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入安穷":太阳每天升起落下没有穷尽吗?
# 安穷:何有穷尽。安,何。穷,尽。
"时世不与人同":人世间的时光却和它不一样。
# 人:指人事,与“时世”相对。,时世:指自然界的时空变化。
"故春非我春":所以春天不是我所拥有的春天,
"夏非我夏":夏天不是我所拥有的夏天,
"秋非我秋":秋天不是我所拥有的秋天,
"冬非我冬":冬天不是我所拥有的冬天。
"泊如四海之池":像那四海一样广阔无垠,
# 池:水域。,泊如:犹“泊然”,飘泊而无所附着的样子。四海之池,即谓四海。《史记·日者列传》:“地不足东南,以四海为池。”
"遍观是耶谓何":我遍观这世间万物又能怎样呢?
# 谓何:还说什么呢。,耶:一作邪。语助词。,是:此,这样。
"吾知所乐":我知道自己所追求的快乐,
# 所乐:指宇宙间的欢乐所在。,知:一说疑作“私”。
"独乐六龙":只是沉醉于驾驭六龙。
# 六龙:古代传说日车以六龙(龙马)为驾,巡行天下。日出日入,即为日神驾六龙巡天,以成昼夜。
"六龙之调":当六龙被调驯得恰到好处时,
# 调:发。一说协调之意,指龙马步伐配合协调。
"使我心若":让我的心感到无比舒畅。
# 若:顺,此有愉悦之意。一说疑为“苦”字之讹,“以‘苦’与末句‘下’(古音虎)相叶,‘若’字则不叶”(郑文《汉诗选笺》)。
"訾黄其何不徕下":那驾车的神马訾黄啊,为何还不快快降临。
# 徕:同“来”。,訾黄:一说“訾黄”当连读,同紫黄,即“乘黄”,又称“腾黄”“翠黄”,龙翼而马身。訾:嗟叹之词。黄:指乘黄,传说中龙翼马身之神马名。《汉书》应劭注:“乘黄,龙翼马身,黄帝乘之而上仙者。”按:此即前所谓“六龙”。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描写祭祀的诗。此诗刻画了人们祭祀日神时的悠远情思。面对日神的升降轮转、春秋冬夏的周而复始,世人慨叹“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继而萌生出渴望如日神般乘龙御天、浮游四海的遐想。诗中以自然时序的永恒对照人生的短暂,将对生命局限的慨叹与超越尘世的企慕交织,展现出古人在天人之际对永恒境界的精神追寻。
2. 分段赏析
“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开篇陡然发问,以太阳运行轨迹为引,笔触跨越时空,勾勒出苍茫浩渺之境。紧接着语气一转,在日神永恒与人生须臾的强烈对比中,倾泻出深沉的怅惘,余韵悠长,引人遐思。“故春非我春”四句笔锋奇绝,蕴含深邃哲理。四季更迭与人间劳作本紧密相连,似为尘世生存而设,但诗人忽而惊觉:个体生命不过如流星转瞬即逝,天地四时却永恒不朽。这种对“非我”境界的洞察,虽令人黯然,却也标志着人类认知的重大觉醒,尽显超然旷达的宇宙观。“泊如四海之池”两句顺势而下,将生命短暂的慨叹融入精妙比喻。以四海之池喻指时光无垠,人生如沧海一粟的渺小感跃然纸上;随后以设问强化这种认知,将生命易逝的悲哀渲染得淋漓尽致。然而笔锋忽转,“吾知所乐,独乐六龙。六龙之调,使我心若”迸发出热烈憧憬。驾驭六龙的日神象征永恒,祭祀时人们渴望获得庇佑,能如日神般遨游天际。汉武帝曾有此狂想,汉人应劭也记载其愿乘龙升天的心愿。闻一多考证“若”或作“苦”解,虽暗含乐中带苦的复杂情绪,但整体仍以向往之乐为主调。这四句改用四言短句,配合回环往复的“辘轳格”,一扫前文愁绪,将渴望羽化登仙的炽热情感抒发得酣畅淋漓。可惜,当人们仰望苍穹,期待如黄帝乘“乘黄”飞升时,祥瑞神兽却始终不见踪迹。结句“訾,黄其何不徕下”,一声饱含失望的嗟叹,将求而不得的懊恼与愤懑刻画得入木三分,在怅然若失的氛围中为全诗画上句点。
3. 作品点评
陈绎曾于《诗谱》中以“锻字刻酷,炼字神奇”评点《汉郊祀歌》,表面似为赞誉,实则难掩其文字古奥艰深之弊。这批作品多出于司马相如等偏好炫奇弄巧的文人笔下,其辞藻晦涩程度,竟令司马迁也在《史记・乐书》中感叹“通一经之士不能独知其辞,需集五经诸家共相研讨,方得通晓”。反观《日出入》,却在一众作品中独树一帜。它摒弃诘屈聱牙的行文风格,以质朴如话的语言,娓娓道出悠远情思。诗中既有“春非我春”这般奇崛深刻的哲思,又有“独乐六龙”之类天马行空的想象,情感跌宕起伏,如九曲回肠。诗人将个体生命短暂的喟叹,融入对宇宙永恒的思索之中,使整首诗充满思辨色彩,余韵悠长。作为帝王祭祀日神的乐章,《日出入》超越了礼仪场合的局限,不仅是汉武帝个人对生命的深沉咏叹,更折射出西汉时期个体意识的觉醒。它以对生命与永恒的追问,叩击着每个时代读者的心灵,即便跨越千年,仍能引发广泛而深刻的情感共鸣。
# (“故春”四句)世长寿短,石火电光,岂可谩谓为我之岁月耶?不若还之太空,听其自春自夏自秋自冬而已耳!
清陈本礼《汉诗统笺》
# 此篇为祀日神之颂歌。揭响入云,如此历落参差,亦前所未有。匪惟《郊祀歌》中之杰作,亦诗歌史上之杰作。十九章中……一绝好之抒情诗。
现代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上一篇:汉·班婕妤《怨歌行》
下一篇:汉·佚名《回车驾言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