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
# 征:一作“行”。
"八十始得归":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 归:回家。,始:才。
"道逢乡里人":路遇一个乡下的邻居,问:
# 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上。
"“":“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 阿:前缀,用在某些称谓或疑问代词等前面。
"?”":?”
"“":你家那个地方,
# 君:表示尊敬的称呼,相当于“您”。,遥看:一作:遥望。
"松柏冢累累":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 累累:一个连着一个。,冢:坟墓。,松柏:松树、柏树。
"兔从狗窦入":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
#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雉从梁上飞":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 雉:野鸡。
"中庭生旅谷":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
# 旅谷:野生的谷子。旅,植物未经播种而生。,中庭:屋前的院子。
"井上生旅葵":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 旅葵:野生的葵菜。,生:长。,井:这里指井台。
"舂谷持作饭":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
# 持:拿着。,舂谷: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采葵持作羹":摘下葵叶来煮汤。
# 羹:这里指用蔬菜煮的羹。,作:当做。
"羹饭一时熟":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
# 一时:一会儿就。
"不知饴阿谁":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 饴:同“饲”,拿食物给人吃。一作“贻”。
"出门东向看":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
# 看:一说为“望”。
"泪落沾我衣":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 沾:渗入。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反映战争苦难的叙事诗。介绍了诗中一位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才得以返乡的老兵,在归家途中与到家后所见所闻的凄惨景象:曾经熟悉的家园如今已是松柏环绕的坟茔,庭院荒芜杂草丛生,野兔野鸡出没其间。老人舂谷做饭却无人可食,出门东望不禁老泪纵横。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争的强烈控诉。
2. 写作手法
白描:“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不加修饰地描写野兔、野鸡出没,庭院杂草丛生,生动展现家园荒芜之景,使读者如临其境,更显老兵归家后的孤寂与悲凉。
3. 分段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诗,生动描绘了一位“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后的凄凉境遇,既抒发了主人公复杂深沉的情感,又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开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两句直白道出老兵漫长的军旅生涯,但对其从军去向、军旅生活、战况经历等均未交代,这种留白艺术反而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数字"十五"与"八十"形成强烈对比,凸显征战时间之久;“始得归”三字则点明其多年未能归家的悲惨遭遇。第三、四句“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展现了主人公由战场到故乡的思想转变:从茫然想象到家门口急切询问亲人近况的心理过程。家中有阿谁这一质朴的追问,将作品的核心聚焦于家,也暗示了老兵对亲人可能已不在人世的隐约预感。中间四句“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以兔、雉的侵入和旅谷、旅葵的丛生,形象展现了家园的荒芜破败。作者没有直接描写人去屋空的惨状,而是通过动物活动和植物生长等细节,更加含蓄有力地烘托出凄凉氛围。结尾“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以动作描写收束全诗。老兵茫然东望的动作与滚落的泪水,既包含对亲人的期盼与失望,也折射出对整个社会现实的绝望。特别是与"松柏冢累累"的呼应,更凸显了个体悲剧背后的社会悲剧。
4. 作品点评
此诗以老兵的返乡历程和情感变迁为主线精心布局,结构自然流畅。全篇采用白描艺术手法勾勒场景人物,层次清晰分明,语言平实无华,更以凄凉之景抒发哀伤之情,真挚动人,充分展现了汉乐府诗歌即景抒情的独特艺术魅力。
# 《十五从军征》,此只是叙述本事,而状乱离之景象,令人不堪想。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 直而肆,似乐府语意。
明陆时雍
上一篇:汉·佚名《行行重行行》
下一篇:汉·佚名《涉江采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