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蹑尽悬空万仞梯":踩过悬空万仞的险峻栈道,
"等闲身共白云齐":悠然间身躯已与白云齐平。
"檐前下视群山小":在檐前俯视,群山显得渺小,
"堂上平分落日低":于佛堂远眺,落日仿佛被平分而低垂。
"绝顶路危人少到":顶峰之路险峻罕有人至,
"古岩松健鹤频栖":古岩上松树苍劲,仙鹤常来栖息。
"天边为要留名姓":为在天边留下姓名,
"拂石殷勤身自题":我拂去石上尘土,亲手题诗刻字。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题画诗。通过对山势多个角度的描写,既展现了麦积山天堂窟的险峻高绝与自然奇观,也表达了诗人王仁裕登临绝顶后超脱尘俗的禅悟心境与渴望留名青史的凌云壮志。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尾联“天边为要留名姓,拂石殷勤身自题”中,诗人拂石题名的动作(动)与古岩松鹤的静态栖居形成对比。通过动态细节打破幽寂画面,表现诗人豪情,增强场景的层次感。夸张:首联“蹑尽悬空万仞梯,等闲身共白云齐”中,“万仞梯”“白云齐”以夸张手法极言山梯之高险,增强视觉冲击力,营造亦真亦幻的意境。
3. 分段赏析
首联:“蹑尽悬空万仞梯,等闲身共白云齐”写攀登之艰险。诗人踩着悬空万仞的栈道梯级,历经艰险登顶,身形已与白云平齐。“蹑尽”二字道出攀登过程的漫长与不易,“等闲”则透露出登顶后的从容,暗示诗人不畏险阻的志趣。麦积山天堂窟位于悬崖绝壁,需倚独梯攀援,时人罕至,此联如实记录了这一独特体验。颔联:“檐前下视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从视角变化写山势之高。站在佛龛檐前俯瞰,群山显得渺小;在殿堂内平视,落日竟在视线之下。“平分落日低”尤为精妙,既符合物理视角,又暗含超然物外的禅境。杜甫“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在此转为更内敛的观照。考古证实天堂窟即今麦积山第135窟,位于山体上部,此联准确反映了其地理特征。颈联:“绝顶路危人少到,古岩松健鹤频栖"”以对比手法烘托幽寂之境。人迹罕至的险径与松鹤常栖的古老岩壁形成动静对照。“松健”写古松生命力,“鹤频栖”暗示此地超脱尘俗,带有道教仙山意象。五代史料载此窟“万中无一人敢登”,诗人独至绝顶的体验,在此联中得到冷静呈现。尾联:“天边为要留名姓,拂石殷勤身自题”交代题诗缘由。诗人在天边绝壁拂拭岩石,郑重题名。此行为既是对自然奇观的礼赞,也暗含佛教“拂拭尘埃”的修行隐喻。《玉堂闲话》明确记载此诗原题于天堂窟西壁,尾联如实记录了这一历史细节。石壁题咏本是唐人风习,在此更显庄重。
4. 作品点评
诗句中既有登高望远的豪迈意气,又暗藏对险峻山势的敬畏。“上方应见众山低”等句道出诗人欲与天地比肩的胸怀,而“古岩松健鹤频栖”则流露出对隐逸山林的向往。这般矛盾心绪,正是古人面对壮阔自然时特有的复杂感悟。
上一篇:唐·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
下一篇:唐·李涉《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