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iáo
tiáo
qiān
niú
xīng

朝代:汉作者:佚名浏览量:2
tiáo
tiáo
qiān
niú
xīng
jiǎo
jiǎo
hàn
xiān
xiān
zhuó
shǒu
zhá
zhá
nòng
zhù
zhōng
chéng
zhāng
líng
hàn
qīng
qiě
qiǎn
xiāng
yíng
yíng
yì​​
shuǐ
jiàn

译文

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他俩相离也没有多远。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

逐句剖析

"迢迢牵牛星":看那遥远的牵牛星,

# 牵牛星:河鼓三星之一,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东。,迢迢:遥远的样子。

"皎皎河汉女":明亮的织女星。

# 河汉女:指织女星。河汉,银河。,皎皎:明亮的样子。

"纤纤擢素手":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 纤纤擢素手: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纤纤:纤细柔长的样子。擢:伸出。素:白皙。

"札札弄机杼":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

# 机杼:织机。杼,梭子。,弄:摆弄。,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终日不成章":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

# 章:花纹。

"泣涕零如雨":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

# 零:落下。,涕:眼泪。

"河汉清且浅":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

# 河汉清且浅:“河汉”二句:织女和牵牛二星彼此只隔着一条银河,相距能有多远啊?清且浅:清又浅。

"相去复几许":他俩相离也没有多远。

# 复几许:又能有多远。,相去:相离,相隔。去,离。

"盈盈一水间":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

# 间:间隔。,一水:指银河。,盈盈:清澈的样子。

"脉脉不得语":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

# 脉脉不得语:《文选》二十九。玉台新咏一作二韵。○逯案。孙志祖《文选考异》曰:枚乘诗。玉烛宝典七月孟秋弟七。《类聚》四。《初学记》四。《御览》三十一。文章正宗二十九。事文《类聚》前集十。《诗纪》十。又《书钞》百五十、《御览》八并引许、雨二韵。《类聚》六十五引女、杼二韵。《白帖》二引一句。《白帖》二十二引杼、雨毛本覛覛不得语。何云。覛从见从脉。亦可通。从月则乖其意。广韵嗼字下笺引此作嗼嗼不得语。志祖案。《说文》目部脉字注。脉则视也。徐锴《系传》引脉脉不得语云云,知此句五臣本作脉脉者是。脉脉:相视无言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为《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诗中借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无法相见的神话悲剧,实则反映当时社会动乱,男子服役致夫妻分离的现实。诗人抓住银河、机杼等相关物象,借织女思亲、无心织布、落泪兴叹,比喻人间离妇对远行丈夫的相思。诗中叠词运用精妙,如“迢迢”“皎皎”等。全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生动展现了女子离别相思之苦,也蕴含着对现实的不满。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牵牛与织女,本是天际闪耀的两颗星辰。在中国古老的文化长河中,关于它们的民间传说可追溯至久远年代。早在《诗经・小雅・大东》里,牵牛、织女仅作为星宿被提及,静静镶嵌在诗句的夜空。时光流转,《春秋元命苞》与《淮南子・俶真》赋予织女神女身份,为这两颗星辰蒙上神秘面纱。至曹丕《燕歌行》、曹植《洛神赋》与《九咏》问世,牵牛、织女化作隔河相望的恩爱夫妻,曹植在《九咏》中更明确写下“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至此,中汉末三国时期,牛郎织女的故事基本定型。​ 《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其创作渊源正源于此动人传说。经学者综合考究,从《古诗十九首》流露的情感基调、映射的社会风貌,以及炉火纯青的艺术手法判断,这些诗作应诞生于东汉献帝建安前的数十年间。彼时,外戚宦官把持朝政,中下层知识分子仕途受阻,为谋出路,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与亲人分离。于是,借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难以相见的神话,将人间夫妻被迫分离的哀怨与无奈,化作字字泣血的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爱情的五言古诗。诗中虽描写天上牵牛、织女夫妇,却以地上第三者的视角,观察并展现他们的离别之苦。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

2. 写作手法

互文:“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运用互文,“迢迢”“皎皎”并非仅指一方,而是相互补充。牵牛星遥远又明亮,织女星亦是如此,二者相互阐发,生动展现出牛郎织女隔河遥望的情景,表意丰富且耐人寻味。对偶:“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是对偶句。“纤纤”对“札札”,均为叠词;“擢”对“弄”,同属动词;“素手”对“机杼”,皆为名词。对仗工整,使诗句节奏明快,富有韵律美,增强了表现力。细节描写:“纤纤擢素手”为细节描写,细腻刻画织女。“纤纤”突出手的纤细柔长,“素”展现手的白嫩娇美,生动勾勒出织女的形象,让读者如见其形,也暗示她内心的孤寂。比喻:“泣涕零如雨”用了比喻,将织女的泪水比作雨。形象地表现出她悲伤之深,泪水如雨水般不断落下,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因思念牛郎而产生的痛苦之情。动态描写:“札札弄机杼”属动态描写,“札札”模拟织布机声,“弄”字展现机梭飞动,生动呈现织女织布的劳作状态,从侧面体现她因思念而心绪不宁,无心织布。叠字:诗中“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等叠字运用精妙。如“迢迢”写距离遥远,“皎皎”绘星光明亮。叠字使诗音节和谐,自然贴切地传达出物性与情思,增强了感染力。化用:“终日不成章”化用《诗经·小雅·大东》中“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借古意强化织女因相思而无心织布的状态,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深化了情感表达。

3. 分段赏析

开篇“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分写双星,“迢迢”状牵牛,“皎皎”摹织女,二词互文见义,牵牛也皎皎,织女也迢迢。他们都是那样遥远,又是那样明亮。然“迢迢”更易使人联想起他乡游子,“皎皎”则暗合女性之美,二者不可互换——若改为“皎皎牵牛星,迢迢河汉女”,意趣便锐减,足见诗歌语言之精妙。称织女为“河汉女”,既因三字音节与上句“牵牛星”对仗,又避免重复“织女星”的单调。“河汉女”三字将星名转化为银河边的女子形象,赋予神话人物以人间烟火气,使读者更易代入真实情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此十字看似信手拈来,可以说是最巧妙的安排而又具有最浑成的效果。“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四句着力刻画织女形象。诗人以“擢纤纤之素手”的倒装句式,与“札札弄机杼”形成工整对仗。一个“弄”字妙用,化用《诗经·小雅·斯干》“载弄之瓦”的“玩、戏”之意,生动展现织女无心织布、机械抚弄机杼的怅惘姿态。“终日不成章”则巧妙化用《诗经·小雅·大东》“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点明织女因悲伤过度,整日无法织就布帛,泪水如雨点般簌簌落下,尽显相思之苦。诗中最后四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为诗人慨叹之笔。银河看似清浅,牵牛织女相距本不远,却因一水阻隔而相视无言。关于“盈盈”,多有人释为水清浅,实则不然。《文选》中出现“盈盈”除了这首诗外,还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亦见于《古诗十九首》。李善注:“《广雅》曰:‘赢,容也。’盈与赢同,古字通。”这是形容女子仪态之美好,所以五臣注引申为“端丽”。又汉乐府《陌上桑》:“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也是形容人的仪态。织女既被称为河汉女,则其仪容之美好亦映现于河汉之间,这就是“盈盈一水间”的意思。“脉脉”,李善注:“《尔雅》曰‘脉,相视也’。郭璞曰‘脉脉谓相视貌也’。”“脉脉不得语”是说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情感浓厚,真挚感人。全诗以物喻人,构思巧妙。主要描写织女,对牵牛仅一句提及,且从织女视角来写,十分精妙。从织女织布“不成章”,到“泪如雨”,再到“不得语”,充分体现了分离的悲苦。诗中对织女的描写细致,抓住“纤纤擢素手”“泣涕零如雨”等细节,同时“札札弄机杼”又是动态描写,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迢迢牵牛星》共十句,其中六句使用“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等叠音词,使诗歌音节和谐,语言质朴清丽,情趣盎然,自然贴切地表达了物性与情思。尤其是最后两句,将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展现出来,意蕴深沉,风格浑然一体,是难得的好诗句。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末二语就事微挑,追情妙绘,绝不费思一点。

明陆时雍

# 东、西京兴象浑沦,本无佳句可摘,然天工神力,时有独至。搜其绝到,亦略可陈。如“相去日以远,衣带日以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河汉清且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皆言在带衽之间,奇出尘劫之表,用意警绝,谈理玄微,有鬼神不能思、造化不能秘者。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

# 全是演《毛诗》语。得末四句,直截痛快,振起全首精神,然亦是《河广》脱胎来。

明孙月峰

# 终始咏牛、女耳,可赋、可比、可理、可事、可情。……全于若不尔处设色。

明末清初王夫之《古诗评选》卷四

# 相近而不能达情,弥复可伤,此亦托兴之词。

清沈德潜《古诗源》卷四

# 欲写织女之系情于牵牛,却先用“迢迢”二字,将牵牛推远,以下方就织女写出许多情致。句句写织女,句句归到牵牛,以见其“迢迢”。“皎皎”句与首句是对起,故下虽就织女以写牵牛之迢迢,却句句仍只写织女之皎皎。盖“皎皎”光辉洁白之貌。今机杼之勤,所守之贞,不肯渡河,并不肯告语,皆织女之皎皎也。两两关写,无一笔牵缠格碍,岂非千古绝笔?又上既云“迢迢”,下复曰“相去复几许”,见得近在咫尺,似悖矣,不知神妙正在此悖也。盖从乎情之不得通而言,则见为迢迢;从乎地之相阻而言,则仍几许,故下一“复”字,若谓虽曰迢迢,亦复不远。愈说得近,则情愈切;情愈切,则境愈觉远矣,真善于写远也。更妙在以“盈盈”二句承结,遂将“迢迢”“几许”两相融贯。谓为“迢迢”,则又“复几许”;谓之相去只此“几许”,则又限于“盈盈”而“不得语”;既限于“盈盈”而“不得语”,则虽“几许”之相去,已不含千里万里矣,可不谓之迢迢乎!人但知“盈盈”二句,承河汉清浅来,不知其“迢迢”“几许”两语也,真奇妙莫测。

清张庚《古诗十九首解》

# 此怀人者托为织女忆牵牛之诗,大要暗指君臣为是。诗旨以女自比,故首二虽似平起,实首向从对面领题,次向乃点题主笔也。中四,接叙女独居之悲。既曰织女,故只就织上写。末四,即顶河汉,写出彼边可望而不可即之意,为泣涕如雨注脚;即为起手“迢迢”二字,隐隐兜收,章法一线。

清张玉榖《古诗赏析》卷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汉·刘向《画蛇添足》

下一篇:汉·佚名《古艳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