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íng
yuè
jiǎo
guāng

朝代:汉作者:佚名浏览量:2
míng
yuè
jiǎo
guāng
zhī
míng
dōng
héng
zhǐ
mèng
dōng
zhòng
xīng
bái
zhān
cǎo
shí
jié
qiū
chán
míng
shù
jiān
xuán
niǎo
shì
ān
shì
tóng
mén
yǒu
gāo
zhèn
liù
niàn
xié
shǒu
hǎo
nán
běi
yǒu
dǒu
qiān
niú
è
liáng
pán
shí
míng

译文

明亮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夜空,东边墙角下不时地传来蟋蟀的吟唱。北斗星中的玉衡星已指向了孟冬,天上众多的星星是这样闪烁璀璨。晶莹的露珠啊已沾满了地上的野草,时节流转转瞬间又是夏去秋来。树枝间传来秋蝉断续的鸣叫,燕子啊不知又要飞往何方。昔日与我携手同游的同门好友,已经举翅高飞腾达青云了。可是他们一点也不念曾经的交情,就像行人遗弃脚印一样把我抛弃。箕宿四星、斗宿六星都不能用来盛物斟酒,牵牛星也不能用来负轭拉车。再好的友情也不能像磐石那样坚固,仔细想来炎凉世态虚名又有何用?

逐句剖析

"明月皎夜光":明亮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夜空,

# 皎夜光:犹言明夜光。

"促织鸣东壁":东边墙角下不时地传来蟋蟀的吟唱。

# 促织:蟋蟀的别名,一作“趣织”。

"玉衡指孟冬":北斗星中的玉衡星已指向了孟冬,

# 孟冬:本指冬季的第一个月,此处指方位。玉衡星已经指向孟冬亥宫之方向——西北方,时已过夜半。,玉衡:指北斗七星中的第五星。北斗七星形似酌酒的斗:第一星至第四星成勺形,称斗魁;第五星至第七星成一条直线,称斗柄。由于地球绕日公转,从地面上看去,斗星每月变一方位。古人根据斗星所指方位的变换来辨别节令的推移。

"众星何历历":天上众多的星星是这样闪烁璀璨。

# 历历:逐个的意思,众星行列分明的样子。分明貌。一说,历历,行列貌。

"白露沾野草":晶莹的露珠啊已沾满了地上的野草,

"时节忽复易":时节流转转瞬间又是夏去秋来。

# 易:变换。,忽:本义为不重视、忽略,这里用引申义,急速、突然的意思。

"秋蝉鸣树间":树枝间传来秋蝉断续的鸣叫,

"玄鸟逝安适":燕子啊不知又要飞往何方。

# 安适:往什么地方去?燕子是候鸟,春天北来,秋时南飞。,玄鸟:燕子。

"昔我同门友":昔日与我携手同游的同门好友,

# 同门友:同在师门受学的朋友。

"高举振六翮":已经举翅高飞腾达青云了。

# 翮:本义为羽毛中间的硬管,指禽鸟的尾羽或翼羽中那些大而硬的角质空心的羽轴。据说善飞的鸟有六根健劲的羽茎。这里泛指鸟的翅膀。据说善飞的鸟有六根健劲的羽茎,故曰“六翮”。

"不念携手好":可是他们一点也不念曾经的交情,

# 携手好:指共患难的友谊。

"弃我如遗迹":就像行人遗弃脚印一样把我抛弃。

# 弃我如遗迹:就像行人遗弃脚印一样抛弃了我。

"南箕北有斗":箕宿四星、斗宿六星都不能用来盛物斟酒,

# 北有斗:斗宿六星,形似古代盛酒的斗。当箕斗并在南方时,箕在南而斗在北,因称南箕北斗。,南箕:箕宿四星,形似簸箕。

"牵牛不负轭":牵牛星也不能用来负轭拉车。

# 不负轭:是说不拉车。轭:车辕前横木,牛拉车则负轭。,牵牛:指牵牛星。

"良无盘石固":再好的友情也不能像磐石那样坚固,

# 盘石:同“磐石”,特大石,用以象征坚定不移的感情。,良:的确。

"虚名复何益":仔细想来炎凉世态虚名又有何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明月皎夜光》是一首五言古诗,作者不详,收录于《古诗十九首》。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一位失意文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全诗以秋景引发愁绪开篇,从季节的变化谈到人情的冷暖,最终抒发了对那些忘恩负义之人的强烈不满。诗的前半部分先描绘秋夜的景色,引出诗人在月光下徘徊的哀伤;后半部分则具体刻画了同门好友在得势后变脸的丑态,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意外、愤怒与不平。整首诗借助秋夜的星月等景象传递情感,将失落、愤懑、痛苦等情绪与秋夜的景色交融在一起,情景相互映衬。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出自《古诗十九首》,该组诗歌作为汉魏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其创作时代与作者归属历来存在学术争议,学界呈现出多元化的研究观点。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提出,中国早期诗歌本质上属于“复制系统”的文学创作模式,目前尚未发现能够确证“古诗”创作年代早于建安时期的文献证据。就具体篇目而言,《明月皎夜光》的成诗时间虽经学界长期探讨,仍未能形成具有共识的确切断代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怀感时诗,通过秋夜意象与人生际遇的对照,介绍了时光易逝、友情淡薄的现实困境,以“同门友”高飞远走、弃旧情如遗迹的细节,批判了世态炎凉与人心易变,末句借星象南箕北斗的无情牵牛,暗喻虚名空诺的不可恃,抒发了诗人对人情冷暖的深沉慨叹与对生命无常的怅惘反思。

2. 写作手法

比喻:“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以鸟儿展开翅膀(“六翮”指健羽)高飞的姿态,比喻同门友人当年的才华横溢与仕途顺遂。此喻既写出诗人对友人曾抱有的期待(如鸟儿终将翱翔),又为后文“弃我如遗迹”的背叛埋下反讽——曾经“高举”的友人,最终却如弃置脚迹般冷漠。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全诗以秋夜景物开篇,“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以“明月”的清辉与“促织”的低吟开篇,勾勒出秋夜的静谧与幽寒。月光本是澄澈之景,却因“促织”的哀鸣染上孤寂;夜本是深沉之时,却因虫鸣更显漫长吗,暗含诗人辗转难眠的心境——表面的“静”下,是“心乱”的潜流。化用:​​“南箕北有斗”,《诗经·小雅·大东》原以“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讽刺周室贵族徒居高位而无德才。本诗化用此典,将“星宿无用”与“友人无信”并置,既保留了原典对“虚有其名”的批判内核,又赋予其汉末文人特有的现实指向——友人如星宿般空有“同门”之名,却无“共患难”的情义。这种化用使批判更具历史纵深感,暗示“世态炎凉”并非偶然,而是传统伦理崩塌的缩影。

3. 分段赏析

首两句“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从视觉与听觉交织出秋夜图景:明月朗朗洒下清辉,墙根下蟋蟀低吟浅唱。这幅“月光+虫鸣”的静美画面,看似安宁,却暗藏诗人辗转难眠的心绪——如此良夜,诗人却独步月下,足见其心神不宁;而“促织”的低吟,更似在替他诉说内心的凄然。三、四句“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转向星象描写:北斗七星的斗柄(玉衡为其中三星之一)正指向“孟冬”方位,繁星在天幕上清晰璀璨。古人以星象辨节令,此时本应是秋末冬初,但“孟冬”的星象却让诗人更觉时光流转之快;而“众星历历”的璀璨,与前文“明月”的清辉相映,表面的“美好”下,实则是诗人因忧愁难解而深夜难眠的孤寂。五、六句“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承接上文,由星象转向地面:野草上凝结的露珠在月光下闪着冷光,寒气袭人,诗人猛然惊觉“时节忽复易”——深秋已至,一年又将尽。这“忽复易”三字,既是对自然规律的感慨,更暗含对人生易老的隐忧:秋去秋来,草木荣枯,而自己的漂泊与困顿,何时才是尽头?七、八句“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以问叹深化愁绪:秋蝉在树上嘶鸣,燕子(玄鸟)早已南归,诗人望着空荡的天空,忍不住怅然自问:“你们飞向何处?”这看似问鸟,实则是诗人的自我叩问——他想起自己客居京华的岁月,如燕子般漂泊不定,如今秋深蝉鸣,更添流离之悲。九、十句“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笔锋一转,回忆往昔:当年同窗的好友,曾如振翅高飞的鸟儿(“振六翮”),前程似锦。那时诗人或许满心期待,以为友人会如“提携者”般拉自己一把,共赴青云。然而“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笔锋陡落:现实却如此残酷——友人飞黄腾达后,竟将当年的“携手”之情抛诸脑后,将自己视作路边无用的“遗迹”,弃之不顾。“振六翮”的辉煌与“弃遗迹”的凉薄形成强烈对比,将友情的脆弱与世态的炎凉揭露无遗。末四句“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以星象作结,更添愤懑:南箕星形似簸箕却无物可盛,北斗星状如勺子却无法舀酒,牵牛星名为“牛”却不拉犁——这些星宿空有虚名,毫无实用。诗人借此暗喻:曾经的“同门之谊”何尝不是如此?看似“坚如盘石”的誓言(“盘石固”),终究抵不过功利的消磨,虚名又有何用?

4. 作品点评

《明月皎夜光》这首诗写景抒情的手法很巧妙,诗中感叹、愤激、伤痛、悲哀的情绪,始终和星光、月色、螺蜂、蝉鸣这些景物交融在一起。这也体现出诗人被世态炎凉欺骗愚弄后的深切伤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妙在忽蒙上文“众星历历”,借箕、斗、牵牛有名无实,凭空作比,然后拍合,便顿觉波澜跌宕。

清张玉榖《古诗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汉·刘向《鹬蚌相争》

下一篇:汉·佚名《蒿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