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uán
fāng
zhàng
zhú
táng
xiǎng
shì
chén
lián
shī

朝代:南北朝作者:元宏浏览量:2
bái
guāng
tiān
yào
jiāng
zuǒ
wèi
zhào
yuàn
cóng
shèng
míng
dēng
héng
huì
wàn
guó
chí
chéng
hùn
nèi
wài
yún
léi
zhèn
tiān
mén
lái
bīn
zhèng
shùn
gān
tiān
xià
guī
wén
yuǎn
bèi
huáng
fēng
jiǔ
dài
tiān
qīng
liù
zūn
fén
huà
zhēn
wèi
ruò
jīn
dào
fēng
míng
wén
wáng
zhèng
jiào
huī
jiāng
zhǎo
nìng
huà
guāng
biǎo

译文

太阳的光辉普照天下啊,没有一处不被照亮。只有江南一隅尚未蒙受照耀。我愿追随圣明的君主啊,登上衡山与诸侯会盟。万国献上诚心,四海内外归于一统。。云雷大作啊天门洞开。普天之下皆来归附,共奉正统历法。舜帝挥舞盾斧啊天下归心,仁德教化远播,无人不感念。皇朝的威仪一经传扬啊,遍及九州大地。百姓拥戴如日悬天,六合之内清明太平。遵循《汝坟》古训啊,昔日教化纯正。但不如今日道德风尚光明。文王的政教啊如江畔光辉怎比得上当今盛大的教化照耀四方。

逐句剖析

"白日光天兮无不曜":太阳的光辉普照天下啊,没有一处不被照亮。

"江左一隅独未照":只有江南一隅尚未蒙受照耀。

"愿从圣明兮登衡会":我愿追随圣明的君主啊,登上衡山与诸侯会盟。

"万国驰诚混内外":万国献上诚心,四海内外归于一统。。

"云雷大振兮天门辟":云雷大作啊天门洞开。

"率土来宾一正历":普天之下皆来归附,共奉正统历法。

"舜舞干戚兮天下归":舜帝挥舞盾斧啊天下归心,

"文德远被莫不思":仁德教化远播,无人不感念。

"皇风一鼓兮九地匝":皇朝的威仪一经传扬啊,遍及九州大地。

"戴日依天清六合":百姓拥戴如日悬天,六合之内清明太平。

"遵彼汝坟兮昔化贞":遵循《汝坟》古训啊,昔日教化纯正。

"未若今日道风明":但不如今日道德风尚光明。

"文王政教兮晖江沼":文王的政教啊如江畔光辉

"宁如大化光四表":怎比得上当今盛大的教化照耀四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悬瓠方丈竹堂飨侍臣联句诗》是北魏孝文帝元宏在宴席间即兴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该诗以天子宴饮群臣为背景,通过“白日照天”“云雷大振”等宏大意象,展现了北魏王朝统一天下的政治抱负。诗中巧妙运用舜帝、文王等典故,将武力征伐美化为文德教化,既彰显了鲜卑统治者吸收汉文化的成果,又流露出对江南政权尚未归附的遗憾。全诗语言直白有力,巧妙地将政治抱负融入其中,反映了孝文帝时期北魏王朝的发展态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魏孝文帝、鲜卑族汉化改革家、诗人

元宏(467—499)即拓跋宏、元宏。北魏皇帝。鲜卑族。献文帝长子。五岁即位,太皇太后冯氏执政。改革吏治,实行均田制。加强户籍管理,推行三长制。孝文帝太和十四年,冯氏死,帝亲政,进一步改革。十七年,迁都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禁鲜卑服、鲜卑语,在洛阳立国子、太学、四门小学。重用中原汉族儒生,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之联合统治。二十一年,鲜卑守旧贵族穆泰等拥太子恂谋反,事败,赐恂死。在位二十九年,庙号高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白日光天兮无不曜。江左一隅独未照。”这两句以太阳普照天下起兴,用“无不曜”强调北魏统治的广泛性,而“江左一隅”特指南朝政权尚未归附,暗含统一天下的政治抱负。“愿从圣明兮登衡会。万国驰诚混内外。”表达对君主的追随意愿,“登衡会”借用古代帝王在衡山会盟诸侯的典故,展现渴望实现“万国来朝”的理想局面。“云雷大振兮天门辟。率土来宾一正历。”用“云雷大振”象征王朝威势,“天门辟”暗示天意眷顾,“一正历”强调推行北魏历法以确立正统地位的政治意图。“舜舞干戚兮天下归。文德远被莫不思。”以舜帝的典故喻示仁德治国,“干戚”本是武器,此处转化为教化工具,突出“文德”感召力而非武力征服。“皇风一鼓兮九地匝。戴日依天清六合。”用“皇风”形容帝王教化如风遍吹,“戴日依天”比喻百姓拥戴朝廷,展现对太平盛世的期许。“遵彼汝坟兮昔化贞。未若今日道风明。”通过对比《诗经·汝坟》中的周代教化,突出当下北魏治世的清明,带有政治宣传意味。“文王政教兮晖江沼。宁如大化光四表。”将周文王的政绩比作局部光辉,而“大化光四表”夸耀北魏治下的文明普照四方,凸显超越古人的自信。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萧纶《和湘东王后园回文诗》

下一篇:南北朝·陆厥《奉答内兄希叔诗 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