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此水":人们都说这泉水,
"一歃怀千金":一饮就会滋生人的贪婪心。
# 千金:钱财多,形容人的贪婪。,怀:思,想念。,歃:用嘴吸取。
"试使夷齐饮":试想让伯夷、叔齐那样的人喝这个水,
# 夷齐:指伯夷、叔齐。他们是商代末年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为避让君位,两人逃往周国。
"终当不易心":我想终究不会改变那颗廉洁的本心。
"《晋书》曰":《晋书》记载:
"隆安中":隆安年间,
"以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朝廷任命吴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
"未至州二十里":他赴任时,距离广州治所还有二十里,
"地名石门":有个地方叫石门,
"有水曰贪泉":那里有一处泉水名为“贪泉”,
"饮者怀无厌之欲":传说喝了这泉水的人会产生无穷无尽的贪欲。
"隐之至泉所酌而饮之":吴隐之来到贪泉边,舀起泉水喝下,
"因赋此诗":还为此作了一首诗。
"及在州":等到他在广州任职期间,
"清操逾厉":清廉的操守更加严格。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述志绝句。诗中借途经石门“贪泉”之事,先引“一歃怀千金”的流俗传说,以数字对比强化贪泉“致贪”的威慑;继而援引伯夷、叔齐让国守节的典故,以“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的断言,驳斥“贪泉致贪”之说,表明清廉本乎心性、非外物能移的哲思。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直抒胸臆,以殷商贤士伯夷、叔齐为例,借其互让君位、守节首阳山的典故,用“试使”“终当”的肯定语气,将“贪廉在本心而非外物”的观点直白托出,避免迂回暗示,观点清晰有力。借流俗传说与古贤操守的对比,在“一歃怀千金”的威慑与“终当不易心”的坚定中,形成强烈情感冲击,既驳斥了“贪泉致贪”的世俗偏见,又以古贤自况彰显自身坚守心性的气节,短短数句便让作者的高风亮节跃然纸上,极具感染力与说服力。
3. 分段赏析
前二句“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引述流传久远之传说。世人皆言贪泉之水异于常流,纵以唇齿轻沾(“歃”者,微吸而饮也),亦生贪念,至欲牟取千金之财。句中“一”与“千”数字对举,以少喻多,倍增贪泉“饮之即贪”之威慑意味。饮一滴而思千金,则掬捧而饮者,其贪念更当沸反盈天矣。后二句“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笔锋陡转,以殷商遗贤伯夷、叔齐为喻,直抒胸臆。诗人过贪泉而不惑于流俗之说,反借古贤以明志:想那孤竹国二子,父死而互让君位,弃天下至尊之位如弃草芥,纵困饿于首阳山,犹守节而不移。设使此二贤饮此贪泉,必能如清莲出泥,终保冰玉之质。诗中以“试使”二字领起假设,以“终当”二字收束心志,足见诗人深悟贪廉之辨,本乎心性而不在于外物,若怀瑾瑜之操,则饮贪泉亦无妨;若存苟且之念,则临清流亦生浊欲。全诗借传说起兴,以古贤自况,于尺幅之间见高风亮节。
4. 作品点评
吴隐之述志诗质朴刚健,直抒襟怀。诗中借贪泉传说起兴,以“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化用伯夷叔齐守节典故,借古喻今,鲜明道出自身为官清廉、不为物欲所动的坚定志向。全诗无华丽辞藻,却字字千钧,尽显古朴之风。而诗人一生俭朴,以俸禄济民,将诗中志向践于实处,真正做到言行合一,其清廉品格与诗歌所述交相辉映,为后世树立清正为官的榜样。
上一篇:魏晋·陆机《挽歌诗三首(其二)》
下一篇:魏晋·陆机《猛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