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裂齐纨素":最新裁出的齐地上好丝绢,
# 齐纨素:齐地(今山东省泰山以北及胶东半岛地区)出产的精细丝绢。纨素都是细绢,纨比素更精致。汉政府在齐设三服官,是生产纺织品的大型作坊,产品最为著名。素,生绢。,新裂:指刚从织机上扯下来。裂,截断。
"鲜洁如霜雪":犹如霜雪一般洁白。
# 鲜洁:一作“皎洁”,洁白无瑕。
"裁为合欢扇":用它缝制出一把合欢团扇,
# 合欢扇:绘有或绣有合欢图案的团扇。合欢图案象征和合欢乐。
"团团似明月":像轮浑圆浑圆的明月。
# 团团:一作“团圆”。圆圆的样子。
"出入君怀袖":随你出入,伴你身侧,
# 怀袖:胸口和袖口,犹言身边,这里是说随身携带合欢扇。,君:指意中人。
"动摇微风发":摇动起来微风徐徐拂面。
# 动摇:摇动。
"常恐秋节至":团扇呵,常常担心秋来的季节,
# 秋节:秋季。节,节令。
"凉飙夺炎热":那时凉风会代替夏天的炎热。
# 凉飙:凉风。飙,疾风。
"弃捐箧笥中":用不着的团扇将被抛弃,扔进竹箱,
# 箧笥:盛物的竹箱。,捐:抛弃。
"恩情中道绝":往日的恩情也就半路断绝。
# 中道绝:中途断绝。,恩情:恩爱之情。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宫怨诗。诗歌以团扇喻人,讲述齐纨素制成的合欢扇,从备受珍爱“出入君怀袖”到恐遭秋凉被弃的命运。借物喻人,表达班婕妤失宠后的哀怨,反映封建时代女子如玩物般被玩弄、遗弃的悲惨命运。
2. 写作手法
比喻:诗中以团扇喻人,将女子比作精美却命运无常的合欢扇。扇“出入君怀袖”时受宠,秋至被弃,对应女子从受宠到失宠的遭遇,生动展现封建女性如玩物般被随意抛弃的悲惨命运,使抽象情感变得具体可感。反衬:诗歌前六句写团扇精美受宠,突出其光彩与重要;后四句写团扇担忧被弃及最终遭弃的凄凉。通过团扇从“得宠”到“失宠”的强烈反差,形成反衬,凸显命运变化的无常,更深刻地表现出女子从受宠到被冷落抛弃后的哀怨与无奈。
3. 分段赏析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开篇便描绘出齐国丝绢的洁白无瑕,这不仅是在写团扇原材料的珍贵,更暗示了女子出身不凡、品性高洁。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有着与生俱来的美好。紧接着“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丝绢被精心制成绘有合欢图案的团扇,形状如明月般圆满。这里的“合欢”,寄托着女子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希望能与爱人长相厮守;“明月”则象征着她对团圆生活的向往。“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表面写团扇夏天被主人带在身边,需要时取出扇风。可往深了想,这其实是在说女子即便受宠,也不过是供帝王消遣的玩物,没有丝毫的尊严和地位。她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帝王一时的需求。“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团扇开始担忧秋天的到来,因为秋风一起,炎热散去,自己就会被丢弃。这两句把女子在宫中的惶恐展现得淋漓尽致。后宫佳丽众多,帝王的宠爱随时可能转移,女子就像团扇一样,一旦失去利用价值,等待她的便是被抛弃的命运。“凉飙”不仅是自然的秋风,更象征着失宠的危机,那种如影随形的恐惧,让人心生怜悯。“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秋天到了,团扇果然被扔在竹箱里,曾经与主人的情谊也彻底断绝。这两句直白地写出女子失宠后的凄凉处境。在封建帝王的后宫中,女子们为了争宠不择手段,而一旦失宠,就再无立足之地。班婕妤正是经历了从受宠到被赵飞燕姐妹陷害失宠的过程,才对这种命运有着深刻的体会。“常恐”二字,看似是失宠前的担忧,实则是她对后宫残酷现实的清醒认知,即便在受宠时,也深知这份恩宠难以长久。
4. 作品点评
《怨歌行》这首诗完全符合借扇拟人和巧言宫怨之情这两条美学要求。诗人以团扇喻人,将女子比作被随意丢弃的秋扇,巧妙道出宫中嫔妃失宠的哀怨。诗里的团扇、秋节等意象,既描绘物件本身,又暗喻女子命运,物与我紧密相连,生动贴切。这种以扇喻人的写法十分新颖,突破了单纯写宫怨的局限,深刻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女性被当作玩物、随意抛弃的普遍悲剧,让诗歌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也使得团扇在后世成了红颜薄命的象征。在写作手法上,诗歌先极力描写团扇精美贵重、备受喜爱的样子,再笔锋一转,诉说团扇害怕被丢弃的担忧与最终遭弃的结局。这种欲抑先扬的方式,把团扇从得宠到失宠的变化鲜明呈现,也暗示了女子命运的巨大转折,让读者更能感受到女主人公的悲惨。语言上,诗歌风格清新简练,用简洁的话语就描绘出女子一生从盛到衰的变化,情感表达跌宕起伏,短短几句就将哀怨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极具艺术感染力
# 《团扇》短章,辞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致。
南北朝钟嵘《诗品》
# 用意委婉,音韵和平
清沈德潜《古诗源》
# “裁作”句,既有此内美,又重之以修能也。
清吴淇《选诗定论》
上一篇:汉·司马迁《项羽本纪赞》
下一篇:汉·佚名《日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