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ué
sān

朝代:南北朝作者:王谌浏览量:2
guò
liǎo
xīn
chūn
fēng
qiàn
zhuī
xún
què
cóng
xià
qíng
duō
zhàng
xián
lái
kàn
绿
yīn

译文

荼蘼花和素馨花都已经开过了,一整个春天因为风雨不断而没有好好去追寻欣赏那些春光。倒是从立夏开始,有了许多晴朗的日子,我拄着拐杖悠闲地出门去观赏那满眼的绿荫。

逐句剖析

"过了荼蘼与素馨":荼蘼花和素馨花都已经开过了,

"一春风雨欠追寻":一整个春天因为风雨不断而没有好好去追寻欣赏那些春光。

"却从立夏晴多日":倒是从立夏开始,有了许多晴朗的日子,

"策杖闲来看绿阴":我拄着拐杖悠闲地出门去观赏那满眼的绿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绝句(其三)》是南北朝时期王谌得作品,前两句叹一春风雨中错过荼蘼、素馨花期,含怅惘之情;后两句转写立夏后晴日,诗人策杖赏绿阴,以“闲”字见从容,在遗憾中寻得新趣,于平易语言中见诗人随遇而安的心境,季节更替间蕴含生活哲思。得以荼蘼、素馨花谢为引,回顾一春风雨匆匆。立夏后晴日增多,诗人拄杖闲游,专寻绿阴。通过描绘季节更迭与闲适举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感知及在夏日里悠然自得、亲近自然的生活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王谌(?~?),宋代词人。字子信,自号画溪吟客,祖籍阳羡(今江苏宜兴)。他能诗,与释绍嵩等唱和。主要作品有《赠茅也休》《宿北山》。有《潜泉蛙吹集》,已佚。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描写夏天的诗。通过描写荼蘼、素馨花期已过,感叹一春在风雨中未能尽情赏景,又描绘立夏后天气放晴,自己拄杖漫步赏绿荫的情景,表达了对春光流逝的惋惜,以及在夏日晴好中寻得闲适、悠然自得的心境。

2. 分段赏析

诗歌开篇借花朵凋零点明时令:茶蘼与素馨花期已过,意味着春天的终结。在古代,不仅文人雅士钟情于吟赏花事,普通乡民对各类花开花谢也颇为关注。花开有期,花落有时,花朵的荣枯与人们对时间的认知紧密相连,民间还流传着“二十四番花信风”的说法。“一春风雨欠追寻”,春雨如丝,春风凛冽,风雨近乎贯穿整个春季,诗人寻春的步伐因此受阻。遥想那山林深处、幽谷之中、田间地头、广袤原野,定有无数繁花绚烂绽放,然而诗人却被这连绵风雨困住,只能无奈等待,而那些繁花就在等待中渐渐凋零,宛如一场虚幻梦境。“欠追寻”三字,不知蕴含着多少遗憾与怅惘。第三句一个“却”字,使事情出现转机,诗歌情绪也随之由低落转为振奋。自立夏之后,风雨终于停歇,接连多日皆为晴好天气,潮湿阴冷消散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和煦阳光,诗人的愁绪也如云消雨霁般烟消云散。诗人走出家门,去探寻烂漫繁花,却发现茶蘼与素馨已然开败。诗歌首句应是“晴多日”后诗人外出寻芳时的所见,诗人将其置于开篇,旨在突出错过花期的惋惜之情。不过诗人并未被伤春之情淹没,他拄着手杖,悠然自得地欣赏眼前的一片绿荫,虽未对自己的行为或这片绿荫多做阐释与描绘,但读者却能深切感受到“春光虽好,夏日亦佳”的意味。一个“闲”字,既描绘出诗人赏景的姿态,又彰显出其潇洒自在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鲍照《赠顾墨曹诗》

下一篇:南北朝·郦道元《水经注·漯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