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孤生竹":我好像那荒野里孤生的野竹,
# 冉冉孤生竹:这两句是说,柔弱的孤竹生长在荒僻的山坳里,借喻女子的孤独无依。冉冉:柔弱下垂貌。孤生竹:犹言野生竹。孤,独。
"结根泰山阿":希望能在大山谷里找到依靠的伴侣。
# 阿:山坳。,泰山:即“太山”,犹言“大山”“高山”。
"与君为新婚":你我刚刚新婚你便远赴他乡,
# 为新婚:刚出嫁婚娶。
"兔丝附女萝":犹如菟丝附女萝的我,仍感孤独而无依靠。
# 兔丝附女萝:这句是说二人都是弱者。兔丝:一作“菟丝”,一种旋花科的蔓生植物,女子自比。女萝:一说即“松萝”,一种缘松而生的蔓生植物,以比男子。
"兔丝生有时":菟丝有繁盛也有枯萎的时候,
# 兔丝生有时:这两句是说,菟丝及时而生,夫妇亦当及时相会。生有时:草木有繁盛即有枯萎,以喻人生有少壮即有衰老。
"夫妇会有宜":夫妻也应该会要有俩相厮守的时宜。
# 宜:犹言适当的时间。
"千里远结婚":我远离家乡千里来与你结婚,
# 千里远结婚:这二句是说路途遥远,结婚不易。
"悠悠隔山陂":正是新婚恩爱时你却离我远赴他乡。
# 山陂:泛指山和水。吕向注:“陂,水也。”,悠悠:遥远貌。
"思君令人老":相思苦岁月摧人老青春有限,
# 思君令人老:这二句是说,路远婚迟,使她容颜憔悴。
"轩车来何迟":多么的盼望夫君功成名就早日归来。
# 轩车:有篷的车。这里指迎娶的车。
"伤彼蕙兰花":我自喻是朴素纯情的蕙兰花,
# 蕙兰花:女子自比。蕙、兰是两种同类香草。
"含英扬光辉":正是含苞待放楚楚怜人盼君早采撷。
# 含英扬光辉:花含苞待放。含英:指花朵初开而未尽发。含,没有完全发舒。英,花瓣。扬光辉:形容容光焕发。
"过时而不采":怕过了时节你还不归来采撷,
"将随秋草萎":那秋雨飒风中将随著秋草般的凋谢。
# 萎:枯萎,凋谢。
"君亮执高节":你信守高节而爱情坚贞不渝,
# 君亮执高节:“君亮”两句是说,君想必守志不渝,我又何苦自艾自怨。这是自慰之词。亮:同“谅”,料想。执高节:即守节情不移的意思。
"贱妾亦何为":那我就只有守著相思苦苦的等著你。
# 贱妾:女子自称。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思妇诗。借女子自比“孤生竹”的意象,通过描写其对爱人的疑虑、哀伤与忠贞,写出了中国古代女子的爱情期盼与婚姻观念。
2. 写作手法
赋:“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直接铺陈男方远隔千山、婚期迟迟未到的现实,以“思君”“轩车来何迟”直抒女子对婚期延误的焦虑与思念,叙事直白,情感真切,通过赋法展现其内心愁苦。比喻:“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将女子自身比作含苞待放的蕙兰花,以“过时而不采”喻青春若不及时婚嫁便会凋零,用花朵从盛放至枯萎的过程,形象写出对婚期延误的担忧,贴切生动。反问:末二句“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以“亦何为”表达自我宽慰,虽非传统反问句式,但以疑问语气暗含“我又何必过多忧虑”之意,通过弱化的反问形式强化自我开解的情绪,委婉展现女子从疑虑到宽慰的心理转折,使情感表达更显含蓄深婉。
3. 分段赏析
此诗开篇“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以“孤生”形容竹子孑然独立、缺少依靠,“冉冉”描绘女子柔弱之态。竹扎根于泰山山坳,山坳可避风,这里用山来比喻男方。三、四句“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兔丝和女萝都是蔓生植物,其茎蔓相互缠绕,象征两个生命的结合。《文选》五臣注解释“菟丝女萝并草,有蔓而密,言结婚情如此”。从后文来看,菟丝是女子自比,女萝则用来比喻男方。“为新婚”不一定表示已经结婚,可能是指已经订了婚,但还没有迎娶。五、六句“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依旧以“兔丝”自喻,既然菟丝生长有固定时节,那么夫妇相聚也应当及时。其中暗含的意思是,既然已经订婚,就应及时成婚,不要虚度青春时光。从女子的这种心境,能够体会到诗人对时光的珍视,以及对美好人生的向往态度。七、八句“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从这两句可知,男方所在地十分遥远,他们的婚事或许并不顺利。女子长久期盼着,不知男方的车子何时才能到来,所以接着说“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这首诗开头六句都运用比的手法,这四句转而采用赋法,表意深远,相比前面六句,更能展现诗人的真性情。接下来四句“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再次运用比的手法。女子以蕙兰两种香草自比,把当下的自己比作娇艳待放的花朵,如果不及时采摘,就会错过时机,美丽的蕙兰花将如同秋草般枯萎凋零。这是希望男方尽早前来迎娶,不要耽误了大好时光。最后二句“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女子将心中的疑虑倾诉完毕后,最后转为自我安慰。她相信男方必然坚守高尚的节操,一定会如约而至,那么自己也就无需再悲伤哀怨。
4. 作品点评
在艺术呈现上,这首诗歌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借助比喻手法,使表达形象鲜活;其二,通过心理刻画,让情感更为丰沛;其三,层次划分明晰,结构严谨有序;其四,以结尾反问收束,强化艺术效果。
# (“君亮”二句)代揣彼心,自安己分。
清张玉榖《古诗赏析》
# 《行行重行行》和《冉冉孤生竹》皆为女词,其中都有“思君令人老”之语,前者是思妇的叹息,后者是待嫁女子的怨艾。
现代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
# 本篇写女子新婚后与丈夫久别的愁怨。前半追忆婚前及新婚时的景况,后半写思念亲人的情怀。
现代李锦文《古诗十九首评析》
上一篇:汉·刘向《晏子使楚》
下一篇:汉·曹操《蒿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