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ēi

朝代:汉作者:佚名浏览量:2
bēi
dāng
yuǎn
wàng
dāng
guī
niàn
xiāng
lěi
lěi
guī
jiā
rén
chuán
xīn
néng
yán
cháng
zhōng
chē
lún
zhuǎn

译文

悲歌一曲代替思家的哭泣,登高眺望远方就当做返回了故乡。思念故乡,就像那重重叠叠的草木山峦。想要回家,却发现家中已没有亲人,想要渡河,却没有船只。心中的思念和愁苦无法用言语表达,就像车轮在肚子里转动。

逐句剖析

"悲歌可以当泣":悲歌一曲代替思家的哭泣,

# 当:代替。,可以:此处作“聊以”解。

"远望可以当归":登高眺望远方就当做返回了故乡。

"思念故乡":思念故乡,

"郁郁累累":就像那重重叠叠的草木山峦。

# 郁郁累累:重重积累之貌,形容忧思很重。郁郁,愁闷的样子。累累,失意的样子。

"欲归家无人":想要回家,却发现家中已没有亲人,

"欲渡河无船":想要渡河,却没有船只。

"心思不能言":心中的思念和愁苦无法用言语表达,

# 思:悲也。

"肠中车轮转":就像车轮在肚子里转动。

# 肠中车轮转:形容内心十分痛苦。司马迁《报任安书》:“肠一日而九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悲歌》是一首汉乐府民歌,以游子思乡为核心主题,深刻揭露了战争致使的徭役之苦。诗人运用质朴自然的语句,未进行叙事与写景,而是以直白的内心话语,抒发游子受困于徭役、渴望归家却无法如愿的复杂愁绪。诗中饱含真挚情感与深刻的痛苦感受,真实展现了战争时期人们无奈的命运。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悲歌》作者不详,约作于东汉时期。彼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政治腐败,苛捐杂税繁重,普通百姓生活苦不堪言。长期的社会动荡致使百姓流离失所,许多人被迫背井离乡,踏上颠沛流离的流浪之路。他们或为躲避战乱,或为谋求生计,辗转于异乡,却始终无法找到安身立命之所,陷入无家可归的悲惨境地。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饱尝漂泊之苦、思乡之痛的游子,将心中的悲苦与无奈化作文字,创作了这首《悲歌》,以此抒发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命运无常的悲叹。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游子思乡的乐府诗,借“远望故乡时所见的郁郁累累草木山岗,以及欲归家却无人、欲渡河却无船的现实困境”景象,写出了漂泊异乡者内心无法归家的悲怆愁苦。

2. 写作手法

比喻:“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运用比喻,将心中难以言说的复杂思念、痛苦与无奈,比作肠中车轮不停转动。“车轮转”这一动态意象,生动展现出诗人内心思绪的翻涌不息、纠结缠绕。

3. 分段赏析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开篇起笔便饱含浓烈的情感,似一声穿破阴霾的嘶吼,瞬间抓住读者的心。此前,这位悲歌者想必已在漫长的思念中泪尽,最终只能以慷慨悲歌宣泄内心的悲痛。“当”字极为精妙,本不能等同的“歌”与“泣”,在此刻被强行画上等号,足见其哀伤已至极致。而“远望可以当归”,并非真能以望乡替代归乡,实则是游子在遥不可及的归家之路上,聊以自慰的无奈之举。这两句诗,将无数游子漂泊异乡、有家难回的复杂心境,凝练而深刻地概括出来,因其精准地戳中人们内心深处的痛点,极易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故而成为千古传唱的经典之句。“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此句紧承上文中的“远望”展开。游子满怀期待地极目远眺,试图在远方的天际寻得故乡的影子,然而映入眼帘的,唯有郁郁苍苍、层层叠叠的草木与山岗。“郁郁”描绘出草木的茂密繁盛,“累累”则凸显出山岗的连绵起伏,可这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此刻在游子眼中,只是阻隔他与故乡的重重屏障,愈发衬托出其望乡不得的愁苦与怅惘,无形的思乡之情,被具象化为眼前这郁郁累累的景象,愈发沉重地积压在游子心间。“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这两句直白地道出了游子无法还乡的残酷现实。“欲归家无人”,短短五字,却饱含无尽沧桑,家中亲人离散,即便踏上归乡之路,也再无熟悉的身影等候,家已不再是记忆中的温暖港湾,只剩下物是人非的凄凉。“欲渡河无船”,表面写渡河无舟楫,实则暗示游子在人生旅途中处处碰壁,前路荆棘丛生,充满坎坷与阻碍,命运的无常与无奈尽显。这两句诗层层递进,从家庭的变故到人生的困境,将游子走投无路的悲惨境遇刻画得入木三分,思乡之情也在此背景下,愈发深沉而悲切。“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游子内心积聚的思乡之情、痛苦遭遇如汹涌的暗流,澎湃翻涌,却因种种难言之隐,无法向他人倾诉。这种压抑的情感,犹如车轮在肠中不断转动,带来一阵又一阵绞痛。“肠中车轮转”这一精妙绝伦的比喻,将抽象的心理感受具象化,把那种难以言说、反复煎熬的痛苦,生动鲜活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车轮每一次转动,都似在撕扯游子的心,令人深切体会到其内心的凄苦与挣扎,至此,全诗的情感达到了最为浓烈的高潮,余韵悠长,让人为之动容。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虽未如传统抒情诗般铺陈景物或铺叙事件,却以直抵人心的情感力量震撼读者。其摒弃一切多余的修饰,仅凭肺腑深处流淌出的言语,将游子思乡却不得归的悲怆,毫无保留地袒露于世人面前。与《古歌・秋风萧萧愁杀人》虽共享“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的悲叹,却独辟蹊径,不靠外物触动,而是以纯粹真挚的情感直击人心。这种情感的表达,摆脱了写景叙事的束缚,以极致的直白与浓烈,唤醒读者内心深处对故乡、对归处的共同渴望,使每个读者都能在诗歌营造的情感磁场中,幻化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而深刻的艺术图景,充分展现出抒情诗“以情动人”的至高境界,印证了真挚情感在诗歌创作中无可替代的感染力与生命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突拔忼壮,而无霸气。以曹孟德乐府衡之,正闰自分,况后人哉?总无所述,唯完题二字。

明末清初王夫之《古诗评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汉·佚名《梁甫吟》

下一篇:汉·张衡《归田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