感悟。“风水宁相阻,烟霞岂惮深”:以风浪和水流的阻碍象征外部阻力,烟霞深远比喻前方艰险;宁、岂的反问句式,表现不屈的勇气。“风水”和“烟霞”的景物描写,生动刻画出阻力与深远的形象,思想感情上传递不畏艰险的决心。“不应同逐鹿,讵肯比从禽”:直抒不愿像追逐猎物或盲从他人那样生活,逐鹿和从禽喻指功利追逐和盲目随流。“不应”“讵肯”的坚定措辞,凸显拒绝同流的高洁主题,表达技巧上用对比鲜明手法突出诗人坚守本心的态度。“结网非无力,忘筌自有心”:借结网和忘筌(捕鱼工具)比喻有准备却不忘本真,展现智慧与从容。“非无力”“自有心”的双重肯定,语言巧妙,反衬人物内心强大,思想感情上强调灵活应对而非僵化执着。“永存芳饵在,伫立思沈沈”:结尾以芳香的鱼饵象征吸引力,长久站立沉思的形象点出耐心等待的意境。“永存”“伫立”的静态描写与“思沈沈”的情感表达相结合,内容主题归结为一种静默坚守,思想感情深沉含蓄,艺术手法上完美收束全诗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