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nán
cǎi
lián

朝代:南北朝作者:刘缓浏览量:2
chūn
chū
běi
àn
xià
yuè
nán
tōng
juǎn
shū
róng
shēng
hóng
xiǎo
huí
jìng
chuán
qīng
hǎo
cóng
chāi
guāng
zhú
yǐng
luàn
xiāng
suí
fēng
jiāng
nán
shǎo
nián
nián
qíng
qióng

译文

早春时河流北岸干枯见底,夏日里南湖水波光融融。卷曲的荷叶渐渐展开,好像想要倚立在水面之上,荷花一生长出来就是红色的。船桨很小适合在曲折的水道中划行,船儿轻轻更便于在荷丛中穿行。金钗的闪光追逐水中的倒影,令人眼花缭乱,衣服的香气随着逆风飘散。江南这小小的一片地方,年年都有着无尽的情思。

逐句剖析

"春初北岸涸":早春时河流北岸干枯见底,

# 涸:水干竭。

"夏月南湖通":夏日里南湖水波光融融。

# 南湖:一名鸳鸯湖。在浙江省嘉兴县城东南。湖中有烟雨楼,为当地名胜。

"卷荷舒欲倚":卷曲的荷叶渐渐展开,好像想要倚立在水面之上,

# 倚:倚立。,卷荷:卷曲的荷叶。含苞欲放的荷花。

"芙蓉生即红":荷花一生长出来就是红色的。

# 即:即可。,芙蓉:荷花,古称芙蕖。

"楫小宜回径":船桨很小适合在曲折的水道中划行,

# 回径:回转路径。小河径里回转船头。,楫:船。短的船桨。

"船轻好入丛":船儿轻轻更便于在荷丛中穿行。

# 丛:水草丛。

"钗光逐影乱":金钗的闪光追逐水中的倒影,令人眼花缭乱,

# 钗光:宝钗的光芒。钗:两股笄。首饰的一种。

"衣香随逆风":衣服的香气随着逆风飘散。

"江南少许地":江南这小小的一片地方,

# 少许:少量;一点点。

"年年情不穷":年年都有着无尽的情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江南可采莲》是南朝梁刘缓创作的乐府诗。诗中以民歌笔法,用明朗语言描绘江南女子夏日荷丛采莲的欢快场景,展现劳动妇女乐观的精神风貌。前四句勾勒荷塘景象,春初北岸干涸,夏日南湖注水后,荷叶肥硕舒展,芙蓉红艳夺目。中间四句聚焦采莲情景,采莲女驾小舟在荷丛穿行,钗影闪动、衣香随风吹拂,动态画面洋溢着欢乐气氛。全诗以荷叶舒展、荷花娇艳衬托采莲女的美丽,以轻舟穿行体现人物的轻灵自由,借“钗光”“衣香”勾勒人物形象。诗中将采莲劳动诗意化,虽未直言辛苦,却通过对家乡风物的热爱与青春活力的刻画,凸显出劳动过程中的无穷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刘缓(?—约540)南朝梁平原高唐人,字含度。风流倜傥,名高一府。为湘东王萧绎中录事。时西府盛集文学之士,而缓居首,常云:“不须名位,所须衣食。不用身后之誉,唯重目前知见。”后随湘东王至江州,卒。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江南可采莲》是汉代乐府相和歌中的作品。乐府为古代中央音乐管理机构,汉武帝时期设立,职能包括为文人歌功颂德之诗配乐及采集民歌,其乐章歌辞统称“乐府诗”或“乐府”。汉代乐府民歌多为下层民众所作,反映社会生活与矛盾,具较高认识价值。此诗描绘江南劳动人民采莲的愉快场景,以生动画面和欢快语言展现水乡美景与劳动者的快乐生活。关于创作目的,学界观点不一:一说为情歌,“鱼戏莲叶”暗喻男女情爱;另一说认为仅写劳动之乐,借莲叶、鱼儿的欢快情景表达劳动者的愉悦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劳动题材诗。描绘了江南女子夏日荷丛中采莲的欢快场景,体现了劳动妇女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与对生活的热爱。

2. 写作手法

正衬:用荷之美衬人之美,“卷荷舒欲倚,芙蓉生即红”以荷叶舒展、荷花红艳,暗衬采莲女的青春靓丽,物与人相互映衬,倍增诗意。联想:“卷荷舒欲倚”联想少女姿态,以荷叶柔美喻采莲女灵动;“芙蓉生即红”由花色联想少女娇羞,实现物人勾连。“钗光逐影乱”借光影联想少女泛舟顾盼,“衣香随逆风”以嗅觉联想微风中衣襟翻飞。全诗借联想交织景物、人物与情感,赋予劳动场景浪漫抒情特质。

3. 分段赏析

“春初北岸涸,夏月南湖通”两句是对荷塘时令变化的勾勒。以“春初”与“夏月”对比,展现北岸从干涸到南湖注水后荷塘的生机转变,为采莲场景的展开铺垫了季节背景,简洁交代自然环境的时序更替。“卷荷舒欲倚,芙蓉生即红”两句刻画荷塘植物情态。“卷荷舒欲倚”描绘荷叶由卷而舒的动态,仿佛欲倚傍水面;“芙蓉生即红”则突出荷花绽放时的明艳色泽。二者以细腻笔触勾勒出夏日荷塘的蓬勃生机,荷的姿态与花色相互映衬,暗含对江南风物的赞美。“楫小宜回径,船轻好入丛”两句聚焦采莲工具与场景。以“楫小”“船轻”的特征,说明舟船适合在荷丛小径间迂回穿行,既体现采莲活动的地域特殊性,又通过工具的灵巧暗示采莲女动作的轻盈敏捷,为人物出场做足铺垫。“钗光逐影乱,衣香随逆风”两句是对采莲女的细节描写。“钗光逐影乱”状写女子发间钗饰随舟行光影晃动的动态,“衣香随逆风”则借衣香飘散传递人物的清雅气息。两句从视觉与嗅觉角度勾勒人物形象,将采莲女的灵动与荷丛的清幽融为一体,营造出情景交融的诗意画面。“江南少许地,年年情不穷”两句收束全诗并升华情感。以“少许地”强调江南地域之小,却以“情不穷”凸显此地年年滋生的相思与热爱。诗句既总结采莲场景的欢快氛围,又延伸出对江南风土人情的无限眷恋,使全诗在质朴的咏叹中蕴含绵长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卢思道《听鸣蝉篇》

下一篇:南北朝·萧子云《相和六引 其五 羽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