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qīng
líng
shàng
bǎi

朝代:汉作者:佚名浏览量:2
qīng
qīng
líng
shàng
bǎi
lěi
lěi
jiàn
zhōng
shí
rén
shēng
tiān
jiān
yuǎn
xíng
dǒu
jiǔ
xiāng
liáo
hòu
wéi
chē
yóu
wǎn
luò
luò
zhōng
guān
dài
xiāng
suǒ
zhǎng
luó
jiā
xiàng
wáng
hóu
duō
zhái
liǎng
gōng
yáo
xiāng
wàng
shuāng
què
bǎi
chǐ
yàn
xīn
suǒ

译文

陵墓上长得青翠的柏树,溪流里堆聚成堆的石头。人生长存活在天地之间,就好比远行匆匆的过客。区区斗酒足以娱乐心意,虽少却胜过豪华的宴席。驾起破马车驱赶着劣马,照样在宛洛之间游戏着。洛阳城里是多么的热闹,达官贵人彼此相互探访。大路边列夹杂着小巷子,随处可见王侯贵族宅第。南北两个宫殿遥遥相望,两宫的望楼高达百余尺。虽穷极宴会纵情享乐,可是,你的戚戚不乐却又是为何?

逐句剖析

"青青陵上柏":陵墓上长得青翠的柏树,

# 柏:四季常青的树木,可供建筑及制造器物之用。,陵: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此处指大的土山或墓地。,青青:本意为蓝色,引申为深绿色,这里的青青,犹言长青青,是说草木茂盛的意思。

"磊磊涧中石":溪流里堆聚成堆的石头。

# 磊磊:众石聚集貌。磊,即石头多。会意字,从三石。

"人生天地间":人生长存活在天地之间,

# 生:生长,生活。

"忽如远行客":就好比远行匆匆的过客。

# 远行客:比喻人生的短暂如寄于天地的过客。客,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本义为寄居、旅居、住在异国他乡。,忽:本义为不重视、忽略,此处指快的意思。

"斗酒相娱乐":区区斗酒足以娱乐心意,

# 斗酒:指少量的酒。

"聊厚不为薄":虽少却胜过豪华的宴席。

# 薄:指酒味淡而少。,聊:姑且。

"驱车策驽马":驾起破马车驱赶着劣马,

# 驽马:本义为劣马,走不快的马。亦作形容词,比喻才能低劣。,策:马捶,这里作动词用,指鞭打着驽马前进。

"游戏宛与洛":照样在宛洛之间游戏着。

# 洛:洛阳的简称。,宛: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西南部,与湖北、陕西接壤,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之北而得名。

"洛中何郁郁":洛阳城里是多么的热闹,

# 郁郁:盛貌,形容洛中繁盛热闹的气象。,洛:东都洛阳。

"冠带自相索":达官贵人彼此相互探访。

# 冠带自相索:贵人只和贵人来往,不理别人。冠带:官爵的标志,用以区别于平民,此作贵人的代称。索,求也。

"长衢罗夹巷":大路边列夹杂着小巷子,

# 夹巷:央在长衢两旁的小巷。,衢:四达之道,即大街。

"王侯多第宅":随处可见王侯贵族宅第。

# 第:本写作“弟”。本义为次第、次序,此指大官的住宅。

"两宫遥相望":南北两个宫殿遥遥相望,

# 两宫:指洛阳城内的南北两宫。

"双阙百余尺":两宫的望楼高达百余尺。

# 阙: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通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观,二阙之间有道路。亦为宫门的代称。

"极宴娱心意":虽穷极宴会纵情享乐,

# 极宴:穷极宴会。

"戚戚何所迫":可是,你的戚戚不乐却又是为何?

# 迫:逼近。,戚:忧思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青青陵上柏》是汉代流传的一首五言诗,收录在《古诗十九首》里,排在第三位。这首诗写作者在京城游历的经历,原本抱着求取功名的想法。但当他看到都城里高大的宫殿连绵不断,达官显贵的宅院鳞次栉比,却发现这些权贵们互相勾结、得过且过。这样的场景让他意识到,繁华的京城并不属于自己这样心怀抱负的人,诗中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自身处境的无奈。整首诗语言质朴厚重,情感真实可信。在表现手法上,通过详细铺叙使描写更具体生动;用人和环境的对比,让情感表达更强烈;用反问的语气,加深了思考的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创作年代和作者问题,历来存在不同看法。宇文所安提出,早期诗歌创作存在相互借鉴的现象,目前没有可靠证据能证明这组诗歌早于汉末建安时期。木斋则认为,《古诗十九首》中和建安时期诗歌里的相当数量作品,实际出自曹植之手。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诗。也是一首咏怀哲理诗。描绘了​​洛阳的繁华景象与权贵的奢靡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及时行乐的无奈,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自身处境的迷茫。

2. 写作手法

对比:“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青青陵上柏”描写四季常青的柏树,“磊磊涧中石”描写千秋不灭的岩石,二者皆为长久存在的意象。“忽如远行客”将人生比作匆匆过客,强调生命的短暂,通过“长久”与“短暂”的强烈反差,凸显诗人对生命易逝的焦虑与悲叹。

3. 分段赏析

开头四句先用青柏、山石、天地等具体事物作对比:青柏四季常青,山石千年不化,天地永恒不变;相比之下,天地间的人却像匆匆赶路的旅人,生命短暂。这种写法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把抽象的生命观感变得真实可触。李善注解引用《尸子》《列子》的观点,指出人活在天地间如同暂时寄居,最终都要回归,这和古诗中“人生寄一世”等说法一致,都暗含生命终将结束的意味。从第五句开始,主人公转而用及时行乐的态度面对人生。虽然酒薄,马匹普通,仍不妨碍饮酒出游。这种借酒消愁、外出散心的方式,在《诗经》中就有先例。诗中提到的南阳和洛阳都是繁华都市,主人公带着薄酒骑着劣马去游览。面对京城街巷的繁华景象,看到达官显贵们互相应酬,整日宴饮作乐,主人公的内心感受耐人寻味。结尾两句的理解存在分歧:有说是描写主人公自己纵情享乐,延续前文饮酒作乐的内容;有说是质问那些权贵为何在可以享乐时反而忧心忡忡;还有认为是将权贵的奢靡生活与主人公的忧虑形成对比。这三种解读各有道理,至今没有统一结论。

4. 作品点评

从整首诗的结构来看,说诗中涉及不同人群的对照比较合理,但并非简单的快乐与忧愁的对比。“极宴娱心意”这句承接前文对洛阳繁华的描写,显然指向权贵阶层。主人公最初是因为生命短暂才主动寻找消遣,又在寻求消遣的过程中流连于洛阳。结尾的"戚戚何所迫"应当与前面的娱乐场景相呼应。虽然主人公内心深处难免有忧愁,但表面上始终保持着娱乐的姿态。从“斗酒”、“驽马”等细节描写,特别是对洛阳所见场景的刻画可以看出,主人公的享乐带有明显的勉强性。与其说是真正的享乐,不如说是借娱乐排遣忧愁。这种忧愁的根源也不仅是生命短暂。身处乱世,他不能不忧虑时局,但当他观察京城时,从王侯府邸到皇宫禁苑,看到的都是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景象,完全没有对国家民生的关切。自己既无权势又无力改变现状,只能借“斗酒自娱”,在世间游戏人生。“戚戚何所迫”是反问句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什么值得我忧愁的呢?这种结尾方式让全诗内涵更加丰富深远,留给读者更多思考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那些权贵豪门原来是戚戚如有所迫的,弦外之音是富贵而可忧,不如贫贱之可乐。

现代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

# “驱车”以下,俱劝勉之词,知此方知结构。

明末清初王夫之《古诗评选》卷四

# 起言柏与石长存,而人异于树石也。

清沈德潜《古诗源》卷四

# 言人不如柏石之寿,宜及时行乐。“驱车”以下衍承之,遂极其笔力,写到至足处。然今日已成陈言,后人多拟学之,无谓也。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

# 结乃强作旷达,正是戚戚之极者也。“极宴娱心意”句总称“洛中”六句,言当时权贵无忧国之心,一味宴乐自娱,我独何所迫而戚戚乎?正打转“斗酒娱乐”“策马游戏”四句意。曰“斗酒”、曰“驽马”,与“冠带”“宫阙”相反;曰“聊厚”、曰“游戏”,与“极宴”句相反。若以“极宴”句为指“斗酒”四句言,非也。

清张玉穀黄节旧藏《古诗赏析》眉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汉·佚名《庭中有奇树》

下一篇:汉·佚名《艳歌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