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雁鸣云中":早晨大雁在云天鸣叫,
# 朝雁:作者自喻。
"音响一何哀":它的声音是如此哀凄。
# 哀:伤感,雁声凄厉,故谓。,一何:多么。
"问子游何乡":试问它想要飞往何处?
"戢翼正徘徊":收敛着翅膀正在徘徊。
# 戢:收敛。
"言我寒门来":它说从寒冷北方而来,
# 寒门:山名。《淮南子》:“北极之山曰寒门。”这里喻以北方很冷的地方。
"将就衡阳栖":将要到达衡阳住下来。
# 衡阳:今湖南衡阳,有雁回峰,传说大雁到此,不再南飞。
"往春翔北土":往年春天都住在北方,
"今冬客南淮":今年冬留住南淮一带。
"远行蒙霜雪":一路远行经受了霜雪,
# 蒙:蒙受。
"毛羽日摧颓":身上羽毛一天天损坏。
# 摧颓:毁废,引申为老迈颓唐之意。
"常恐伤肌骨":经常担心伤害了骨肉,
"身陨沉黄泥":哪一天殒命沉落黄埃。
# 陨:落、掉。
"简珠堕沙石":就好像大珍珠掉进沙石,
# 珠:珍珠。,简:大。
"何能中自谐":心里怎么会和谐愉快。
# 谐:和谐。
"欲因云雨会":想要与大家同享恩泽,
# 云雨:这里比喻恩泽。《后汉书·邓骘传》:“托日月之末光,被云雨之渥泽。”
"濯羽陵高梯":上升到尊位得到主人青睐。
# 高梯:喻尊位。,陵:登,上升。
"良遇不可值":好的机会不容易遇见,
# 值:逢,遇着。
"伸眉路何阶":扬眉吐气路怎么去迈。
# 伸眉:犹扬眉,得意的样子。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日:“乃欲扬首伸眉,论列是非。”
"公子敬爱客":公子最尊重爱护人才,
# 公子:指曹丕。
"乐饮不知疲":和我们饮酒不知倦怠。
"和颜既以畅":待人谦和心地最豁达,
# 畅:畅达,豁达。
"乃肯顾细微":我虽低微也多蒙关怀。
# 细微:身份低微的人。诗人自谓。
"赠诗见存慰":呈献这首诗表示慰问,
# 存慰:存问,慰藉。
"小子非所宜":我的话语未必舍时宜。
# 小子:诗人自谓。
"为且极欢情":为了极尽欢乐的情绪,
"不醉其无归":不喝醉不能回到家宅。
# 其:虚词,表示揣度。
"凡百敬尔位":我们敬仰您地位高贵,
"以副饥渴怀":响应您心饥渴求贤才。
# 饥渴怀:喻期待贤士的急切心情。,副:符合、相衬,引申为适合、响应之意。
汉末文学家。
应玚(177年—217年),字德琏,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人。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应玚初被魏王曹操任命为丞相掾属,后转为平原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应玚为将军府文学。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应玚卒于疫疾。应玚擅长作赋,有文赋数十篇。诗歌亦见长,与其弟应璩齐名。明人辑有《应德琏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应酬诗。描述了诗人饱经风霜的艰难际遇与坎坷仕途,表达了作者对功成名就的向往以及对渴望得遇明主、获其擢拔的期盼。
2. 写作手法
比喻:“言我塞门来,就将衡阳栖。往春翔北土,今冬客南淮。”诗句中,鸿雁自述从北方边塞启程,欲往衡阳栖息。自古便有传说,衡阳乃大雁南飞的最终归宿,每年秋风起时,鸿雁为避北方严寒,借鸿雁迁徙的规律,比喻自己往昔漂泊的生涯。
3. 分段赏析
诗的上半篇(“朝雁鸣云中”至“伸眉路何阶”),应玚以鸣雁自比,委婉暗喻自身往昔穷困忧愁的生活境遇。开篇“朝雁鸣云中”两句,将清晨于云间哀鸣的飞雁,比作曾经飘零无依的自己,生动传递出内心的悲凉与痛苦。此处化用《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之意,改写成五言句式,使诗句音节抑扬顿挫,读来荡气回肠。紧接着“问子游何乡?戢翼正徘徊”二句以设问起笔,质问鸿雁欲往何方,为何收敛双翼、踌躇不前,将诗人彼时彷徨无依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这里巧妙借用《诗·小雅·鸳鸯》“鸳鸯在梁,戢其羽翼”之句,然鸳鸯敛翼只为休憩,鸿雁却因前路迷茫而徘徊,足见诗人化用典故时的创新巧思。随后以雁儿的口吻作答:“言我塞门来,就将衡阳栖。往春翔北土,今冬客南淮。”诗人借鸿雁随季节迁徙的习性,暗喻自身往昔漂泊流离的生涯。汉末中原战乱频仍,士人为避战祸四处奔逃,多往战乱较少的南方寄身,王粲、繁钦等皆曾逃往荆州,应玚想必亦有相似经历。然而漂泊之路充满艰辛。“远行蒙霜雪,毛羽日摧颓”,诗人以鸿雁长途跋涉、霜雪侵身、羽毛脱落的形象,喻指自己在颠沛流离中历经磨难,早已疲惫不堪。“常恐伤肌骨,身陨沉黄泥”两句,更道出对生命安危的深切忧虑,这既是雁儿徘徊不前的缘由,亦是诗人迷茫无措的真实写照。诗人以隐喻之笔,细腻展现出乱世文人惶惑不安的心理,情感真挚动人。面对困境,诗人不甘沉沦。自“简珠”以下,诗意陡然转折,倾诉其不甘命运摆布、渴望改变境遇的强烈愿望。“简珠随沙石”采用喻中之喻,表面写鸿雁落于泥地,如明珠混杂沙石,实则以明珠自比,将恶劣环境比作沙石,深刻表现往昔处境的不堪忍受。“欲因云雨会,濯羽陵高梯。”诗人渴望借由风云际会的契机,洗净羽翼、攀登高梯,一展抱负。可惜机遇难觅,理想的道路亦遥不可及。这几句笔法奇幻,既彰显诗人的志向与抱负,又暗含期盼赏识之意,借鸿雁隐喻,寄托更为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下半篇从“公子敬爱客”至“以副饥渴怀”,转而描写眼前公宴场景,正面铺陈宴会情状。“敬爱客”三字,统领下文多重意蕴:其一,“乐饮不知疲”,描绘曹丕殷勤劝酒、好客不倦之态;其二,“乃肯顾细微”,以自谦之辞道出主人对自己这样地位低微之人的顾念;其三,“赠诗见存慰”,展现主人在宴饮间赠诗慰问,令诗人感激不已。由此可见,“敬爱客”实为下半篇的核心,层层递进,意蕴深厚。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作韵律铿锵,音节清朗,文风清雅秀丽。前半篇巧用比兴之法,将情感与心志寄寓于鸣雁等意象之中,含而不露;后半篇以赋体铺陈宴会场景,却依旧保持含蓄委婉的笔调,于曲折隐晦间缓缓展露主旨。正如陈祚明所评,此诗“吞吐低徊,宛转深至,意将宣而复顿,情欲尽而终含。务使听者会其无已之衷,达于不言之表,此申诉怀来之妙术也”,精准道出其委婉抒情、意在言外的艺术妙处。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成功达到了应玚的创作目的。不久后,曹丕便将他调入身边任职“文学”,足见作品所蕴含的真挚心意与巧妙构思,成功打动了赏识者。相较于当时盛行的其他公宴应酬之作,此诗凭借含蓄蕴藉的情感表达与别出心裁的艺术手法,无疑更胜一筹,尽显独特的文学价值。
# 似语不属声,建安中无可置比。
明陆时雍《古诗镜》
# 应甥五亩《建章台诗》,才思逸发而情态不穷,然未可谓靡。
明许学夷《诗源辩体》
# 末语不忘儆戒,颇为得体。
明贺贻孙《载酒园诗话》
# 德琏兴高声亮,建章集诗,并王、刘《公宴》鼎足矣,宜为昭明真赏。
清朱嘉徵《汉魏诗集广序》
# 吞吐低徊,宛转深至,意将宣而复顿,情欲尽而终含。务使听者会其无己之哀,达于不言之表,此申诉怀来之妙术也。如济水既出王屋,或见或伏,不可得其澎湃,然澎湃之势毕具矣。
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 音节自壮,叙致亦款曲。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简珠,喻君子;沙石,喻小人。又云:魏人公宴,俱极平庸,后人应酬诗从此开出。篇中代雁为词,音调悲切,异予众作。
清沈德潜《古诗源》
# 前十八句,皆叙己从前行迹,与目今冀获知遇之心事也。然正说易于平板,妙在托之于雁,纯于比电出之,便觉实处皆虚。“简珠”二语,喻中之喻,而占身分者在此,祈鉴察者亦在此。不特用笔奇幻也。“公子”至末十旬,方明点现在公宴时事。却偏着笔不多,只就饮酒赠诗,感其敬爱愧己非宜,归到极欢尽醉,思以敬位报之收住。盖希遇意前路已透,此处无庸费辞也。
清张玉毂《古诗赏析》
上一篇:魏晋·曹植《飞龙篇》
下一篇:魏晋·陶渊明《乞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