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云浮四海":早晨的云飘浮在四方,
# 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境外四面环海,故称中国为四海之内,简称海内,或四海。海内有天下、国中之意。
"日暮归故山":傍晚回到原来的山。
"行役怀旧土":因行役而怀念故乡的土地,
# 旧土:故乡。,行役:外出服公役,这里指应玚北上投奔曹丕。
"悲思不能言":悲伤的思绪无法用言语表达。
# 悲思不能言:悲哀的感情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悠悠涉千里":路途遥远跋涉千里,
# 悠悠:遥远的样子。
"未知何时旋":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返回。
# 旋:返还,归来。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行旅诗。描绘了诗人行役在外的情景,体现了游子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和漂泊的愁苦。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朝云浮四海,日暮归故山”。清晨浮云飘向四海,傍晚回归故山,诗人借自然景象,将自身离家漂泊的孤寂、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融入其中,以景衬情,使抽象情感具象化,含蓄地表达出对归途的迷茫与对故土的思念。象征:“朝云浮四海,日暮归故山”。诗人以“浮云”象征漂泊的自己,云有归山之时,而自己却不知归期,通过这一象征,暗示了自身离家求仕后的漂泊不定,含蓄委婉地传达出对人生归宿的忧虑。化用:“行役怀旧土,悲思不能言”巧用“悲与亲友别,气结不能言”古诗,该典故原指人在与亲友分别时悲伤过度、情绪郁结而说不出话。作者将其化用,以“悲思不能言”展现自己行役思乡的悲苦,生动呈现出行役之苦与思乡之痛交织、情感浓烈到难以言说的状态,含蓄传递内心煎熬。
3. 分段赏析
开篇“朝云浮四海,日暮归故山”,诗人以简洁笔触勾勒眼前之景,借浮云朝起四海、暮归故山的自然现象,暗喻自身漂泊无定的处境。云朵尚有归处,而自己离家求仕,未来能否重返故土却未可知。这一巧妙的象征手法,不着痕迹地将离别的感伤与对归途的迷茫融入景色之中,为后文抒发行役之悲奠定了情感基调。“行役怀旧土,悲思不能言”两句,化用古诗“悲与亲友别,气结不能言”之意,直抒胸臆。诗人直言行役途中对故土的深切思念,将思乡之痛与奔波之苦交织,以“悲思不能言”展现情感的极致,无声的呜咽胜过千言万语,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其内心的煎熬,将情感推向高潮。诗的结尾“悠悠涉千里,未知何时旋”,笔锋一转,将目光投向未知的前路。千里跋涉,归期渺茫,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一收束与开篇的浮云归山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漂泊感与对归宿的渴望。全诗在这种深沉的感慨中戛然而止,余韵悠长,引发读者无限遐想与共情。
4. 作品点评
《别诗二首(其一)》全篇共六句,层层递进,将离家求仕的复杂心绪娓娓道来。诗人巧妙地将情感与景致交织,以景衬情、借事抒怀,字里行间不仅展现出个人的心路历程,更折射出汉末有志青年渴望在乱世中建功立业、追寻理想社会的精神风貌,实现了时代共性与艺术个性的深度融合。
上一篇:魏晋·王粲《公燕诗》
下一篇:魏晋·王粲《从军诗五首(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