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

朝代:汉作者:佚名浏览量:2
chū
ān
qióng
shí
shì
rén
tóng
chūn
fēi
chūn
xià
fēi
xià
qiū
fēi
qiū
dōng
fēi
dōng
hǎi
zhī
chí
biàn
guān
shì
wèi
zhī
suǒ
liù
lóng
liù
lóng
zhī
tiáo
shǐ
使
xīn
ruò
huáng
lái
xià

译文

太阳每天升起落下没有穷尽吗?人世间的时光却和它不一样。所以春天不是我所拥有的春天,夏天不是我所拥有的夏天,秋天不是我所拥有的秋天,冬天不是我所拥有的冬天。像那四海一样广阔无垠,我遍观这世间万物又能怎样呢?我知道自己所追求的快乐,只是沉醉于驾驭六龙。当六龙被调驯得恰到好处时,让我的心感到无比舒畅。那驾车的神马訾黄啊,为何还不快快降临。

逐句剖析

"日出入安穷":太阳每天升起落下没有穷尽吗?

# 安穷:何有穷尽。安,何。穷,尽。

"时世不与人同":人世间的时光却和它不一样。

# 人:指人事,与“时世”相对。,时世:指自然界的时空变化。

"故春非我春":所以春天不是我所拥有的春天,

"夏非我夏":夏天不是我所拥有的夏天,

"秋非我秋":秋天不是我所拥有的秋天,

"冬非我冬":冬天不是我所拥有的冬天。

"泊如四海之池":像那四海一样广阔无垠,

# 池:水域。,泊如:犹“泊然”,飘泊而无所附着的样子。四海之池,即谓四海。《史记·日者列传》:“地不足东南,以四海为池。”

"遍观是耶谓何":我遍观这世间万物又能怎样呢?

# 谓何:还说什么呢。,耶:一作邪。语助词。,是:此,这样。

"吾知所乐":我知道自己所追求的快乐,

# 所乐:指宇宙间的欢乐所在。,知:一说疑作“私”。

"独乐六龙":只是沉醉于驾驭六龙。

# 六龙:古代传说日车以六龙(龙马)为驾,巡行天下。日出日入,即为日神驾六龙巡天,以成昼夜。

"六龙之调":当六龙被调驯得恰到好处时,

# 调:发。一说协调之意,指龙马步伐配合协调。

"使我心若":让我的心感到无比舒畅。

# 若:顺,此有愉悦之意。一说疑为“苦”字之讹,“以‘苦’与末句‘下’(古音虎)相叶,‘若’字则不叶”(郑文《汉诗选笺》)。

"訾黄其何不徕下":那驾车的神马訾黄啊,为何还不快快降临。

# 徕:同“来”。,訾黄:一说“訾黄”当连读,同紫黄,即“乘黄”,又称“腾黄”“翠黄”,龙翼而马身。訾:嗟叹之词。黄:指乘黄,传说中龙翼马身之神马名。《汉书》应劭注:“乘黄,龙翼马身,黄帝乘之而上仙者。”按:此即前所谓“六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日出入》是汉武帝刘彻所作的乐府诗篇,作为汉代祭祀天地诸神的《郊祀歌》(又名《十九章之歌》)第九篇,专以礼赞日神。此诗以祭祀场景为引,细腻勾勒出古人面对日升月落、四季更迭时的深邃情思。诗人在日神永恒运行的轨迹下,深切体悟到“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的生命局限,由此萌生出渴望如日神般驾驭神龙、遨游四海的浪漫遐想。全诗以直抒胸臆的笔法,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诗人一边盛赞日神的永恒不朽,将其视为超越时间的存在;一边慨叹人生的短暂无常,抒发对有限生命的深沉思考。这种对比中,不仅展现出古人对生命永恒的强烈渴望,更流露出乘龙御天、畅游寰宇的“天乐”情怀——那是对自由与永恒的向往,也是对宇宙奥秘的无尽探索。诗中所蕴含的生命意识与浪漫想象,交织成独特的艺术境界,成为汉乐府诗中别具一格的经典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日出入》是汉代《郊祀歌》中的篇章。《郊祀歌》因含十九章歌辞,故又名《十九章之歌》,主要用于古代郊祀仪式。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期确立郊祀制度,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神以应乾位,于汾阴祭祀后土神以合泽中方丘之制。同时设立乐府机构,收集赵、代、秦、楚等地歌谣,并任命李延年为协律都尉,组织司马相如等数十位文人创作诗赋,依音律调和八音,由此诞生了《郊祀歌》。关于《郊祀歌》的创作主体,学界尚无定论,主要存在三种观点:皇帝御制、李延年主导,以及司马相如等文人在中央集权下的集体创作。《日出入》一诗因频繁使用“吾”“我”等第一人称表述,部分学者推测其作者极有可能是汉武帝本人。创作背景与汉武帝崇信神仙长生、热衷天地鬼神祭祀密切相关。元狩年间(前122—前117),汉武帝曾命司马相如撰文、李延年谱曲,创作了一系列祭祀天地诸神的乐歌,即《郊祀歌》,其并非一人一时一地之作,而是长期积累的集体智慧成果。依据武帝时期的郊祀制度,《郊祀歌》十九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甘泉泰山、汾阴后土及泰山明堂祭祀仪式的“正歌”;另一类是暂不用于仪式、等待择选配乐的“散歌”,后者多为武帝巡祭或求仙途中的祥瑞之作。多数观点认为,《日出入》属于“散歌”,是太始三年(前94年)二月,汉武帝晚年东巡齐地、在成山礼祭日神时的作品。不过,学者冯沅君则主张此诗创作于元鼎五年(前112年),这一时间争议也为研究增添了更多探讨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描写祭祀的诗。此诗刻画了人们祭祀日神时的悠远情思。面对日神的升降轮转、春秋冬夏的周而复始,世人慨叹“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继而萌生出渴望如日神般乘龙御天、浮游四海的遐想。诗中以自然时序的永恒对照人生的短暂,将对生命局限的慨叹与超越尘世的企慕交织,展现出古人在天人之际对永恒境界的精神追寻。

2. 分段赏析

“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开篇陡然发问,以太阳运行轨迹为引,笔触跨越时空,勾勒出苍茫浩渺之境。紧接着语气一转,在日神永恒与人生须臾的强烈对比中,倾泻出深沉的怅惘,余韵悠长,引人遐思。“故春非我春”四句笔锋奇绝,蕴含深邃哲理。四季更迭与人间劳作本紧密相连,似为尘世生存而设,但诗人忽而惊觉:个体生命不过如流星转瞬即逝,天地四时却永恒不朽。这种对“非我”境界的洞察,虽令人黯然,却也标志着人类认知的重大觉醒,尽显超然旷达的宇宙观。“泊如四海之池”两句顺势而下,将生命短暂的慨叹融入精妙比喻。以四海之池喻指时光无垠,人生如沧海一粟的渺小感跃然纸上;随后以设问强化这种认知,将生命易逝的悲哀渲染得淋漓尽致。然而笔锋忽转,“吾知所乐,独乐六龙。六龙之调,使我心若”迸发出热烈憧憬。驾驭六龙的日神象征永恒,祭祀时人们渴望获得庇佑,能如日神般遨游天际。汉武帝曾有此狂想,汉人应劭也记载其愿乘龙升天的心愿。闻一多考证“若”或作“苦”解,虽暗含乐中带苦的复杂情绪,但整体仍以向往之乐为主调。这四句改用四言短句,配合回环往复的“辘轳格”,一扫前文愁绪,将渴望羽化登仙的炽热情感抒发得酣畅淋漓。可惜,当人们仰望苍穹,期待如黄帝乘“乘黄”飞升时,祥瑞神兽却始终不见踪迹。结句“訾,黄其何不徕下”,一声饱含失望的嗟叹,将求而不得的懊恼与愤懑刻画得入木三分,在怅然若失的氛围中为全诗画上句点。

3. 作品点评

陈绎曾于《诗谱》中以“锻字刻酷,炼字神奇”评点《汉郊祀歌》,表面似为赞誉,实则难掩其文字古奥艰深之弊。这批作品多出于司马相如等偏好炫奇弄巧的文人笔下,其辞藻晦涩程度,竟令司马迁也在《史记・乐书》中感叹“通一经之士不能独知其辞,需集五经诸家共相研讨,方得通晓”。反观《日出入》,却在一众作品中独树一帜。它摒弃诘屈聱牙的行文风格,以质朴如话的语言,娓娓道出悠远情思。诗中既有“春非我春”这般奇崛深刻的哲思,又有“独乐六龙”之类天马行空的想象,情感跌宕起伏,如九曲回肠。诗人将个体生命短暂的喟叹,融入对宇宙永恒的思索之中,使整首诗充满思辨色彩,余韵悠长。作为帝王祭祀日神的乐章,《日出入》超越了礼仪场合的局限,不仅是汉武帝个人对生命的深沉咏叹,更折射出西汉时期个体意识的觉醒。它以对生命与永恒的追问,叩击着每个时代读者的心灵,即便跨越千年,仍能引发广泛而深刻的情感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故春”四句)世长寿短,石火电光,岂可谩谓为我之岁月耶?不若还之太空,听其自春自夏自秋自冬而已耳!

清陈本礼《汉诗统笺》

# 此篇为祀日神之颂歌。揭响入云,如此历落参差,亦前所未有。匪惟《郊祀歌》中之杰作,亦诗歌史上之杰作。十九章中……一绝好之抒情诗。

现代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汉·班婕妤《怨歌行》

下一篇:汉·佚名《回车驾言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