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īn
liáng
yàn
huì

朝代:汉作者:佚名浏览量:2
jīn
liáng
yàn
huì
huān
nán
chén
tán
zhēng
fèn
xiǎng
xīn
shēng
miào
shén
lìng
chàng
gāo
yán
shí
tīng
zhēn
xīn
tóng
suǒ
yuàn
hán
wèi
shēn
rén
shēng
shì
yǎn
ruò
biāo
chén
gāo
xiān
yào
jīn
wéi
shǒu
pín
jiàn
kǎn
𫐘
cháng
xīn

译文

今天这么好的宴会真是美极了,这种欢乐的场面简直说不完。这首筝曲的声调是多么地飘逸,这是最时髦的乐曲出神入化。有美德的人通过乐曲发表高论,知音者能体会出音乐的真意。音乐的真意是大家的共同心愿,只是谁都不愿意真诚说出来。人生像寄旅一样只有一世,犹如尘土般刹那间便被那疾风吹散。为什么不想办法捷足先登,先高踞要位而安乐享富贵荣华呢。不要因贫贱而常忧愁失意,不要因不得志而辛苦地煎熬自己。

逐句剖析

"今日良宴会":今天这么好的宴会真是美极了,

# 良宴会:一作“良宵会”。犹言热闹的宴会。良,善也。

"欢乐难具陈":这种欢乐的场面简直说不完。

# 难具陈:犹言难以一一述说。具,备也。陈,列。

"弹筝奋逸响":这首筝曲的声调是多么地飘逸,

# 奋逸:不同凡俗的音响。,筝:乐器。

"新声妙入神":这是最时髦的乐曲出神入化。

# 妙入神:称赞乐调旋律达到高度的完满调和。,新声:指当时最流行的曲调。指西北邻族传来的胡乐。

"令德唱高言":有美德的人通过乐曲发表高论,

# 唱高言:犹言首发高论。唱,古作“倡”,这里泛用于言谈。,令德:有令德的人,就是指知音者。令,善也。

"识曲听其真":知音者能体会出音乐的真意。

# 真:谓曲中真意。指知音的人不仅欣赏音乐的悦耳,而是能用体会所得发为高论。

"齐心同所愿":音乐的真意是大家的共同心愿,

# 齐心同所愿:下面感慨为人人心中所有。同,一致。

"含意俱未申":只是谁都不愿意真诚说出来。

# 申:一作伸。表达出来。

"人生寄一世":人生像寄旅一样只有一世,

"奄忽若飙尘":犹如尘土般刹那间便被那疾风吹散。

# 飙尘:指狂风里被卷起来的尘土。用此比喻人生,言其短促、空虚。,奄忽:急遽也。

"何不策高足":为什么不想办法捷足先登,

# 策高足:即“捷足先得”之意。高足,良马的代称。

"先据要路津":先高踞要位而安乐享富贵荣华呢。

# 据要路津:占住重要的位置。路,路口。津,渡口。

"无为守贫贱":不要因贫贱而常忧愁失意,

# 无为守贫贱:不要守贫贱。是劝诫的语气,和“何不策高足”的反诘语气相称应,表示一种迫切的心情。穷,一作”贫“。守,本义是官吏的职责、职守,此为坚守。

"𫐘轲长苦辛":不要因不得志而辛苦地煎熬自己。

# 𫐘轲:一作坎坷。指困顿,不得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今日良宴会》是创作于汉代时期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以文人宴饮为背景,生动勾勒出席间音乐之美妙、交流之融洽的场景。诗人从宴会的欢乐氛围切入,由乐声引发出众人心中共有的隐秘思绪,借生命如寄的感慨,自然过渡到对人生意义的思索。面对时光匆匆,诗中以恳切劝诫的口吻,鼓励人们把握时机、积极进取,打破安于贫贱的现状,暗含着东汉末年文人阶层在仕途失意下的愤懑与不甘。全诗以质朴的语言、流畅的叙事,将生活场景与哲思感悟巧妙融合,看似浅近直白,实则含蓄深远,在平实的表达中传递出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探寻。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今日良宴会》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篇。《古诗十九首》约为东汉后期的作品,作者已无从考证,多数是文人模拟乐府诗的创作。如今的研究者综合考量这十九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倾向、反映的社会生活状况以及成熟的艺术手法,普遍认为这组诗的创作年代应在东汉献帝建安之前的数十年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人生感慨与进取之志的五言古诗,借热闹的宴会场景、美妙的筝乐之声以及“人生如过客、似飙尘”的生命隐喻等景象,写出了汉代文人对时光易逝的深沉感慨,以及对积极进取、实现人生价值的强烈呼唤。

2. 写作手法

铺垫:“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前六句通过描绘宴会的欢乐氛围、美妙音乐及知音共鸣,为后文抒发人生感慨做铺垫。热闹场景与知音相聚,引出众人“齐心同所愿”,进而自然过渡到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使情感表达不突兀。反问:“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以反问语气强调人生应积极进取。用“何不”引发思考,强烈表达出诗人认为不应虚度光阴,而应抓住时机追求高位、实现价值的观点,比陈述句更具感染力与说服力。比喻:“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将人生比作旅途过客与风中飘尘,生动展现人生短暂、漂泊无定的特点。“寄一世”体现人生如短暂寄居,“若飙尘”突出生命易逝,为后文劝人积极作为的观点提供形象化依据。

3. 分段赏析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开篇六句,诗人以质朴的笔触勾勒出宴会的热闹场景。“良宴会”三字点明聚会的美好,“欢乐难具陈”则以难以尽述的欢乐,侧面烘托出宴会上众人的畅意之情。诗人并未泛泛描写宴饮的全貌,而是聚焦于“弹筝”这一细节,“奋逸响”描绘出筝声奔放洒脱,“妙入神”则赞叹新曲的精妙,展现出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紧接着,诗人由乐及人,“令德唱高言”暗示有德之士借乐曲抒发高见,“识曲听其真”则强调知音之人能领会曲中深意,巧妙地将音乐享受与精神交流相融合,为后文的情感转折埋下伏笔。“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两句,笔锋一转,揭示出宴会上众人微妙的心理状态。尽管大家都心照不宣地怀有某种共同的愿望,却因种种缘由选择将想法深藏于心。这种欲言又止的氛围,既增添了诗歌的含蓄韵味,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环境下人们的复杂心态。随后,“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以形象的比喻,将人生比作短暂的寄居、风中飘散的尘埃,生动地描绘出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这一感慨不仅是对人生本质的深刻洞察,更引发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追问,使诗歌的意境从宴饮的欢愉转向深沉的哲思。“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诗人以强烈的反问语气,提出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既然生命如此短暂,为何不把握时机,奋力前行,占据人生的重要位置?“策高足”象征着积极进取的行动,“据要路津”则表达了对实现人生价值的渴望。这两句诗既是诗人对自我的激励,也是对世人的劝诫。结尾“无为守穷贱,坎坷长苦辛”进一步强调,不应安于贫贱、自甘困顿,而应勇敢地追求理想,改变现状。整首诗从宴会的欢乐场景写起,逐步深入到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情感真挚,说理透彻,展现出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与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构思别致。全诗十四句以主人公独白口吻一气呵成,语言质直浅近,内容仅述宴中听曲及对曲意的理解。然诗风看似简朴却蕴含婉曲之致,看似浅近却具深远之意,于直白表述中藏人生哲思与社会议题,以浅语写深心,颇具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据要津”,乃诡词也。古人感愤,每有此种。

清沈德潜《古诗源》卷四

#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可为淫鄙之尤。然无视为淫词、鄙词者,以其真也。五代北宋之大词人亦然。非无淫词,读之但觉其亲切动人。非无鄙词,但觉其精力弥满。可知淫词与鄙词之病,非淫与鄙之病,而游词之病也。

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汉·班固 撰《陈万年教子》

下一篇:汉·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