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生我池中":蒲生在我的池塘里,
# 蒲:菖蒲,蒲草,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叶何离离":它的叶子繁荣而茂盛。
# 离离:茂盛的样子。
"傍能行仁义":如果依靠你行仁义,
# 仁义:一作“人仪”。,傍:依靠。
"莫若妾自知":还不如我自知自己的能力。
"众口铄黄金":众人异口同声的言论,足能融化黄金,
# 铄黄金:熔销黄金,比喻人言可畏,谣言害人。
"使君生别离":使你疏远了我,与我别离。
"念君去我时":每次想到你离开我的时候,
"独愁常苦悲":我就常常独自悲苦难过。
"想见君颜色":想见你一面,
"感结伤心脾":这种思念是如此强烈,以致情感郁结心中,伤了心脾。
# 感结:情感结系,谓心情郁结。
"念君常苦悲":思念你常常令我痛哭满面,
"夜夜不能寐":夜夜无法安睡。
"莫以豪贤故":请你不要因为豪贤的缘故,
# 豪贤:贤士豪杰。,莫以:不要因为。
"弃捐素所爱":丢弃以前自己的所爱。
"莫以鱼肉贱":不要因为鱼肉便宜,
"弃捐葱与薤":就抛弃大葱和薤菜。
# 薤:藠头。
"莫以麻枲贱":不要因为麻枲多了,
# 麻枲:指麻,或者麻布衣服。枲,大麻的雄株,只开雄花,不结果实,称“枲麻”。
"弃捐菅与蒯":就丢弃菅草和蒯草。
# 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水边或阴湿的地方,茎可编席,亦可造纸。,菅: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山坡草地,可做炊帚、刷子等。
"出亦复苦愁":出去使我痛苦,
# 出亦复苦愁:“出亦”二句:一作“出亦复何苦,入亦复何愁”。
"入亦复苦愁":进来也使我痛苦。
"边地多悲风":边疆的风声很是凄厉,
# 悲风:凄厉的寒风。
"树木何翛翛":树木在悲风中哀鸣。
# 翛翛:此处指树木高大茂盛。一作“修修”。
"从君致独乐":跟随你使我学会了享受孤独的快乐,
"延年寿千秋":也学会了保重自己。
# 延年寿千秋:玉台新咏二。《乐府诗集》三十五作魏武帝。风雅翼补遗下。《诗纪》十二。又《文选》二十八塘上行注引离一韵。《类聚》四十一作魏文帝甄皇后塘上行。引离、知、离、爱、薤、蒯六韵。又韵补四作魏文帝。引悲、薤二韵。○逯案。乐府以此篇为魏武塘上行本辞。今从玉台作甄后词。又出亦复苦愁以下六句。乃乐人增入之曲。必非甄后之作也。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乐府诗,也是一首弃妇诗。描绘了女子因谗言遭弃后对往昔爱情的追忆与哀叹,通过蒲草茂盛却遭离弃的意象,展现了封建宫廷中女性位卑言轻的悲剧命运。诗中“众口铄黄金”直指流言的毁灭性,“三莫以”排比句式层层递进,既痛陈被弃之痛,又暗含对负心者的谴责。结尾“延年寿千秋”的祝福语,于悲怆中透出自尊与决绝,体现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
2. 写作手法
比喻:此词善用比喻,以物喻情。“蒲生我池中”以蒲草起兴,暗喻自身如池中蒲草般柔韧却遭弃的命运,叶叶相依却难逃离散。“众口铄黄金”则借熔金之喻,痛陈流言可畏、人心难测的世态炎凉。更以“鱼肉贱,弃葱薤”“麻枲贱,弃菅蒯”三组排比,以日常蔬草之微贱对比新宠之尊荣,直指男子因权势易色的薄情,质朴中见锋芒。复沓:“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通过“念君”的反复咏叹,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与被弃的哀愁层层叠加。又以“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三组排比,复沓强调对薄情男子的谴责,凸显弃妇对忠贞情感被践踏的绝望控诉。起兴:此诗以“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起兴,借池中蒲草繁茂之景,暗喻女子对爱情的忠贞如蒲草般坚韧不渝。蒲草“离离”之态,既暗示女子容颜尚存却遭弃的境遇,又以自然物象为引,铺陈出“众口铄黄金”的谗言之痛,使全诗在婉转起兴中透出沉郁哀婉之气。排比:此诗善用排比强化情感张力,“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三组连续反问形成排比。以“豪贤”“鱼肉”“麻枲”喻新欢,以“素所爱”“葱薤”“菅蒯”比旧情,通过物象对比揭露男子因利益背弃糟糠之妻的薄情。排比句式层层递进,既强化弃妇对负心者的控诉,又暗含对攀附权贵社会风气的批判,使情感抒发更具冲击力与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诗歌开头六句,表达了作者对“积毁销骨”这种舆论风气的厌恶。“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这两句,用了“兴”和“比”的手法。蒲草枝叶低垂,就像被抛弃的女子,孤苦无依。“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正是旁人的闲言碎语,像能熔化黄金一样厉害,才让丈夫离开了自己。所以,这位被抛弃的女子,并不怨恨丈夫,反而日夜思念,常常伤心到睡不着觉。诗歌借蒲草起兴,把自己比作蒲草,表明自己对爱情始终忠贞不渝,可对方却轻信别人的坏话,抛弃了自己。即便爱人离去,作者内心每次想到对方,还是会悲痛万分。接下来的六句是第二部分,围绕“念君”二字,反复诉说了弃妇对丈夫复杂的情感。作者为苦心经营却失败的爱情感到痛苦,可冷静下来,更多的是愤恨,是对负心汉的强烈指责和抗议。所以,下面用三个“莫以”,规劝男子不该有不道德、不负责任的行为。这反映出古代那些忘恩负义的男子,有了新欢,或者为了攀附权贵,就抛弃自己同甘共苦的妻子。这六句诗由三组排比句组成,通过借物喻人的方式,细腻地展现了弃妇既担忧又期待的复杂心情。在这里,作者强烈谴责了男子,也规劝那些被金钱利益迷惑的人,同时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鄙视。最后六句是诗歌的结尾部分,作者通过反复咏叹,描绘出萧瑟的景象,将弃妇的情绪推向了悲痛欲绝的高潮。在痛苦的思念中,作者决定忘掉对方,还怀着善良的心祝福他:去了边疆就独自享乐吧,从此各走各的路,祝你一路平安。这里面,既有对男子的真心祝福,更多的是讽刺。作者用这种方式,安排男子未知的未来,表面上是祝他好,实际上还是在谴责他的不道德行为。
4. 作品点评
这首抒情性怨歌,用真挚深切的感情和朴实细腻的风格打动人心,世代传唱不衰,成为乐府诗歌的典范。
# 言妇人衰老失宠,行于塘上为歌也。
唐张铣《文选》卷二八
# 末路反用说开,汉人乐府往往有之。
清沈德潜《古诗源》卷五
上一篇:汉·佚名《时人为贡举语》
下一篇:汉·佚名《上山采蘼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