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è
xiōng
yán
dūn
shū

朝代:汉作者:马援浏览量:2
yuán
xiōng
yán
dūn
bìng
ér
tōng
qīng
xiá
yuán
qián
zài
jiāo
zhǐ
huán
shū
jiè
zhī
yuē
:“
:“
cáo
wén
rén
guò
shī
wén
zhī
míng
ěr
wén
kǒu
yán
hào
lùn
rén
cháng
duǎn
wàng
shì
fēi
zhèng
suǒ
nìng
yuàn
wén
sūn
yǒu
xíng
cáo
zhī
zhī
shèn
suǒ
yán
zhě
shī
jīn
jié
shēn
zhī
jiè
shǐ
使
cáo
wàng
zhī
ěr
lóng
龙伯高敦厚周慎
龙伯高敦厚周慎
kǒu
yán
qiān
yuē
jié
jiǎn
lián
gōng
yǒu
wēi
ài
zhī
zhòng
zhī
yuàn
cáo
xiào
zhī
liáng
háo
xiá
hào
yōu
rén
zhī
yōu
rén
zhī
qīng
zhuó
suǒ
shī
sāng
zhì
shù
jùn
zhì
ài
zhī
zhòng
zhī
yuàn
cáo
xiào
xiào
gāo
yóu
wéi
jǐn
chì
zhī
shì
suǒ
wèi
chéng
shàng
lèi
zhě
xiào
liáng
xiàn
wéi
tiān
xià
qīng
suǒ
wèi
huà
chéng
fǎn
lèi
gǒu
zhě
jīn
liáng
shàng
wèi
zhī
jùn
jiāng
xià
chē
qiè
chǐ
齿
zhōu
jùn
wéi
yán
cháng
wèi
hán
xīn
shì
yuàn
sūn
xiào
。”
。”

译文

我的兄长的儿子马严、和马敦,都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事,而且爱与侠士结交。我在前往交趾的途中,写信告诫他们:“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深恶痛绝的。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这是我一再强调的原因。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啊!“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的话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指责的。谦约节俭,又不失威严。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这个人是个豪侠,很有正义感,以他人的忧愁为忧,以他人的快乐为乐,无论好的人坏的人都结交。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客人,来了很多人。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正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鹜鸭。’就是这样的。一旦你们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就成了纨绔子弟。正所谓‘画虎不像反像狗了’就是这样的。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里的将领们到任就咬牙切齿地恨他,州郡内的百姓对他的意见很大,我时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

逐句剖析

"援兄子严、":我的兄长的儿子马严、

# 严:马严,字威卿。

"敦":和马敦,

# 敦:马敦,字孺卿。

"并喜讥议":都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事,

# 讥议:讥讽,谈论。

"而通轻侠客":而且爱与侠士结交。

# 通轻侠客:与侠士轻佻之人交好。通,交往;轻,轻佻。

"援前在交趾":我在前往交趾的途中,

# 交趾:郡名,在今越南北部。

"还书诫之曰":写信告诫他们:“

"吾欲汝曹闻人过失":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

# 汝曹:你等,尔辈。

"如闻父母之名":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

"耳可得闻":耳朵可以听见,

"口不可得言也":但嘴中不可以议论。

"好议论人长短":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

"妄是非正法":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

# 正法:正当的法制。,是非:评论、褒贬。

"此吾所大恶也":这些都是我深恶痛绝的。

# 大恶:深恶痛绝。

"宁死":我宁可死,

"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

"所以复言者":这是我一再强调的原因。

"施衿结缡":就像女儿在出嫁前,

# 施衿结缡: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衿:佩带。缡:佩巾。古时礼俗,女子出嫁,母亲把佩巾、带子结在女儿身上,为其整衣。父戒女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命。”母戒女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

"申父母之戒":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

"欲使汝曹不忘之耳":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啊!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

# 龙伯高敦厚周慎: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龙伯高:东汉名士,史书上记载其““在郡四年,甚有治效”,“孝悌于家,忠贞于国,公明莅临,威廉赫赫”。周慎:周密,谨慎。

",":,

"口无择言":说的话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指责的。

# 口无择言:说出来的话没有败坏的,意为所言皆善。择:通“殬”,败坏。

"谦约节俭":谦约节俭,

"廉公有威":又不失威严。

"吾爱之重之":我爱护他,敬重他,

"愿汝曹效之":希望你们向他学习。

"杜季良豪侠好义":杜季良这个人是个豪侠,很有正义感,

# 杜季良:东汉时期人,官至越骑司马。

"忧人之忧":以他人的忧愁为忧,

"乐人之乐":以他人的快乐为乐,

"清浊无所失":无论好的人坏的人都结交。

# 清浊无所失:意为诸事处置得宜。

"父丧致客":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客人,

"数郡毕至":来了很多人。

# 数郡毕至:很多郡的客人全都赶来了。

"吾爱之重之":我爱护他,敬重他,

"不愿汝曹效也":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

"效伯高不得":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

"犹为谨敕之士":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

# 谨敕:谨慎。

"所谓‘":正所谓‘

"刻鹄不成尚类鹜":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鹜鸭。

# 鹜:鹜:野鸭子。此句比喻虽仿效不及,尚不失其大概。,鹄:天鹅。

"’":’

"者也":就是这样的。

"效季良不得":一旦你们学习杜季良不成功,

"陷为天下轻薄子":那就成了纨绔子弟。

"所谓‘":正所谓‘

"画虎不成反类狗’":画虎不像反像狗了’

# 画虎不成反类狗:比喻弄巧成拙。

"者也":就是这样的。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

"郡将下车辄切齿":郡里的将领们到任就咬牙切齿地恨他,

# 切齿:表示痛恨。,下车:指官员初到任。,郡将:即郡守。

"州郡以为言":州郡内的百姓对他的意见很大,

# 以为言:把这作为话柄。

"吾常为寒心":我时常替他寒心,

"是以不愿子孙效也":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诫兄子严敦书》是汉代名将马援的作品。马援得知侄子马严、马敦好讥议时政、结交轻薄侠客后,远在交趾作战仍修书劝诫。信中先严令二人不可妄议他人过失、非议法令;再以龙伯高“敦厚周慎、谦约节俭”与杜季良“豪侠好义却易致轻薄”对比,阐明劝诫意图——希望侄子效仿龙伯高,远离杜季良式作风。运用对比论证、比喻说理等手法,语言恳切,兼具长辈威严与舐犊之情。全文围绕劝诫核心,先立规诫,再举正反例论证,逻辑严密,传递出马援对家族子弟品德修养、行事准则的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诫兄子严敦书》由汉代马援所写。马援的侄子马严、马敦,平日喜好讥讽议论他人,还与轻薄侠客交往,行为让马援担忧。当时马援正率军在交趾(今越南等地)征战,虽军务繁忙,仍挂念侄子品性,于是写下这封家书,借自身厌恶的行为、推崇的榜样,劝诫二人端正言行,坚守正道。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家族劝诫的家书,借“刻鹄不成尚类鹜”“画虎不成反类狗”的比喻,警示效仿不当的后果,表达希望侄子效仿龙伯高、远离不良作风,坚守品德准则的心意。

2. 写作手法

比喻:“刻鹄不成尚类鹜”喻效仿龙伯高即便不足,仍能成为谨敕之士;“画虎不成反类狗”喻效仿杜季良失败会沦为轻薄子。用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效仿后果”具象化,让侄子更易理解不同行为选择带来的影响,增强劝诫的生动性与警示性。

3. 分段赏析

第一段“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开篇点明侄子行为问题——好议论、结交轻薄侠客,为劝诫张本。“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说明写作背景与目的。“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以极具冲击力的比喻(闻父母名讳的禁忌),严令禁止妄议他人过失;“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强调厌恶这类行为的程度,“宁死”之语凸显态度决绝,给侄子强烈震慑。“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又以父母嫁女时的诫勉作比,柔化严令,传递亲情关怀,让劝诫更具温度。第二段“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用简洁语言勾勒龙伯高的优秀品质,树立正面效仿榜样。“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明确表达推崇。“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先肯定杜季良的侠义一面;“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却话锋一转,点明其行为易引发的问题(过于招摇,易导向轻薄)。“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形成反差,引发侄子对效仿对象的思考。“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以比喻深入说理,对比效仿不同对象的结果,警示侄子谨慎选择。“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结合现实(郡将厌恶杜季良),重申担忧,强化劝诫力度,让侄子切实认识到效仿杜季良的风险。

4. 作品点评

全文以恳切之辞成文,字里行间满溢长辈对晚辈的深切关怀与期许,那份拳拳心意,直白袒露于文字表层;庄重训诫的意味,又悄然渗透,直抵人心深处,令人动容且警醒。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明德既升,家祚以兴。

南北朝史学家、文学家范晔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汉·佚名《孟冬寒气至》

下一篇:汉·司马迁《五帝本纪赞》

猜你喜欢