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ào
jǐng
yóu

朝代:魏晋作者:曹摅浏览量:2
dào
yǒu
xiǎn
yǒu
tōng
fǒu
chēng
shì
guì
suǒ
shí
guī
yào
huì
xián
guǐ
gǒu
fēi
kāng

译文

道路有平坦和险阻,境遇有顺利和坎坷。良马不只是以力气被称赞,士人贵在其所践行的道路。认识要归结到关键要点,怎么会嫌弃道路轨迹。如果不符合道德义理,对我来说如同糠秕。

逐句剖析

"道有夷险":道路有平坦和险阻,

"遇有通否":境遇有顺利和坎坷。

"骥不称力":良马不只是以力气被称赞,

"士贵所履":士人贵在其所践行的道路。

"识归要会":认识要归结到关键要点,

"岂嫌涂轨":怎么会嫌弃道路轨迹。

"苟非德义":如果不符合道德义理,

"于我糠粃":对我来说如同糠秕。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答赵景猷诗(其五)》是西晋诗人曹摅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此诗围绕人生境遇和道德准则展开思考,前两句指出人生道路有夷险、际遇有通否的普遍现象。第三、四句通过骥和士的类比,强调内在品质和行事准则的重要性,而非单纯的能力和力量。第五、六句进一步表达只要明确正确方向,不必在意具体道路的豁达态度。最后两句表明不符合道德义理的,对自己来说如同糠秕。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道有夷险,遇有通否”,开篇从宏观角度描绘了人生的普遍状态,通过“夷险”和“通否”的对比,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人生境遇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引发读者对自身人生境遇的思考。“骥不称力,士贵所履”,运用类比手法,将千里马和贤士进行对比,突破了人们通常对千里马力量和贤士才能的常规认知,强调了行事准则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使读者对贤士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也体现了诗人的价值观。“识归要会,岂嫌涂轨”,在前面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对待人生道路的态度。只要明确正确的方向和关键所在,就不必在意具体的道路和轨迹,体现了一种灵活、通达的人生观,为人们在面对复杂的人生选择时提供了思考的方向。“苟非德义,于我糠秕”,明确了诗人的价值取向,以道德和正义为核心,对不符合道德正义的事物持否定态度,将其比作没有价值的糠秕,突出了诗人坚守道德底线、崇尚正义的高尚情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曹植《远游篇》

下一篇:魏晋·陆机《悲哉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