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车驾言迈":转回车子驾驶向远方,
# 迈:远行也。一说喻声音悠长。,言:语助词。,驾:象声词。,回:转也。
"悠悠涉长道":路途遥远,长途跋涉,难以到达。
# 涉长道:犹言“历长道”。涉,本义是徒步过水;引申之,凡渡水都叫“涉”;再引申之,则不限于涉水。,悠悠:远而未至之貌。
"四顾何茫茫":一路上四野茫茫无边无际,
# 茫茫:广大而无边际的样子。这里用以形容“东风摇百草”的客观景象。
"东风摇百草":阵阵春风吹绿百草。
# 百草:新生的草。,东风:指春风。
"所遇无故物":眼前看到的都不是过去的事物,
# 所遇无故物:所遇无故物二句:“故”,旧也。“无故物”承“东风摇百草”而言。“东风”,指春风,“百草”是新生的草。节序推移,新陈代谢,去年的枯草,已成“故物”,当然是看不到了。“焉得不速老”是由眼前事物而产生的一种联想;草很容易由荣而枯,人又何尝不很快地由少而老呢?
"焉得不速老":人怎么能够不迅速衰老。
# 焉得不速老:是由眼前事物而产生的一种联想,草很容易由荣而枯,人又何尝不很快地由少而老呢?
"盛衰各有时":人生的盛衰各有不同的时间,
# 盛衰各有时:盛衰各有时二句:“各有时”,犹言“各有其时”,是兼指百草和人生而说的。“时”的短长虽各有不同,但在这一定时间内,有盛必有衰,而且是由盛而衰的;既然如此,“立身”就必须早了。“早”,指盛时。“立身”,犹言树立一生的事业基础。
"立身苦不早":只恨建立功名的机会来得太迟。
# 早:指盛时。,立身:犹言树立一生的事业基础。
"人生非金石":人的生命不如金石般坚固,
# 人生非金石:人生非金石二句:“金”,言其坚,“石”,言其固。上句言生命的脆弱。下句是说,即使老寿,也有尽期,不能长久下去。
"岂能长寿考":哪里能够长生不老。
# 寿考:犹言老寿。考,老也。即使老寿,也有尽期,不能长久下去。
"奄忽随物化":倏忽之间生命就衰老死亡了,
# 随物化:犹言“随物而化”,指死亡。,奄忽:急遽也。
"荣名以为宝":只有好的美名才是真正的宝藏。
# 荣名:美名。一说指荣禄和声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诗,也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全诗描绘了驾车远行、征途茫茫及东风摇草之景,借客观景物荣枯更替,探究生命意义,表达因人生短暂应趁早“立身”、以“荣名”为宝的哲理,传递出仕宦士子对人生的感悟与自励自警之情。
2. 写作手法
比喻:“人生非金石”,将“人生”比作“金石”。金石坚固持久,人生却脆弱易逝,以这一形象比喻,直观展现生命短暂、难以恒久的特点,把抽象的生命感悟,借金石的具象特质呈现,强化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喟叹。寓情于景:“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驾车远行,长路悠悠、四野茫茫,东风摇荡百草,寂寥、苍茫之景中,蕴含羁旅的孤寂,以及对前路未知的怅惘;借这一系列旅途之景,将人生漂泊的感慨、岁月易逝的愁思,悄然融入,情与景相融共生。
3. 分段赏析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以叙事起笔,简洁勾勒出行场景:驾车启程,踏上漫长征途。“回车”“驾言迈”动作连贯,“悠悠涉长道”用叠词“悠悠”渲染征途的悠远、漫长,为全诗奠定舒缓又略带怅惘的基调。不直言出行目的(游宦或省亲),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随诗人脚步,一同踏入未知旅途,也暗合古诗含蓄蕴藉的风格。“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视角从征途转向四周,“四顾何茫茫”以主观感受写客观环境,展现出天地辽阔、人在旅途的苍茫感;“东风摇百草”聚焦春日东风拂草之景,看似写生机,实则为抒情蓄势——百草摇曳,暗示时序更迭,与后文“故物”变迁、人生易老的感慨呼应,完成由景及情的自然过渡,成为连接叙事与抒情的关键枢纽。“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承接前文景与情,直接抒发人生感慨。“所遇无故物”因旅途见闻,觉察周遭事物全非旧貌,触发对时光流逝的敏锐感知;“焉得不速老”以反问强化情绪,将自然物候变化与人生衰老关联,把个体在岁月洪流中的渺小、无奈,及对时光匆匆的怅惘,推向读者眼前,既收束前四句的叙事写景,又为后文议论埋下伏笔,成为全诗情感转折的关键。“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从对时光的感慨,转入人生哲理思考。以草木“盛衰有时”作比,喻指人生际遇、功名事业皆有其规律与时限;“立身苦不早”直陈苦恼——遗憾未趁早建立功名,将个人对自我价值实现的焦虑、对时光虚度的懊悔,融入简洁议论,体现古代文人对“立身扬名”传统价值观的追求,让哲理饱含情感温度。“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用比喻强化生命短暂的认知,以“金石”之坚固耐久,反衬人生脆弱易逝。“岂能长寿考”反问,打破对长寿的虚妄期待,直面生命有限的现实,将前文对时光的感慨,上升到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思考,传递出魏晋文人特有的生命忧思,质朴话语中藏着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收束全诗,点明核心价值取向。“奄忽随物化”概括生命终将消逝的必然;“荣名以为宝”表明在短暂人生里,应珍视“荣名”(可理解为美名、功业)。虽有“荣禄声名”与“美名”二解争议,但结合古代文人追求,“荣名”指向功名事业、精神传承,体现诗人在生命有限性前,对永恒价值的追寻,让全诗的哲理思考,落点于积极的人生指引,余味悠长,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持续思索。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以自警自励口吻,期望立功立事,将短促人生化为永恒存在,具有重视价值。
# 所谓“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就是通过展现空间距离的遥远,抒发未能及时建功立业的惆怅,道路的漫长暗示宦游的渺茫前程。这位作者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仕途上的飞黄腾达,而且还追求自身的不朽价值,通过扬名后世使生命具有永恒的意义。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卷一
# 诗人在旅途中见事物迁移,感到时光流驶,人生短促,从而想到当及时努力,建立功业。虽是自警的语调,然其中含有凄恻的情绪。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授李锦文《古诗十九首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