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ǎn
shī
sān
shǒu
èr

朝代:魏晋作者:陆机浏览量:2
liú
qīn
yǒu
chóu
chàng
shén
tài
cān
zhù
ér
xuān
xuán
fēi
gài
āi
míng
xīng
bìn
gōng
huí
chí
bēi
wài
hún
xiǎng
dàn
jiàn
guān
dài
bèi
xiàng
píng
shēng
cháng
jīng
shuí
wèi
pèi
bēi
fēng
huī
xíng
guǐ
qīng
yún
jié
liú
ǎi
zhèn
zhǐ
líng
qiū
jià
yán
cóng
shì

译文

因亲友离世离散而思绪哀伤,内心惆怅不安。白色的骏马停在丧车旁,黑色的马匹拉着灵车疾驰而去。殡宫中传出阵阵哀鸣,送葬队伍缓缓驶向野外,充满悲戚。灵车寂静无声,只能看到逝者的冠帽与衣带。随葬物品如同生前模样,长长的旌旗却无人执掌。悲风吹过送葬的道路,低垂的乌云汇聚成霭。挥动马鞭指向墓地,车马就朝着那里驶去。

逐句剖析

"流离亲友思":因亲友离世离散而思绪哀伤,

"惆怅神不泰":内心惆怅不安。

"素骖伫轜轩":白色的骏马停在丧车旁,

"玄驷骛飞盖":黑色的马匹拉着灵车疾驰而去。

"哀鸣兴殡宫":殡宫中传出阵阵哀鸣,

"回迟悲野外":送葬队伍缓缓驶向野外,充满悲戚。

"魂舆寂无响":灵车寂静无声,

"但见冠与带":只能看到逝者的冠帽与衣带。

"备物象平生":随葬物品如同生前模样,

"长旌谁为旆":长长的旌旗却无人执掌。

"悲风徽行轨":悲风吹过送葬的道路,

"倾云结流霭":低垂的乌云汇聚成霭。

"振策指灵丘":挥动马鞭指向墓地,

"驾言从此逝":车马就朝着那里驶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挽歌诗三首(其二)》是魏晋时期文学家陆机所作的五言诗。诗歌开篇“流离亲友思,惆怅神不泰”点明亲友离散的哀伤与内心的惆怅;“素骖伫轜轩,玄驷骛飞盖”以白马拉着丧车、黑马驾车疾驰的画面,展现送葬队伍的肃穆;“哀鸣兴殡宫,回迟悲野外”描绘出从殡宫到野外送葬路上的悲凉氛围;“魂舆寂无响,但见冠与带”刻画灵车寂静、唯见衣冠的场景,凸显生死相隔;“备物象平生,长旌谁为旆”以随葬物品如生前模样,感叹逝者已逝;“悲风徽行轨,倾云结流霭。振策指灵丘,驾言从此逝”借悲风、流云渲染哀伤,以马车驶向墓地收尾,表达对生命终结的无奈。全诗语言典雅,情感真挚,深刻展现出魏晋时期挽歌诗的特色与陆机对生死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西晋文学家

陆机(261~303),西晋文学家。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祖父陆逊、父亲陆抗,皆是三国名将。曾官任平原内史,故世称陆平原。陆机在两晋及南北朝时期是公认的大作家,文才倾动一时,与弟陆云并称“二陆”。其诗以华美深密见称,繁缛赡密,工巧绮练,重排偶的倾向对后人影响颇大,有较多拟古之作。亦善骈文,《辩亡论》《吊魏武帝文》等较有名。所作《文赋》为古代重要的文学论文。后人辑有《陆士衡集》,今人有《陆机集校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开篇“流离亲友思,惆怅神不泰”,直抒胸臆,点明因亲友离世而离散,内心充满惆怅与不安,为全诗奠定了悲伤的基调。这种开篇即点明情感的方式,迅速将读者带入到哀痛的氛围之中。“素骖伫轜轩,玄驷骛飞盖”,诗人以工整的对仗,细致描绘出送葬的车马。白色的骏马停在丧车旁,黑色的马匹拉着灵车快速前行,“素骖”与“玄驷”、“伫”与“骛”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出送葬队伍的庄重肃穆,又暗含着生命走向终结的紧迫感。“哀鸣兴殡宫,回迟悲野外”,从声音和场景两个角度进一步渲染悲伤。殡宫中传出阵阵哀鸣,送葬队伍缓缓驶向野外,“哀鸣”与“回迟”两个词,将送葬过程中的悲伤情绪具象化,仿佛能让读者感受到那压抑而沉重的气氛。“魂舆寂无响,但见冠与带。备物象平生,长旌谁为旆”,诗人将目光聚焦到灵车与随葬物品上。灵车寂静无声,只能看到逝者生前的衣冠;随葬物品一应俱全,如同生前模样,然而那长长的旌旗却无人执掌。这几句通过细节描写,深刻地表现出阴阳两隔的悲凉,以及对逝者离去后物是人非的感慨。“悲风徽行轨,倾云结流霭。振策指灵丘,驾言从此逝”,诗歌结尾以景结情。悲风吹过送葬的道路,低垂的乌云汇聚成霭,诗人挥动马鞭指向墓地,车马向着那里驶去。“悲风”“倾云”“流霭”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阴郁、苍茫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哀伤之情,而“从此逝”三字,更是道出了生命走向终结的无奈,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陆机《挽歌诗三首(其三)》

下一篇:魏晋·吴隐之《酌贪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