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án
yuàn
féng
měi
rén

朝代:南北朝作者:何思澄浏览量:2
luò
huí
xuě
shān
dàn
yún
qīng
chéng
jīn
shǐ
jiàn
qīng
guó
céng
wén
mèi
yǎn
suí
xiū
dān
chún
zhú
xiào
fēn
fēng
juǎn
táo
dài
zhào
shí
liú
qún
yǒu
kuáng
zài
kōng
chí
láo
shǐ
使
jūn

译文

她的身姿仿佛洛水之神,似雪花轻盈飘转,她的容貌犹如巫山神女,像清晨云霞般绚烂。今日才亲眼见到这般倾城容颜,从前只听闻过倾国佳人的传言。含着娇羞,她妩媚的双眼轻轻闭合,随着笑容绽放,她朱红的双唇自然分开。风儿卷起她葡萄花纹的衣带,阳光映照在她那鲜艳的石榴裙上。她心中自有钟情的男子,即便您这位使君徒劳追求也是枉然。

逐句剖析

"洛浦疑回雪":她的身姿仿佛洛水之神,似雪花轻盈飘转,

"巫山似旦云":她的容貌犹如巫山神女,像清晨云霞般绚烂。

"倾城今始见":今日才亲眼见到这般倾城容颜,

"倾国昔曾闻":从前只听闻过倾国佳人的传言。

"媚眼随羞合":含着娇羞,她妩媚的双眼轻轻闭合,

"丹唇逐笑分":随着笑容绽放,她朱红的双唇自然分开。

"风卷蒲萄带":风儿卷起她葡萄花纹的衣带,

"日照石榴裙":阳光映照在她那鲜艳的石榴裙上。

"自有狂夫在":她心中自有钟情的男子,

"空持劳使君":即便您这位使君徒劳追求也是枉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南苑逢美人》为南北朝诗人何思澄的诗作。诗的上半篇,诗人以精妙笔触,从多个角度雕琢美人的形象。从她柔美的体态到华美的服饰,从绰约的风姿到动人的神韵,无不细致入微地刻画,将美人倾国倾城的容貌展现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勾起读者对美人的无限倾慕与遐想。当读者正沉醉于美人的绝世风华之时,诗意陡然转折。诗的最后两句如同一记重锤,打破了这份美好的幻想,点明这位令人惊艳的美人早已名花有主。先前所有对美人的向往与期待,刹那间都成了虚幻的泡影。表面上看,这像是诗人与读者开的一个诙谐玩笑,但细究之下不难发现,在这种调侃背后,美人实际上沦为了文人墨客用以消遣娱乐的对象,其自身的情感与价值被忽视,仅仅作为满足他人审美与情感需求的存在,折射出当时特定的社会审美与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何思澄,南朝梁东海郯人,字元静。何敬叔子。起家南康王侍郎,武帝天监十五年,太子詹事徐勉举为学士,参撰《遍略》,迁治书侍御史。工文辞,所作《游庐山诗》,沈约大为赞赏。与何逊、何子朗并称“东海三何”。年五十四卒于武陵王中录事参军。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洛浦疑回雪,巫山似旦云”,诗人以洛水之神和巫山神女作比,想象女子身姿如洛浦之神轻盈似雪,容貌如巫山神女缥缈如云,开篇便赋予女子超凡脱俗之态,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倾城今始见,倾国昔曾闻”,“倾城”“倾国”极言女子容貌绝美,“今始见”强调此次所见女子的惊艳,与“昔曾闻”形成对比,突出其美貌超乎想象。“媚眼随羞合,丹唇逐笑分。风卷蒲萄带,日照石榴裙”:这四句进入对美人的细节刻画。“媚眼随羞合”,细腻描绘美人含羞时,媚眼轻轻闭合的娇羞之态;“丹唇逐笑分”,展现美人展露笑容时,朱唇轻启的动人模样,一“合”一“分”,将美人的神态变化生动呈现。后两句“风卷蒲萄带,日照石榴裙”,从服饰入手,写微风吹拂,葡萄纹饰的衣带随风翻卷;阳光照耀下,石榴红的裙摆明艳夺目,通过动态与色彩的描写,让美人的形象更加鲜活立体,仿佛跃然纸上。“自有狂夫在,空持劳使君”,点明女子心有所属,即便有像使君这样的人追求,也是徒劳。暗示女子对爱情的忠贞,使诗歌情感更具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王寂《三寓返照庵用前韵 其二》

下一篇:南北朝·何处士《别才法师于湘还郢北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