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竹子啊,
"竹":竹子啊。
"披山":覆盖山岭,
"连谷":蔓延山谷。
"出东南":生长在东南之地,
"殊草木":与其他草木截然不同。
"叶细枝劲":竹叶细长,枝干坚韧,
"霜停露宿":历经霜寒,夜宿寒露。
"成林处处云":成片的竹林如云海遍布,
"抽笋年年玉":新生的竹笋年年如玉般莹白。
"天风乍起争韵":天风忽起,竹声与风声共鸣,
"池水相涵更绿":池水映竹,绿意愈发浓郁。
"却寻庾信小园中":回头寻访庾信的小园,
"闲对数竿心自足":悠然对着几竿翠竹,心中已觉满足。
张南史,字季直,幽州人。好弈棋。其后折节读书,遂入诗境,以试参军。避乱,居扬州。再召,未赴而卒。代表作有《同韩侍郎秋朝使院》、《寄中书李舍人》、《殷卿宅夜宴》、《春日道中寄孟侍御》、《江北春望赠皇甫补阙》等,其中以前六首咏物诗最有特色。
1. 分段赏析
开篇“竹,竹”,叠用“竹”字,如击节叩响,既点明诗题,又以短促音节营造出竹影摇曳的视觉节奏。这种重复非冗余,实为宝塔诗体“一字起头”的典型结构,似画师落笔前的凝视,瞬间将读者引入竹林语境。“披山,连谷”,“披”字拟人,状竹如绿袍覆盖山峦;“连”字递进,写竹海从山脊直泻谷底。二字勾画竹林延绵之势,空间由高及低,仿佛水墨长卷次第展开。“山”“谷”对举,地理跨度中暗藏时间纵深——竹在此地扎根已不知多少春秋。“出东南,殊草木”,“出”字带动态,似见竹从东南沃土破地而出;“殊”字作定性,强调竹超脱凡草的清峻品格。此句暗含《禹贡》“东南竹箭”典故,以地理特质呼应文化象征,将自然属性升华为精神标识。“叶细枝劲,霜停露宿”,“细”“劲”二字相悖却相成:叶细如丝却能聚风成啸,枝劲似铁犹可负雪承霜。“霜停露宿”化静为动,寒霜凝为竹上银甲,夜露宿作叶间珠泪,以苦寒境遇反衬其坚韧。拟人手法至此,竹已具侠骨。“成林处处云,抽笋年年玉”,“成林”作横向铺展,竹海接天宛若流云坠地;“抽笋”为纵向生长,新篁破土犹如碧玉出土。“云”喻其浩荡气韵,“玉”比其洁净本质,一虚一实间,既有群体壮美,又见个体精魂。叠字“处处”“年年”,更添时空永恒感。“天风乍起争韵,池水相涵更绿”,“乍起”写风之倏忽,“争韵”状竹啸如金石交鸣,天籁竹籁在此竞奏。“相涵”二字最妙:池水因倒映竹色而愈显青碧,竹林得水光润泽更添灵秀,物我互映中生机流转。听觉的“争”与视觉的“涵”,织就多维意境。“却寻庾信小园中,闲对数竿心自足”,“却寻”转折,由宏阔自然缩至方寸园林,呼应庾信《小园赋》中“三竿两竿之竹”的隐逸意象。“闲对”看似随意,实以少总多——数竿翠影即涵养天地,心足不在于竹多,而在物我两忘的境界。
上一篇:唐·戴叔伦《哭朱放》
下一篇:唐·张正元《临川羡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