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谁家地":蒿里这是谁家的土地,
# 蒿里:原为山名,相传在泰山之南,是埋葬死者的地方,后因泛指墓地或者魂魄聚居的阴间。
"聚敛魂魄无贤愚":汇聚众人魂魄,无论贤能还是愚笨。
# 无贤愚:无论是贤达之人还是愚昧之人。
"鬼伯一何相催促":鬼伯催促得多么急切,
# 一何:何其,多么。,鬼伯:古人对拘人魂魄的鬼卒的尊称。
"人命不得少踟蹰":人的生命不能稍有停留。
# 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感叹生死的诗。描绘了蒿里这一鬼魂聚集之地,指出无论贤能或愚笨之人,最终都要魂归此处。强调鬼伯催促人们走向死亡的速度之快,生命无法稍作停留。表达了对生命无常、死亡不可抗拒的悲哀与无奈,引发人们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2. 写作手法
设问:“蒿里谁家地”,开篇以设问的方式,引发读者对蒿里这一神秘之地的好奇,为诗歌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引导读者思考蒿里的意义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死问题。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蒿里谁家地”这一疑问,实则是为引出下句“聚敛魂魄无贤愚”的思索。在现实世界里,等级秩序森严,身份贵贱分明,仿佛是亘古不变的法则。正因如此,诗人不禁困惑:这名为“蒿里”的神秘之地,究竟是何方所在?为何在这里,贤达与愚钝、尊贵与卑贱的界限全然消弭?尘世中,人们受帝王将相、权贵阶层的统治与支配,那么在这亡魂聚集的幽冥世界,又是由谁执掌权柄?生时的种种不平等,为何在死后却荡然无存?这些疑问,如层层迷雾,萦绕心间,引人深思生命与死亡的真谛。后两句“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这两句生动勾勒出“鬼伯”的威严形象。在幽冥世界的规则里,“鬼伯”秉持着绝对的公正,对众生一视同仁。一旦他下达召唤,任何人都无法抗拒,即便想要片刻迟疑、徘徊,也是奢望。无论是苦苦求情,还是以利相诱,在“鬼伯”面前都无济于事。尘世中那些能翻云覆雨的权势、令人趋之若鹜的金钱,在死亡面前瞬间失去效用,无法成为逃避命运的护身符。“鬼伯”仿佛是世间最公正廉洁的判官,他的铁面无私令人敬畏,却也因其冰冷无情而难以亲近。无论出身何等尊贵,是皇家血脉,还是权倾朝野的显贵,在“鬼伯”的催促下,都只能无奈顺从,没有丝毫通融的余地,凸显出生命在死亡面前的脆弱与平等。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歌流露出对人生价值的质疑与否定,弥漫着浓郁的消极遁世气息。这种思想倾向的形成,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科学认知水平密切相关。受限于特定历史条件,古人对世界的认知尚未摆脱唯心主义的桎梏,从而催生了此类人生观照下的作品基调。
# 究其大旨,虽属理性,但以生者对死者唱此曲,终究有许多无可奈何的悲哀。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万光治《先秦两汉诗》
上一篇:汉·佚名《明月皎夜光》
下一篇:汉·班固《灵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