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ào

朝代:唐作者:薛令之浏览量:1
zhāo
shàng
tuán
tuán
zhào
jiàn
xiān
shēng
pán
pán
zhōng
suǒ
yǒu
zhǎng
lán
gān
fàn
chí
nán
wǎn
gēng
zhù
kuān
zhǐ
móu
zhāo
yóu
bǎo
suì
hán

译文

早晨的太阳圆圆的升起,照在了先生的盘子上。盘子里有什么呢,只有长得杂乱的苜蓿。饭食粗糙,饭匙难以舀取,羹汤稀薄,筷子容易滑落。只能勉强维持朝夕生活,怎么能长久维持生活呢。

逐句剖析

"朝日上团团":早晨的太阳圆圆的升起,

# 团团:圆貌,指太阳。

"照见先生盘":照在了先生的盘子上。

"盘中何所有":盘子里有什么呢,

"苜蓿长阑干":只有长得杂乱的苜蓿。

# 苜蓿:苜蓿属植物的通称,俗称金花菜,是一种多年生开花植物。

"饭涩匙难绾":饭食粗糙,饭匙难以舀取,

"羹稀箸易宽":羹汤稀薄,筷子容易滑落。

"只可谋朝夕":只能勉强维持朝夕生活,

# 朝夕:指度日之需。,只可:一作“无以”。

"何由保岁寒":怎么能长久维持生活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自悼》是唐代诗人薛令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绘了诗人生活的贫困状况,如盘中只有苜蓿,饭食粗糙难以下咽等。通过对自身生活困境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无奈。从写作手法上看,语言质朴,以平实的叙述展现生活场景。这首诗反映了当时一些文人的生活境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官员

薛令之(683~756),唐代官员。字珍君,号明月,长溪(今福建)人。神龙二年进士及第,成为“开闽第一进士”。开元间累迁左补阙兼太子侍读,后因李林甫冷落东宫,赋诗讽谏唐玄宗,引起玄宗不满,遂托病辞官归乡。其以诗文闻名,为闽人以诗赋登第第一人。《唐明皇命吟屈轶草》一诗为后世所流传。现存诗作仅有《自悼》《太姥山》等6首。著有《明月先生集》和《补阙集》,均已佚。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玄宗时,李林甫为相后独揽大权,排除异己、推行苛政,引得民怨沸腾。太子李亨因立场与李林甫相悖屡遭构陷,身为太子侍读的薛令之受牵连,多年未获升迁,郁郁不得志。一次宫廷宴会上,唐玄宗命群臣以“屈轶草”为题吟诗。薛令之借这一谏官象征的神草,暗斥李林甫等奸佞,因此与李林甫矛盾加剧,处境更艰。长期积压的愤懑与对时局的忧虑,促使他在东宫题《自悼》诗,以盘中苜蓿自比生活清寒,实则隐喻安禄山势力膨胀。诗中“野鹿欲衔花”的意象,正是对安禄山谋逆野心的警示,借此向唐玄宗敲响大唐危局的警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朝日上团团,照见先生盘”:清晨,圆圆的太阳升起,阳光映照在先生的盘子上。开篇描绘出一幅宁静的画面,以朝阳的温暖与盘中的清冷形成对比,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基调,同时也巧妙地引出下文对盘中之物的描述。“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紧接着作者设问,盘中有什么呢?原来是苜蓿纵横交错。“苜蓿”是一种常见的牧草,通常是给马等牲畜吃的,出现在先生的盘中,说明食物非常简陋。“长阑干”形象地描绘出苜蓿在盘中杂乱摆放的样子,进一步强调了生活的清苦。“饭涩匙难绾,羹稀箸易宽”:这两句具体描写饭菜的状态。饭食干涩,难以用匙子舀起;羹汤稀薄,筷子很容易从食物中穿过。“涩”“稀”二字生动地写出了食物的粗糙和寡淡,“匙难绾”“箸易宽”则通过描写进食时的困难,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生活的艰难。“只可谋朝夕,何由保岁寒”:最后两句是作者的感慨,每天只能勉强维持眼前的生活,却不知道如何才能度过未来漫长的艰难岁月。“只可”“何由”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作者对现状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表达出一种深深的忧虑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商《绿珠怨》

下一篇:唐·张乔《渔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