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泰元尊":至高无上的泰元天帝,
"媪神蕃厘":地神也降福多多。
"经纬天地":它规划天地,
"作成四时":造就了四季。
"精建日月":精心造就了太阳和月亮,
"星辰度理":让星辰有序运行。
"阴阳五行":阴阳五行,
"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永不停息。
"云风雷电":云朵、风、雷电交替出现,
"降甘露雨":降下甘露细雨。
"百姓蕃滋":百姓因此繁衍生息,
"咸循厥绪":都遵循着它的规律。
"继统共勤":继承帝统,共同勤勉,
"顺皇之德":顺应皇帝的德政。
"鸾路龙鳞":天子的车驾装饰着龙鳞般的图案,
# 鸾路龙鳞:旧注:建始元年。丞相匡衡奏罢鸾路龙鳞。更定时曰涓选休成。
"罔不肸饰":没有一处不装饰得鲜明盛大。
"嘉笾列陈":精美的笾豆等礼器陈列着,
"庶几宴享":希望能举行盛大的宴享祭祀。
"灭除凶灾":愿它消灭一切凶灾,
"烈腾八荒":让皇帝的威德远扬八方。
"钟鼓竽笙":钟鼓竽笙齐鸣,
"云舞翔翔":舞者如云朵般轻盈飘荡。
"招摇灵旗":灵旗随风飘动,
"九夷宾将":九夷都来朝拜归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乐府郊祀诗。借天地化育、四时运行、日月星辰等自然规律与宴享、祈福等场景,写出了对泰元、媪神功绩的歌颂及对国泰民安的祈愿,体现了“天地人”一体化的哲学观念。
2. 写作手法
对偶:“经纬天地,作成四时”“精建日月,星辰度理”形成工整对偶,前句写天地运行,后句述四时、星辰规律,句式对称,增强语言节奏感与庄重感。排比:“云风雷电,降甘露雨”“钟鼓竽笙,云舞翔翔”等句排比罗列,依次展现自然现象与祭祀场景,层层铺陈,凸显对神灵功绩的歌颂与祭祀的庄严。
3. 分段赏析
“惟泰元尊,媪神蕃厘。经纬天地,作成四时”,开篇四句赞颂天地神灵的至高与功绩。“泰元”(天帝)尊贵无上,“媪神”(地神)广施福泽;它们治理天地,造就春夏秋冬四季。“惟”字起笔强调尊崇,“经纬”“作成”赋予神灵创造秩序的伟力,展现对天地自然主宰者的敬畏,奠定全诗庄重的基调。“精建日月,星辰度理。阴阳五行,周而复始”,此四句描绘天地自然的运行规律。精心造就日月,星辰按规律运行;阴阳与五行交替,循环往复不停歇。“精建”显神灵创造之精妙,“度理”“周而复始”则揭示自然运行的有序与永恒,将对自然的观察与对神灵的赞颂结合,体现古人对宇宙秩序的认知。“云风雷电,降甘露雨。百姓蕃滋,咸循厥绪”,这四句写自然现象与人间福祉。云风雷电交替,降下甘甜雨露;百姓繁衍增多,都遵循先辈的功业。“甘露雨”象征神灵的恩赐,“百姓蕃滋”“循厥绪”则写恩赐带来的民生兴旺,由自然现象过渡到人间生活,暗含“天人感应”的观念,显露出对国泰民安的祈愿。“继统共勤,顺皇之德。鸾路龙鳞,罔不肸饰”,此四句转向对君王与朝政的描绘。继承皇位者共同勤勉,顺应帝王的德政;帝王的鸾车有龙鳞般的纹饰,没有一处不装饰得鲜明盛大。“继统共勤”“顺皇之德”强调朝政的勤勉与德治,“鸾路龙鳞”“罔不肸饰”以车马装饰的华美,烘托皇家的威严与礼制的庄重。“嘉笾列陈,庶几宴享。灭除凶灾,烈腾八荒”,这四句写祭祀场景与祈福愿景。精美的祭器排列陈列,希望能举行盛大的宴享祭祀;祈求消除灾祸,让君王的功业远扬八方。“嘉笾列陈”显祭祀的虔诚,“灭除凶灾”“烈腾八荒”则寄托了对国泰民安、国威远播的期盼,将祭祀的意义与国家命运相连。“钟鼓竽笙,云舞翔翔。招摇灵旗,九夷宾将”,结尾四句描绘祭祀的礼乐与天下归顺的景象。钟鼓竽笙奏响,舞者如彩云般轻盈飞翔;灵旗飘扬,四方少数民族都来归顺朝拜。“钟鼓竽笙”“云舞翔翔”写礼乐的繁盛,“招摇灵旗”“九夷宾将”则展现天下归心的太平景象,以热闹庄重的场景收束,尽显对盛世的赞颂与向往。
下一篇:魏晋·佚名《韩安国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